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訥言,雖未到惜字如金的程度,但日行起居,從來沒有閑言碎語。隻有到了非說不可的時候,他才會幾個字一組,硬梆梆地甩出來,非常有力度,但感情色彩卻不充分,繪聲繪色那樣的字眼,更是從來都與他不沾邊。
小時候,電力資源緊張,所以常常限電,我們兄妹幾個點蠟燭熬夜看閑書,父親常常會在另外一個屋子裏出其不意地喊一句:“早點睡!”我們幾個屏息斂氣,再等,沒有下文。我們幾個半大的孩子,偏執地以為,點蠟燭要花錢,想必父親是心疼錢了,於是心裏多了幾分不屑。長大了才知道,“早點睡”這三個字裏麵還有另外一層延伸出來的意思,那就是“別熬壞了身體,別累壞了眼睛”。那時候,我們都還小,他不說,我們根本理解不到這層意思。
後來長大了些,離家住校讀書,父親不常去看我們,偶爾會打一個電話來。傳達室裏的爺爺對著寢室喊一聲:“電話!”這兩個字像驚雷,心裏激動不已,然後呼哧呼哧地跑出去聽。結果,話筒裏隻有電流“嗞嗞”的聲響,卻並不曾響起父親的聲音。等了良久,等到絕望,快要放下電話時,那端終於響起一個聲音:“吃飯沒?”暗淡,絕望,那麼長久的等待和盼望,卻隻有一句平淡無奇的“吃飯沒”,這三個字有那麼重要嗎?要在電話裏說?心中多了種種的不解和委屈。多年後,有了自己的小孩,才明那三個字後麵的意義,才明白那三個字在一個父親心中的份量。
念書時,我的成績不好,每每母親都會嘮叨,那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讓我愧疚,也讓我不安和緊張。母親嘮叨的功力很深,嘮叨得足以讓人發瘋和崩潰。每每這時,父親總會在邊上不緊不慢地說上一句:“慢慢來!”這句無足輕重的話,像羽毛一樣輕,根本救不了我。但,這句話卻讓母親憤怒,把矛頭直接指向父親——這麼沒有原則的話,出自父親的口,好像逆勢上行,有違常規。當我也活到父親當年的年紀,才深深地體會出“慢慢來”這三個字的好處,那是一種境界,沒有一定閱曆的人很難領悟。
後來參加工作,第一個月拿到工資時,心情激動難抑,計劃著給父親買一把檀香扇,給母親買一副好護膝,給妹妹買一條新裙子。可是那天,因為匆忙慌亂,結果工資袋在我的手裏隻捂了幾個小時就不見了,當然那些禮物也都成了泡影。回到家裏,我垂頭喪氣地發呆不吃飯,不苟言笑的父親居然笑了,說了句:“咱有錢!”我別過頭去不理他,咱有什麼錢啊?每個月都捉襟見肘,誰不知道?扯這樣的大謊。多年後,我幹著別的事的時候,突然想起父親的話,“咱有錢”這三個字真不是扯謊,是心中的一種底氣,是一種胸襟,是一種豁達,因為還有比錢更重要的人和事,可惜那時我並不懂。
人生在世,都會遇到幾個坎兒,我也不例外,先是失戀,然後丟了工作。跑回家中,在父母的羽翼下養傷。不吃不喝,一會兒傷感,一會兒抑鬱,一會兒皺眉,一會兒歎氣。父親始終不發一言,直到我三天沒吃一口東西,父親火起,大喝道:“怕什麼?”隔了半天又說,“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我不語,暗想,他不是我,怎麼能體會我心底的痛?現在想來,也會覺得自己好笑,我經曆過的事,父親必然都經曆過,而我卻無視了他的話。
父親沒有長篇大論的語錄,有的都是短小精悍、對生活的總結和體悟。在我漫長的人生中,父親那些經典的語錄,始終貫穿在我的生活中,生活的起承轉合,種種磨難,種種幸福,幸好都有父親的這些語錄做鋪墊,我才得以走得安穩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