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別離(1 / 3)

金鑾殿上,以琉璃裝飾,金磚鋪地,好一片巍峨大氣,與之相較的是空蕩蕩的王座,但眾位大人表示可以理解這樣的狀況,畢竟皇帝已經幾日不朝了。南朝自戰敗以來著實發生了許多事情,先是最受喜愛的三子出嫁和親,再是當朝王後仙逝,那麼,對於這樣一個深愛著王後的君主日漸頹廢倒也不足為奇。更有甚,民間擅長說書的先生們早已經編好了話本子,無非是寫一些君主與王後昔日的愛情往事,捎帶預測南朝未來的命運,無一例外地,說書先生們將國之飄零的開端歸結為一個女人的逝世,在窄道小巷裏流傳得神乎其神,而南朝的子民唯有感慨命運無常。

“皇上上朝——”叫喊著的是皇帝身邊的小太監,一聲標誌性的尖細嗓音讓不少大臣倍感親切,從未覺得女裏女氣的聲音居然會如天籟般好聽,這一派大臣皆是憂國憂民的棟梁之才。當然,同樣的聲音也會讓不少人覺得疑惑,皇上怎麼會來上朝,這一派大臣屬於閑來無事湊熱鬧的。但無論如何,皇上能來上朝,總歸是好事情,他若不來,一竿子事情沒個著落,國豈不是要亂了?故而,眾大臣各懷心思紛紛跪地迎駕。

隻見席簾後麵緩緩走出一道黃色身影,步子穩重,一步步踏上高階坐上金鑾寶座,廣袖一揮,頗有君臨天下的霸氣。沒有了麵對三公主時的不忍離別,沒有了麵對王後時的蒼白愧疚,這樣的一個男人,無疑具備王者的風範與氣息。

“眾愛卿平身。”字句鏗鏘,所有的柔軟皆被掩藏在波瀾不驚的眸子之下,就這樣以高貴的姿態睥睨著殿下眾人。一代帝王當是如此,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沒有人猜得到他的心思,更沒有人會明白他的平常彙聚了多少不平常的愧疚,隻為了讓他的若青心安,他可以偽裝至此。

“有事上報,無事下朝——”小太監例行地喊了一句。

“啟稟皇上,皇後娘娘仙逝,按照我朝禮儀,應由侍女守靈。”一大臣站出來道。

“陳愛卿,這件事就交由你去辦理。皇後仙逝,封其為孝英皇後,即日舉行葬禮,以皇後資格入葬,待朕百年之後,與其合葬。另,擇宮女一百,為皇後守靈三年。”

“是,臣領旨。”

“啟稟皇上,常言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後宮也不可一日無後,臣鬥膽請問皇上,這後宮之主的位置……”另站出來的一位大臣在皇帝嚴厲的眼神下終於止住了話語,誰人不知王後在皇上心中的位置,敢提出這樣的諫議,簡直是找死。奈何皇帝今日心情極差,差到有些不大尋常,這位徐姓大人也算是撞上了好運氣,隻聞皇帝道:“徐愛卿啊,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不過這件事容後再議,先由淑妃代皇後掌管六宮。”

他還能說什麼,多說多錯,皇帝的語氣倒是平淡無波,那眼神可夠他死上一百回的,最終到嘴邊的隻有一句妥協過後的“臣遵旨。”

“啟稟皇上,慕容將軍派人來報,三公主的送親隊伍已經平安到達北朝境內,不日便可到達北朝皇宮。”

“朕……知道了,你且退下。”或許整個早朝,皇帝隻有這麼一句話流露出了不尋常的感情,其他時刻,他不像是他,那樣的怪異之感讓眾人心裏覺得說不出的憋悶。

“眾愛卿可還有事稟報?”

眾人麵麵相覷,麵對如今反常的皇帝,大家都知道今天不是一個商議朝政,談論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好時候。

“退朝——”小太監的聲音再次響起。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跪拜。

要說此次朝堂發生了什麼,倒是不值一提,有趣的是南朝的一則列傳,可苦了編書師傅尋到這些個形容詞。

“茲先皇後德才兼備,儀靜體閑,賢良淑德,儀態萬方,嫻靜端莊,溫婉柔順,秀外慧中,溫良恭儉,蕙質蘭心,帝哀其早逝,封孝英皇後,擇宮女一百為其守靈。——《南朝?孝英皇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