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期間的工作;她在會上提出,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定於20日上午,召開全市黨政機關幹部“作風建設年”工作會議,要在全市紮紮實實推進活動年的開展,狠刹亂評比、亂達標、亂表彰、亂開會的歪風。尤其是要解決會議多的問題。回到辦公室後,她又批閱一些文件,一直忙到下半夜。
兩個月來,她為了嚴格控製文山會海,以市委文件名義,下發《關於進一步精簡文件和會議若幹規定》,確定每周星期一、三、五、日4天為全市“無會日”。在“無會日”期間,除特殊情況,原則上不安排全市性、綜合性會議;經市委、市政府批準的全市性會議,每年不超過15個;到年底全市累計削減1300餘項評比、達標、表彰、會議等活動,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同誌為之拍手稱快。
紀英自代亞海市委書記那一天起,非常“重視”製度建設。在她的倡導下,亞海市先後出台了“幹部考察預告製、幹部任前公示製、常委會投票表決製”等一係列製度。
年底,市委召開了組織工作會議。會上,紀英提出:“領導幹部和各級領導班子、各級黨組織推薦幹部,必須署名,必須寫清推薦理由;必須實行推薦責任製。”按照紀英的指示,市組織部門製定了《推薦責任書》。
在會上,她還對各縣(市)區提出了“任用幹部的‘五個不用’,即:“溜須拍馬的不用;好喝酒不幹事的不用;跑官要官的不用;平庸無為的不用;無德無廉、形象不端的不用”。接著,就在年底,全市實施黨政班子成員廉政述職,提出“要把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以及各業務環節中的一些容易出現腐敗問題的事項,全都納入述職內容。”同時,還在大會上承諾——保證自己來亞海市後,不搞“大洗牌”。
所以,她明朗地對大家說:“現在選拔幹部,都是要感謝黨、感謝組織。落實到市委,我作為書記,就成了黨和組織的代表。感謝黨、感謝組織,就變成了感謝紀英我了,我最終擁有人事決定權。因此,目前在用人機製不變的情況下,誰來當書記都會有同樣的結果。所以,我也要對自己警鍾長鳴!”
她最後對大家講:“反正,我的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劍,我們要用選作風好的人來執政,也敬請大家,對我進行監督檢查。”
她也算是跟大家吹了個風,雖然,不洗牌,但不一定不調整崗位。在調整幹部時,當領導的一般總會這樣說,這是工作的需要、崗位需要。你想想,誰能反對這冠冕堂皇的理由呢?紀英在做幹部調整之前,也少不了說這樣冠冕堂皇的話。
通過一年來的調查了解,她對全市局級領導幹部的總體情況是不滿意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年齡偏大、文化偏低、酒量偏高、政治素質偏差。
特別是有一些局級領導幹部作風懶散,不想事、不幹事、不負責、整日混事講享受;有的幹部貪,群眾有反映,一時又查不出貪的證據。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樣:“隔著牆拋磚頭,被砸到頭的都是倒黴蛋!”有的人平庸無能,工作搞得一團糟;有的人不幹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有的部門買官賣官問題很嚴重,在官場中已形成一條隱性“食物鏈”:市級吃局級、局級吃處級、一般幹部吃百姓。因此,出現“高官提供官位給大官、大官然後又提供官位給小官,官生權、權生錢,錢生腐敗”。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