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膳食製度?
膳食製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按一定的次數、一定的時間間隔和一定的數量、質量分配到各餐的一種製度。合理的膳食製度應根據生理上,特別是消化器官的活動規律並考慮到生活、勞動特點加以適當的安排。合理的膳食製度,可以使膳食中的營養素得到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發揮更大的營養效能。
老年人合理膳食有哪些要求?
(一)主食提倡米麵和雜糧混食,粗細合理搭配,提高主食中蛋白質的生理價值。
(二)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保證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其中維生素與果膠能促進腸蠕動,防止糞便在腸內滯留,可預防便秘和腸腫瘤。
(三)海帶、紫菜等海生植物食品,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腦血管意外有一定作用,有條件可經常食用。
(四)吃飯定時定量,每餐不宜過飽,尤忌暴飲暴食。體胖應控製食量,細嚼慢咽,保持口腔清潔。
(五)食品加工要切碎煮爛,使之易於消化,肉切成末或肉餡,選擇脆嫩蔬菜,少吃油炸、過黏、過油和過鹹的食物。
(六)每天適量飲水,食中應有湯菜,既利消化又利補充水分,但不宜過多飲水。
(七)飲食冷熱要適當;煙酒、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應當戒用或少吃。
老年人應掌握哪些飲食原則?
(一)節製飲食。總熱能不宜攝入過多,避免肥胖,減輕消化器官的工作量,不使心髒受累,人體亦可避免亢奮狀態。
(二)務求清淡。在保證營養需要的基礎上,務求清淡,但並不是說單純素食。我們提倡平衡膳食,葷素搭配,這樣才有利於蛋白互補作用。吃葷食以瘦肉為主,將包膜、筋膜和血管剔去,這些結締組織不易消化。肉最好是煮、蒸、燉或做成肉菜湯。
(三)少食多餐。為了節食,每餐吃七分飽即可,但營養必須充足,這就要靠多餐來解決,每天可吃四至五餐。
(四)易於消化。65歲以上的老人,應該和五六歲的幼兒吃相似的食物,肥肉、重油點心、油炸糕、糯米糕、粽子、油拌涼菜、生硬水果等最好不吃,宜多食入口即化的軟食。
(五)多補鈣鐵磷,少吃食鹽。奶類、蝦皮、海帶中含鈣豐富;魚、肉、蛋、奶和豆類中含磷比較高;動物內髒、蛋黃、魚及水產品中鐵含量較多,可酌情選用。多鹽則對老人無益,尤要注意。
每日的進餐次數以多少為宜?
每日的進餐次數與時間間隔應以胃的功能恢複和食物從胃內的排空時間來確定。根據我國人民的膳食習慣,正常成年人一日三餐,兩餐之間一般相隔五六小時,這是符合人體生理狀態的。因為一個混合膳食,一般在胃裏停留四五小時。如果兩餐間隔時間太長,容易感到肚子餓,從而影響耐勞力和工作效率;若是間隔太短,或是“零食不離口”,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就不容易恢複功能,會影響食欲和消化。所以兩餐之間的間隔,以四五小時或五六小時為合適。有人研究證明,每日3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2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的一半,蛋白質消化率僅為75%。所以說,兩餐不如三餐好。
為什麼要求老年人少食多餐?
老年人肝髒中合成糖原能力往往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糖原儲備減少,對低血糖耐受力也比年輕人差,所以常常感到饑餓,而食量又沒有年輕人大,因此需要少食多餐。可在兩餐之間及臨睡前一小時加食些易消化的食物,以免發生低血糖症。
老年人常用的軟食有哪些?
軟食是指細軟、易消化、無刺激性、不引起腹脹、含纖維素少的食物。可用的食物為:軟米飯、麵條、饅頭、發糕、包子、餃子、餛飩、蛋類(勿用煎炸)、肉類、雞鴨、魚類(勿用煎炸)、豆類製品。含有植物纖維和動物硬肌纖維的食物,宜切碎煮爛。一些老年人,在患有消化不良疾病的恢複期,或者咀嚼困難,或者是肛門、結腸及直腸等手術後的患者,均可考慮給予軟食。
軟食忌用強烈調味品(如辣椒、咖喱粉等),忌用粗纖維蔬菜(如黃豆芽、芹菜等)及酸味較重的水果(如李子、杏子等)。
怎麼安排老年人的流質飲食?
流質適用於高齡老人和高熱、病情嚴重、胃腸大手術後的患者,或者有明顯吞咽困難者。
流質是指一切食物均為流體,極易消化,尤易吞咽。常用的流質飲食有如下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