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07開啟健康成長之門(1 / 3)

——用經穴療法刺激寶寶的自愈潛能

嬰幼兒按摩作為助長益智或防病治病的一種外治療法,是一種無痛苦、可減少用藥、縮短病程的輔助治療和保健方法。由於嬰幼兒與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按摩時動作要輕快、柔和、平穩、著實,刺激強度要適宜。

健腦益智

大腦是人類運動、語言和精神活動的中樞。剛出生的嬰兒腦重約350克,為成年人的25%左右,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為腦重量增加最快的一年,到1歲時,腦重量可達900克。腦的活動能力不僅取決於腦實質的生長,還取決於腦結構的發育。胎兒在第8周形成大腦皮質,16周後開始在大腦皮質表麵形成腦溝和腦回,在六、七個月時腦溝和腦回已很明顯。

【推拿處方】

揉太陽,按揉百會,按揉四神聰,按揉陽白,開天門(推攢竹),推坎宮(推眉弓),按揉肺俞,按揉心俞、肝俞,按揉腎俞,按揉脾俞、胃俞。

【按摩方法】

1.嬰幼兒坐位,施行以下手法。

1-1揉太陽

按摩者一手固定嬰幼兒頭部,以另一手中指指端揉太陽穴(眉梢與眼外角連線處後1寸處),揉50~100次。向眼方向揉為補,向耳方向揉為瀉。

1-2按揉百會

按摩者以左手固定嬰幼兒頭部,右手拇指指腹置於百會穴處(嬰幼兒頭頂部前後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按揉50~100次。

1-3按揉四神聰

按摩者用拇指指端按揉嬰幼兒四神聰穴(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處),揉50~100次。

288

Part07

開啟健康成長之門——用經穴療法刺激寶寶的自愈潛能

1-4按揉陽白

按摩者以拇指指腹著力按壓並揉陽白穴(眉上1寸,瞳孔直上),50~100次。

1-5開天門(推攢竹)

按摩者用兩拇指指腹,自兩眉連線中點,自下往上推起,交替直推至前發際,30~50次。

1-6推坎宮(推眉弓)

按摩者以兩拇指指端的橈側,自眉頭向眉梢做直線分推,30~50次。

2.嬰幼兒俯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2-1按揉肺俞

按摩者用食、中二指指端在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上回環揉50~100次。

2-2按揉心俞、肝俞

按摩者用拇指螺紋麵按揉嬰幼兒心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50~100次。

按摩者用拇指螺紋麵按揉嬰幼兒肝俞穴(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50~100次。

2-3按揉腎俞

按摩者用兩拇指按揉嬰幼兒腎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3~5分鍾。

2-4按揉脾俞、胃俞

嬰幼兒取坐位或俯臥位,按摩者用拇指指端按揉嬰幼兒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50~100次。

嬰幼兒取坐位或俯臥位,按摩者用拇指指端按揉嬰幼兒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50~100次。

強身健體

嬰幼兒體質和功能均較脆弱,抗病能力差,加上其寒暖不能自調,飲食不能自節,容易為外邪六淫所侵,或內由飲食所傷。嬰幼兒病情變化更為迅速,若調治不當,容易輕病變重,但由於嬰幼兒機體生機蓬勃、活力充沛,在疾病過程中,其組織再生和修補能力也是旺盛的,且病因單純,很少受七情影響,在患病之後,隻要及時調治,就容易痊愈。

【推拿處方】

揉太陽,按揉百會,補脾經,摩腹,按揉足三裏,擦湧泉,直推背部,掌揉背部膀胱經,捏脊,橫擦腰骶部。

【按摩方法】

1.嬰幼兒坐位,施行以下手法。

1-1揉太陽

按摩者一手固定嬰幼兒頭部,以另一手中指指端按揉嬰幼兒太陽穴(眉梢與眼外角連線處向後1寸處),50~100次。向眼方向揉為補,向耳方向揉為瀉。

1-2按揉百會

按摩者在其對麵以左手固定嬰幼兒頭部,右手拇指指腹置於嬰幼兒百會穴處(嬰幼兒頭頂部前後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按揉50~100次。

1-3補脾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嬰幼兒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沿其拇指橈側赤白肉際直推)50~100次。

