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挺進在原始蠻荒的高原上,語言不通,謠言如蝗。躲藏在亂石後麵灌木叢中碉房窗戶裏麵的是一雙雙驚疑、惶恐的眼睛。解放軍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密的監視。
據先遣支隊一五四團團長郤晉武回憶,當該團一連初到一個叫“斯俄”的小村子時,一些群眾把樓房鎖起來,把背水的桶、煮飯的鍋藏到牛糞堆裏,像大難臨頭似的,趕著馬群、牛羊躲進荒山。一連的戰士們雖然進駐了一個空村,但他們不進藏胞的家門,而是住在帳篷和牛棚裏。白天在地裏為群眾勞動,晚上回駐地休息時,還為群眾補房、修路、收拾馬棚。過了幾天。躲進荒山的藏胞趕著牲畜回來了,把鍋、桶、家具從糞堆裏刨出來,請部隊上樓住,還不好意思地說:“你們亞姆亞姆(很好),我們稀稀拉拉(不好)。”
部隊每到一地,還組織醫務人員給群眾看病,使一個個病人很快恢複了健康。消息迅速傳遍了沿路山村,藏胞們從疏遠部隊變為靠攏解放軍,雅礱江兩岸藏族群眾中開始流行一個新語彙——嘉沙巴(新漢人)。
有一次,一位副連長無意中打落了一隻烏鴉,在趕犛牛搞運輸的藏族群眾中引起噪動,因為烏鴉是他們心目中的神鳥。對此一五四團黨委立即進行討論。盡管那位副連長是挺進大別山時的戰鬥英雄,但他違反了藏族的風俗習慣,本人也請求給以處分,團黨委決定給他以嚴厲的紀律處分,並以此告誡全團,自覺尊重藏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這一消息傳出後,藏胞們感動得落淚了。
鐵的紀律和模範的行動,勝過了一切宣傳,它逾越了語言不通的障礙,逐步贏得了藏族人民和上層愛國人士的同情、信任和支持。三連班長宋毛誌一次幫助藏族群眾到30公裏以外的山上去打柴。過江時他攜帶的一支嶄新的美式卡賓槍被激浪衝走了,經多次打撈終未找到。半月之後,藏族同胞格洛路過江邊,忽然撿到這支漂亮的卡賓槍,真把他高興壞了。他想:一支破槍還要賣幾十兩銀子,何況這樣好的槍呢!但轉念一想,這樣的槍他從來沒有見過,不會是藏民丟的,一定是解放軍失掉的。解放軍真好,自從到甘孜一個多月來,不征糧、不派款、不要女人、不支烏拉差役,還幫助我們打柴、背水、修橋、治病。槍好,解放軍更好,應該趕快把槍送還給解放軍,他們會用槍保護我們的。他愉快地把槍送到正在甘孜修機場的先遣部隊,受到部隊的熱情接待和獎勵。
由於千百年來形成的曆史原因,土司頭人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共產黨人用的是“統戰”這個法寶。他們成功地爭取了第五十一世德格女土司降央白姆,以及稱雄玉隆地區的夏克刀登,還有康藏巨商邦達昌兄弟。統戰工作和基層藏族群眾工作做得卓有成效,部隊在金沙江以東藏區處境大大改善了。藏胞踴躍支前,在康藏、青藏兩線通車以前,僅康北的8個縣就先後出動犛牛20多萬頭,後來昌都地區用犛牛支援運輸的物資達60萬馱,兩個地區的藏族人民總共參加支援運輸的犛牛達100多萬頭。
這是多麼驚天動地的支前大軍!
在這樣的雪海巨潮一般的藏胞支前大軍麵前,還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還有什麼險關不能突破呢?
就在十八軍先遣支隊向康藏高原挺進之時,按照西南軍區劉伯承、鄧小平的建議“由康、滇、青、新四省對西藏‘多路向心進兵’”的戰略計劃,也開始付諸實施。
1950年6月18日,由西北軍區第一軍組建的青海騎兵支隊六百八十多人,馬千餘匹,在支隊長孫恐、政委冀春光率領下,自西寧出發,於7月14日進抵玉樹。
8月1日,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先遣連誓師出征。先遣連包括漢、回、藏、蒙古、錫伯、維吾爾、哈薩克七個民族的一百二十餘人。團保衛股長李狄三,以團黨委和團首長的代表身份,帶領這個連執行任務。
8月29日,先遣連進抵藏北紮麻芒保,宣傳黨的民族政策,開展群眾工作。
10月6日,陳賡、宋任窮派遣雲南軍區十四軍四十二師一二六團及由3000匹牲口組成的運輸團,組成入藏縱隊,由麗江、德欽、寧靜、科麥一線入藏。其時已進抵西藏境內的門工東北一線。
至此,劉鄧所設想的“多路向心進兵”之勢已經形成。
但是,這裏既不是四川盆地,也不是淮海平原。這裏是人類的生命禁區。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將有許多事情要做。
北京在耐心等待西藏地方當局的覺醒,等待他們打開和平談判的大門。
北京始終希望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放中國大陸的最後一塊土地。為此,曾經做過多方麵的努力。僅從1950年1月至7月,就派出過四支勸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