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楊戈委托馬三寶帶過來了他的一份親筆書信。在信中,楊戈提出李家有三條路可供選擇。
其一,交出手中兵馬,回到長安做個安樂王爺,從此閑雲野鶴,不要參與朝政大事。
其二,允其戴罪立功,帶著李氏家族渡海北上,到倭國再行拚殺一番,想來在大隋的幫助下,統一倭國也是大有可為的。屆時做個倭國國主,將漢家榮耀揚威於倭國,也算是個出路。
其三,魚死網破,與大隋軍隊決一生死。但如此一來,大隋將再不留後手,屆時城破之日,就是李唐滅亡之際。到時候煙消雲散,李唐一族,連根拔起,再不會留下任何後血脈。
其實,無論李唐選擇哪條路,都是針對唐王李淵而言的。至於李建成李秀娘兩人,素來與楊戈有舊交情,自然不會趕盡殺絕,無論如何也是會留條後路的。
果然,當天晚上李秀娘與李建成連夜進宮,叩見李淵,將楊戈所提三條呈上,請唐王李淵定奪。
李淵卻是遲遲拿不定主意,就在猶豫之際,二世子李世民得到消息,已是闖了進來,厲聲嗬斥李秀娘李建成兩人,認定他們二人乃是李家的叛徒。
雙方爭執不下,李淵不堪其擾,讓雙方退下,他要好好思考一番,再做回應。
等雙方走後,李淵細細思量,這才明白過來,看來李建成李秀娘兩人早已與大隋軍隊有所勾結,即便自己痛下決心要死守城池,恐怕到時候頭一個背叛自己的,也就是這兄妹兩人了,想到此處,不由哀歎一聲,竟是老淚唏噓,無語凝咽。
次日天亮後,唐王李淵召集群臣,要在大殿之上宣布投降事宜。按照李淵的想法,這所謂倭國之事,實在是太過渺茫,那種荒蠻之地,又豈是好待的地方。到那種地方,與發配又能有什麼區別?
是以,唐王李淵卻是選擇了安享晚年,就當一個安樂王爺吧。
四月十五日,唐王李淵身著白衣,率領文武群臣,大開城門,相迎於道旁,投降了大隋皇帝楊戈。被封為長樂王,永居長安。
楊戈見到李淵等人後,好心勸慰了幾句,當即號令三軍,進了太原城。其後不久,幽州總管羅藝率領本部兵馬,歸降了大隋朝,被封為幽州侯,同樣被送到了長安城,不再執掌軍隊。
至此,大隋朝重新一統天下,再建不世之功業!
一年後,長安城,金殿之上。
一副巨大的地圖懸掛在朝堂之上,大隋朝廷的疆域被紅線勾畫而出,在其外圍,卻是呈現出一大片星星點點的區域以及廣袤的大海。
楊戈站立在地圖的旁邊,將大隋周邊的區域點了出來,對著群臣道:“諸位,看到了吧,天下之大,遠非爾等腦中所想。若想建立萬世之功業,就要看你們的雄心了。這地圖以後就懸掛在朝堂之上,胸懷天下,這才是英雄所為!諸位,李世民就是你們的榜樣!”
在那地圖上,原本是倭國的區域,此時正被一個紅圈覆蓋,上麵寫著大大的一個“唐”字。一年前,李世民主動領命,征討倭國列島。在王思晨的協助下,李唐軍隊統一了倭國列島,李世民也被封為了唐王,正式成了倭國國主。
大殿之上,所有文臣武將,望著那地圖上的廣袤疆域,雙眼之中閃爍著亮人的光芒。
(全書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