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節外生枝(1)(1 / 3)

徐州與洛陽之間有八百餘裏,走了八天才到,若以這種速度,漫遊大唐的話,怎麼也要幾十年才能把大唐有名的地方看個遍。過了汴州離東都洛陽就不遠了,在汴州小憩兩日,再直掏黃龍,進發洛陽。

汴州也就是今日的開封,自古便是名城,素有七朝故都之稱,不過有六朝是在唐以後才出現,無論城市規模,人口密集,還是繁華程度,乃至人文景觀,如今看來,就顯得有些單薄。

說實話,開封的地位能夠日益劇增,首先應當感激隋煬帝楊廣。大業年間,楊廣下令開通通濟渠,使之與黃、淮相通,發展水上運輸,才使得汴州的地位愈加重要,商業日益繁榮。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淩風才將汴州列為天上人間和天下商行首批發展的十三目的地之一。到了汴州自是有人將吃喝拉撒的一切打理停當,無需自問,甚至連嫣兒也不要插手。兩家鋪子的汴州分號,是新年後剛開張的,這會新鮮氣還沒有過,兩鋪子無不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淩風到了汴州之後,僅僅用了半天的時間與各大掌櫃的碰了麵,交代一些事項之後,便沒自己什麼事了。便帶著嫣兒寄情於山水之間,出沒於風月煙花之地。帶著老婆去嫖妓,這種境界的人可不多。

其實也是沒有法子,當時汴州沒有多少名勝古跡啊,除了大相國寺(原建國寺,唐延和元年,唐玄宗他老爸將此寺更名成大相國寺)外,鮮有能拿出手的,後世開封的古跡甚多,但多是唐以後的朝代建造的,特別宋朝把汴州定為都城以後,大規模的建造才開始。

後世常說,洛陽的牡丹,開封菊。說的就是開封的ju花,俗有“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之稱。清乾隆皇帝從留下“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每到秋季,汴州內外,秋風送爽,ju花飄香,到處繁花似錦,蔚為壯觀。“花以景襯,景以花容”,讓人置身於ju花的海洋裏,如癡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亂,香風十裏動菊城”。

無奈此時是冬末春初之際,哪有什麼ju花可賞嗎。他花開盡百花殺,連ju花都沒了,還能賞什麼呢?隻能寄情於山水與民俗了。

次日,淩風與嫣兒、十三兩人沿汴水,踏著山色去遊。不過用嫣兒的話說,其實就是去喝西北風,現在未出正月,樹未泛青,花草不從發芽,百鳥還在隱居,哪有什麼風光可賞。但是,淩風執意要出門啊,沒有辦法,嫣兒隻得耐著性子陪同。

不覺間,出了城門已有十多裏,遇到一小鎮,集鎮不大,緊緊湊湊百餘步長,但比較熱鬧,店鋪不少。

淩風三人,正欲找個酒家打點素食。卻聽見遠處的嗩呐之聲漸行漸近,長長的迎親隊伍映入眼簾。

便退到道路兩旁,讓娶親的隊伍先過。望著這熟悉的場麵,淩風仔細打量那新郎官來。隻見那新郎官騎著高頭大馬,一身喜慶紅妝狀元袍,胸前係著紅絲帶紮成的大紅花。年紀不過十五六,倒也眉清目秀,身長玉立,儀表不俗。從那不經意之間發出的舉止來看,生性溫和,估計待人接物也是彬彬有禮,談吐爾雅。

瞧著迎親的排場,花轎的裝飾,丫鬟簇擁,嬤嬤群立,身後陪嫁彩禮之巨,不難看出是個大戶人家嫁娶。

向來喜歡湊熱鬧地淩風,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向身旁的一位年過六十的老人打探道:“老人家,打聽一下,這裏是什麼地界,不知是那家小哥娶親?”

老頭回眼看了淩風,慢慢地說,“此地為柳家堡,今個是柳家堡柳員外的三公子大婚,小哥兒是外地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