2.嬰幼兒仰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2-1摩腹

按摩者用四指摩或全掌摩於嬰幼兒整個腹部3~5分鍾。

2-2按揉足三裏

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嬰幼兒的足三裏穴(膝蓋外側凹陷下3寸處),約50~100次或者3~5分鍾。

2-3擦湧泉

按摩者用掌推搓擦嬰幼兒湧泉穴(足掌心前1/3與後2/3交界處)50~100次。

3.嬰幼兒仰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3-1直推背部

按摩者以手掌蘸少許生薑汁沿脊柱兩側膀胱經,用手掌著力推搓嬰幼兒背部,以手下有熱感為度。

按摩者以手掌蘸少許生薑汁沿脊柱兩側膀胱經,用手掌著力推搓嬰幼兒腰部,以手下有熱感為度。

3-2掌揉背部膀胱經

按摩者以全掌或掌根揉脊柱及兩側的肌肉組織和背部膀胱經。

3-3捏脊

按摩者以拇指指麵與其餘四指指麵相對用力,由尾部向頸部大椎,沿正中線以及兩旁的肌肉向上提捏嬰幼兒皮膚3~5遍。

3-4橫擦腰骶部

按摩者以全掌著力,橫擦嬰幼兒腰骶部,以手下有熱感為度。

|專家提示|

嬰幼兒時期生理和病理特點決定了小兒較成人更容易生病,故預防工作顯得尤其重要。本強壯保健方法是根據嬰幼兒生長發育規律及其影響因素製定的,可以促進其健康成長,增強其體質。

養肝明目

嬰幼兒斷奶以後應注意飲食營養。一旦染上一些傳染病,如麻疹、風疹或發生消化不良、腹瀉時,由於吸收障礙,消耗增加,肝髒的儲存又不夠,容易發生維生素A缺乏和隨之而來的角膜軟化症。現代社會提倡嬰幼兒早教,如果早教過程中坐姿不良,用眼不衛生,會造成視力下降,要注意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推拿處方】

開天門(推攢竹),推坎宮(推眉弓),按揉陽白,按揉攢竹、魚腰、絲竹空,按揉睛明、瞳子髎,按揉承泣、四白,揉太陽,抹眼眶並按眼球。

【按摩方法】

嬰幼兒坐位,施行以下手法。

1開天門(推攢竹)

按摩者用兩拇指指腹,自嬰幼兒兩眉連線中點,自下往上推起,交替直推至前發際30~50次。

2推坎宮(推眉弓)

嬰幼兒取坐位或仰臥位,按摩者以兩拇指指端的橈側,自嬰幼兒眉頭向眉梢做直線分推30~50次。

3按揉陽白

嬰幼兒正坐,按摩者以拇指指腹著力按壓並揉嬰幼兒陽白穴(眉上1寸,瞳孔直上)50~100次。

4按揉攢竹、魚腰、絲竹空按摩者以拇指指腹按壓並揉嬰幼兒攢竹穴(眉頭凹陷中)、魚腰穴(瞳孔正上方的眉毛中)、絲竹空穴(眉梢凹陷處),各50~100次。

5按揉睛明、瞳子髎

按摩者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壓並揉嬰幼兒睛明穴(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50~100次。

按摩者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壓並揉嬰幼兒瞳子髎穴(目外眥旁、眼眶外側緣處)50~100次。

6按揉承泣、四白

按摩者以拇指或食指指甲點揉嬰幼兒承泣穴(瞳孔正下方眼球與眶下緣間、眶下孔凹陷處)50~100次。

按摩者以拇指或食指指甲點揉嬰幼兒四白穴(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50~100次。

8抹眼眶並按眼球

按摩者以四指指腹抹嬰幼兒眼眶,然後四指合攏,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指腹按其眼球3~5分鍾。

7揉太陽

按摩者一手固定嬰幼兒頭部,以另一手中指指端揉嬰幼兒太陽穴(眉梢與眼外角連線處向後1寸)50~100次。

|專家提示|

按揉眼部穴位的手法要輕緩,把指甲修剪幹淨,雙手保持清潔。讓孩子保持安靜,如果哭鬧則要停止按摩,以免誤傷眼睛。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好奇性、模仿性都強,活潑好動,家長勿將剪刀、小刀、削尖的鉛筆等尖銳物品放在孩子伸手能拿到的地方,防止其刺傷眼球。禁止孩子玩耍爆竹、火柴、發令槍、氣槍等危險品。

