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使勁!使勁啊!”
“用力!用力!再用力些!”
“再加把力氣,馬上就要成功啦!”
……
劉伯溫隨著那兩名甲士來後院見朱標,卻得到消息,朱標如今不在後院,而是在城內的演武場。
那就去演武場吧。
等劉伯溫還未到演武場時,但見近千名百姓,圍攏在演武場處四周看熱鬧,發出了陣陣加油鼓勁的呼喝聲。
嗯?
怎麼回事?
劉伯溫擠進了人群,往演武場內看去,但見十六匹馬,正在軍士們的指揮下,分作兩隊,奮力向兩側拉動一個銅球。
盡管這十六匹馬昂首抖鬃竭盡全力,還是沒有任何效果,直急的發出了聲聲希律律的怪叫。
“這位小哥請了。”
劉伯溫向著旁邊的一個年輕人拱了拱手,道:“這演武場裏麵,到底是在幹什麼呢?你們看得這麼起勁?”
“幹什麼?”那小夥子脖子揚起,頗為嘚瑟地道:“聽您老的口音,不是咱應天人吧?”
劉伯溫道:“在下是浙江青田人。”
“告訴您,這可是個大稀罕,一個隻有在我們應天才能看到的大稀罕!您老看到那個大銅球沒?”
“看見了。”
“其實,這個銅球啊,原來是兩個半球。咱們吳國公世子,讓人往這兩個半球裏麵灌滿水,再合成一個整球。您聽清楚了,不是重新鑄成一個整球,而是合成一個整球。”
“怎麼合成?”
“用世子發明的那個奇奇怪怪的工具,把半球裏麵的水抽出來,兩個半球,自然就會合成一個整球。據世子說啊,這是因為,世界上無處不存在一種叫氣的東西。先用水把氣逼出來,再把水抽出來,那銅球裏麵,就沒有任何東西,形成了那什麼……對了,真空。半球裏麵沒有了氣,四周的氣就拚命擠壓那兩個半球,產生了一種叫氣壓的東西,所以兩個半球就緊緊聯在了一起。現在,世子是在試驗,用多大的力氣,才能對抗氣壓,讓那兩個半球重新分開。剛才已經試過八匹馬、十二匹馬了,都不行。看來,十六匹馬的力量,也不行啊!”
“原來……如此!”
此時此刻,劉伯溫表麵上鎮定如常,心卻險些要從胸腔子裏麵跳出來了!
因為,他明白,自己即將見證曆史!
即將見證,改變儒學發展曆史的關鍵時刻!
儒學發展到現在,關於世界本源,主要有兩個說法。
一個是“天理說”:先有“天理”(世界最根本的運行道理),才有了世間萬物。世間萬物中,都蘊含著“天理”。那麼,人類如何認識“天理”呢?格物致知啊!對著事物冥思苦想,以求“天人感應”,明白事物中蘊含著的天理。
這個學說表麵上看起來沒毛病。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千百年來,誰格物致知,革出天理來了?
另外一個學說,就是“元氣”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氣”構成的。比如,好人就是稟‘陽氣’而生,惡人就是稟“邪氣”而生。風雨雷電等一切自然現象,都是“氣”運行不平的結果。甚至於,人遇到“陽氣”,就會得福。遇到“陰氣”“邪氣”就會遭禍。
這個學說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你把“氣”說得那麼邪乎,既能產生風雨雷電,又能讓人得福遭禍,那“氣”到底在哪呢?誰看見了?誰摸著了?這“氣”真有那麼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