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乳母與“人性”(1 / 2)

是“惡作劇”還是性人格變化?

“?傷”:為何所傷?

據末代太監孫耀庭在官藏照片上指認:曾與溥儀關係不一般的殿前小太監王鳳池……

有一陣子,溥儀總是獨自一人不知溜到哪兒去,不管是午飯或是晚飯,他都不在家裏吃,我挺奇怪。

我觀察了一陣兒才問他。溥儀倒坦率,他原來是去乳母家串門去了。

溥儀的乳母家住在地安門附近,他用不了一會兒就到了。其實,他的乳母早在“滿洲國”垮台之後不久,就死在了東北。他去的實際是乳母的過繼兒子家。婚前,溥儀多次深情地談起乳母。

溥儀3歲進宮,離開了自小相伴的乳母,天天哭著要“嬤嬤”。當時嗓子都哭啞了,連夢裏都叫嬤嬤。當他即位之後,還時常掛念著乳母。據他說,他十四五歲時,又將嬤嬤接到了宮裏。

他時常對我說,這是他在宮裏惟一的親人。年幼時對他教育最大,影響最深的非乳母莫屬。他作弄太監時,一般人都不敢管,也不敢言語,隻有乳母出來管他,他才聽話。在宮裏頭,溥儀曾經叫太監嚼鐵豆子(鐵砂),說是聽著聲音好聽。一個機靈的太監喊來了乳母,當即她就製止了溥儀,說是這樣還不把牙崩壞啦……

他始終惦念著乳母,直到他在“滿洲國”當了傀儡皇帝,又把乳母接到了“滿洲國”皇宮。哪知,他被蘇軍俘獲之後,乳母卻被炮彈炸死在了輾轉流浪的途中。溥儀特赦後,始終惦念著乳母過繼的兒子。

而乳母的過繼子也惦記著溥儀,跟溥傑交往也較為頻繁。當溥儀在政協宿舍住的時候,乳母的過繼子帶著兩個女兒王佩英和王佩華,特意來看望他。那兩個女兒都挺漂亮。一來二去熟了之後,他們還常常幫助溥儀拾掇屋子。

溥儀一直挺喜歡他的兩個女兒,直到“文革”之前,一直保持著密切聯係。乳母的過繼子還有一個兒子,在朝陽區關東店的開關廠工作,人長得也蠻精神,短不了跟溥儀有來往。據溥儀說,他到他家裏時,還給那個小孩子畫過畫哄他玩呢……

當乳母的過繼子死於“文革”之中後,溥儀才漸漸與他們一家人聯係減少了。

在溥儀與我舉行結婚典禮時,乳母的過繼子還帶女兒參加了。佩英後來遷往了外地工作。佩華在兒童醫院當護士,後來跟一個華僑結了婚。我記得,那是1965年,溥儀正好因病住院,可仍舊惦記著這檔子事,催著我特意給他們送去了結婚禮物。

從溥儀與乳母及他們一家人交往的過程,我看出溥儀還是蠻念舊情的一個人。

從李淑賢的回憶中,顯然可以看出溥儀一直懷念去世的乳母。為什麼呢?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我在宮裏從小長到大,隻有乳母在的時候,才由於她的樸素的言語,使我想到過別人同我一樣是人的道理。”接著,他又寫道:“現在看來,乳母走後,在我身邊就再沒有一個通‘人性’的人。如果9歲以前我還能從乳母的教養中懂得點‘人性’的話,這點‘人性’在9歲以後也逐漸喪失盡了。”

溥儀所指的非“人性”的東西是什麼?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舉了一些例子,如鞭答宮女和太監、讓太監嚼鐵砂、“吃髒東西”的“惡作劇”……對此,我曾請教過《我的前半生》的執筆人李文達先生。據李文達回憶,溥儀講他虐待太監這些事情,主要應該是發生在溥儀十幾歲以後的時候。當時寫書時,溥儀為了避免承擔更大的罪過,大多隻講9歲以前的一些行為。如在書中引了一段宣統九年的起居注:“上常答太監,近以小過前後答十七名”,就是一例。

在《我的前半生》1962年6月的書稿中,溥儀敘述道:“在我剛剛進入少年時期,由於太監們的奉承討賞,他們教會了我所傷身體的自瀆行為,在毫無正當教育而又無人管束的情形下,我一染上這個不知後果的惡習,就一發而不可收拾,結果造成生理上病態現象。在新婚的這天,我感覺不到這是一種需要。婚後,我和婉容的生活也不正常,至於文繡和在偽滿時另外兩個妻子,更純粹是我的擺設,這四個妻子全過的守活寡的生活。”此外,他坦白承認:“在我這個15歲少年的精神領域裏,由於師傅們的教導,也染上另一種病症,這就是除了複辟之外,就沒有更能占據我思想的東西。生理上的摧殘和對異性沒有興趣,正好讓我全神貫注地想我未來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