讓孩子盡量少吃甜食。

增強免疫力

中醫認為嬰幼兒“皮薄肉弱”、“肺為嬌髒”,是清虛之體,抵禦外邪能力差,適應外界氣候變化的能力也弱,即易於受邪,又不耐寒熱,形成了“肺常不足”的生理特點。無論外邪是從口鼻而入,還是由皮毛侵襲人體,在嬰幼兒疾患中,呼吸係統的急性感染占很大比例。因此,根據嬰幼兒的解剖生理特點進行適當的防護,顯得十分重要。

【推拿處方】

推三關,運內八卦(順運八卦),抹麵,搓摩脅肋,拿肩井,摩腹,按揉足三裏,直推背部,掌揉背部膀胱經,橫擦腰骶部。

【按摩方法】

1.嬰幼兒坐位,施行以下手法。

1-1推三關

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或食、中指指腹沿嬰幼兒前臂橈側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即陽池至曲池50~100次。

1-2運內八卦(順運八卦)

按摩者以嬰幼兒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周,另一手拇指做順時針方向運法,50~100次。

1-3抹麵

按摩者兩手相互搓熱後,將雙手掌覆蓋於嬰幼兒麵部做抹法3~5次。

1-4搓摩脅肋

按摩者以兩掌從嬰幼兒腋和脅下前後搓摩至天樞處,50~100次。

1-5拿肩井

按摩者用拇指及食、中指,對稱用力提拿嬰幼兒兩側肩上大筋3~5次。

2.嬰幼兒仰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2-1摩腹

按摩者用四指或全掌摩於整個腹部,3~5分鍾。

2-2按揉足三裏

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嬰幼兒足三裏穴(膝蓋外側凹陷下3寸),50~100次,或3~5分鍾。

|專家提示|

幫助嬰幼兒完善免疫功能的方法:嬰兒出生後的前6個月隻喂母乳,之後在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喂母乳直到1歲。值得注意的是,適當的按摩可以增強體質、增加食欲、幫助休息,這些都是提高免疫力的關鍵。

3.嬰幼兒俯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3-1直推背部

按摩者以手掌蘸少許生薑汁沿脊柱兩側膀胱經,用手掌著力推搓嬰幼兒背部。

3-2掌揉背部膀胱經

按摩者以全掌或掌根揉嬰幼兒脊柱及其兩側的膀胱經循行部位。

3-3橫擦腰骶部

按摩者以全掌著力,橫擦嬰幼兒腰骶部,以手下有熱感為度。

強健脾胃

嬰幼兒因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較差,其消化吸收功能亦欠發達,加之嬰幼兒寒暖不能自調,又易為飲食所傷,容易使脾胃功能失調,出現嘔吐、疳積、腹瀉等消化道疾病。且脾胃的功能不足,就難以營養全身,而影響肺、腎等其他髒腑功能,使嬰幼兒不能正常地生長和發育。本法依據嬰幼兒脾胃生理和病理特點,著重調理脾胃,使嬰幼兒脾氣健旺。

【推拿處方】

補脾經,補胃經,補心經,揉中脘,揉臍,揉天樞,揉丹田,摩腹,按揉足三裏,按揉脾俞、胃俞,捏脊。

【按摩方法】

1.嬰幼兒取坐位,施行以下手法。

1-1補脾經

按摩者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嬰幼兒拇指尖推向指根,或沿拇指橈側赤白肉際直推50~100次。

1-2補胃經

按摩者以一手拇、食二指固定嬰幼兒拇指及其掌指關節,另一手拇指指腹或橈側麵,自嬰幼兒拇指指根推向掌根,即推大魚際外側緣50~100次。

1-3補心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紋麵自嬰幼兒中指指端向指根方向推中指末節掌麵螺紋麵50~100次。

2.嬰幼兒仰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2-1揉中脘

按摩者以右手中指指腹按順時針方向揉嬰幼兒中脘穴(臍直上4寸)50~100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