正文 第27章 雲中飄雪 (2)(1 / 3)

他本是來告訴雲倦初蘇挽卿的事的,他要讓雲倦初知道他們兩人誰都沒有得到她,而如果沒有雲倦初的存在,他或許早已將蘇挽卿納為嬪妃,給了她所有的幸福。所以,雲倦初應該對這一切負責,所以,他必須死。

可是如今,他卻什麼話也說不出口。於是,他隻得別過頭去,猶豫了一會兒,終於走向殿門,卻在此時,他突然聽到了琴聲--從背後傳來的琴聲,他下意識的停住了腳步,卻不回頭,因為他知道:雲倦初醒了。

琴聲如溪,溪流成渠,仿佛是某年的仲夏,一雙星眸熾熱的迎向他:"大哥,將來你若是作了皇帝,我長大了便作你的宰相!";渠彙成河,河水微漪,仿佛那天他點頭默許,看著一幫跋扈的兄弟被整得洋相百出,而那個始作俑者卻正躲在他的身後,唇角微揚:"大哥,還是你護著我。";漪聚成波,波起浪和,仿佛他們在跟著師傅搖頭晃腦,念的是什麼來著?隱約是"煮豆燃豆箕......"

歲月的長河一去而不複返,停留在原地的永遠隻有回憶。雖然不願承認,事實卻擺在眼前:他們都已經長大了--他已不再是那個護幼的兄長,而他也不再是那個無邪的七弟。風塵已讓他們改變,如今他是一個並不算成功的帝王,而他則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勁敵。而他們之間更多了多少理還亂的恩怨,樁樁件件都像是分水的山嶺,讓他們的生命越走越遠,最後,對麵而立......

琴聲驟歇,趙桓忍不住回頭,隻見人琴俱在,君弦又斷。

淒淒燭光勾勒出雲倦初兩泓深不見底的潭眸,眸光清淺若無,卻勝水波燦爛,趙桓不禁歎了口氣:"也難怪有人肯死心塌地的為你--你竟如此耀眼!"

雲倦初放下琴,站起身來,執起蠟燭,低眉看著地上兩人的影子:"有光,也有影。"

好個有光也有影!他竟將自己比成一根燭!他也的確是一根燭--燃燒生命,照亮了河山,是最亮的燭,卻也投下最深的影!因為不論是他的身世,還是他簽定的和約,給江山帶來生機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給它帶來了恥辱。這雖不是他的錯,卻是他的命!

燭火幽幽,映照著雲倦初平靜的麵容,宛如白璧無瑕--可又有誰生來無垢?不知怎的,雲倦初忽然想起了許多因他而死的人,從最初的那個"乞兒",到後來的熾羽......

趙桓此刻卻是另一種心情,他本指望在這最後的時刻,雲倦初會以兄弟之情求他,卻不料他竟如此平靜的交付出自己的命運,甚至還以這樣的比喻來替這個皇朝的恩將仇報找借口--

有光也有影,這的確便是雲倦初必死的理由,因為他實在給江山、給皇室,也給趙桓自己帶來了太大的陰影--仔細想來,雲倦初即位前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無疑是在弈一盤絕世之棋:一紙和約,換江山一線生機;一張詔書,免朝廷一場風雲。步步為營,將兩國爭鬥玩弄於股掌;棋線縱橫,將朝政人心執掌於手中。而這些卻恰恰有失一國之君堂皇正大的風範--一國之君應順應天道,做循規蹈矩之事,而不是時時掌控人心,更不應每每將身負天下的自己置於死地。

人可以說雲倦初聰明,也可以說他透徹,因為他的眼睛實在太亮,亮得將一切暗流洶湧都看得那麼清楚--尤其是陽光背麵,人性之惡,所以他才能夠敏銳的抓住一切時機,扭轉時局,所以他才是名滿天下的雲樓公子,才是力挽狂瀾的救世之君。

趙桓思潮翻湧,但他卻刻意忽略了一點:雲倦初這一份超人的清醒是從哪裏來的?--他之所以了解人性背後的陰暗,是因為他被這些陰暗傷過,傷得極深。而他更忽略了一點,這其中傷雲倦初最深的便是他自己,是他這幾日給了雲倦初最重的一擊。

雲倦初秉燭走近,趙桓看他,四目相對之間,彼此都感覺似乎能將對方看得更加清晰--恍惚是天色漸明。

雲倦初吹熄了手中的蠟燭,嫋嫋輕煙飄散在空氣之中。

趙桓忽然心裏一酸:"用不著它了?"

雲倦初看向窗外:"用不著了。太陽就快升起來了,它光熱無窮,本身也沒有影子。"

是的,太陽是快升起來了,大宋和大哥都是時候擺脫他的陰影了。不論他有功還是有過,靖康二年--他在位的歲月,其中大宋的興衰榮辱,都應隨著他的消失,一塊沉入時間長河--倘若他還在一天,大哥便一日擺脫不了被他救回的自卑,以及在蘇挽卿身上的情場失意;倘若他還在一天,大宋便一天忘不了曾經有一個來曆"不明"的皇帝統禦過整片山河,而他自己也會一日深陷在身世血統的糾纏之中,掙脫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