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塾讀書不算貴,學費一年三貫錢,再加兩貫錢的筆墨紙張費,一共五貫錢。
可這五貫錢卻相當於範寧家兩個半月的收入了,這還是最便宜的學堂。
對於貧寒人家,讀書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宋朝讀書人雖多,但也絕不是每家每戶都讀得起。
尤其在鄉下,很多中等人家也隻是送孩子讀完小學塾,能認識幾個字,就不會再讀下去了。
能去鎮裏學堂讀書已是極少,再進縣學讀書,那更是鳳毛麟角,這就是範銅鍾能成為父親眼中明珠的原因。
小學塾一般是讀三年,範寧已經讀了兩年,範鐵舟改變了主意,決定支持兒子去考鎮裏的學堂。
“鐵舟!”
一個漢子親熱地搭上了範鐵舟的肩膀,他姓王,也是一名跑船的漁夫。
“是去給兒子交明年學費吧!”
範鐵舟點點頭,他今天心情不好,不想多解釋什麼。
王二郎看了看範寧,他能理解,這孩子確實沒必要再讀下去,據說讀書兩年隻會寫幾個字,再讀下去就是浪費錢了。
“王大叔好!”範寧躬身行一禮。
“阿呆最近不錯,說話利落多了,鐵舟,我娘的病已經好多了,真的要謝謝你。”
“舉手之勞,不必客氣!”
王二叔將一隻魚簍塞給範鐵舟,“我剛釣的幾條魚,一點心意。”
“我不要,你拿回去給老娘燒湯。”
“家裏有呢!你呆會兒去見顧先生,空著手怎麼行,拿去給他。”
範鐵舟想想也有道理,便接過魚簍笑道,“那就多謝了!”
王二叔又禮節性的誇獎一下範寧有進步,轉身從另一條路走了。
範鐵舟並不打算給村民們解釋兒子的變化。
對他來說,考上鎮裏的學堂就是最好的解釋,考不上,解釋再多也沒有意義。
“爹爹還會看病?”範寧好奇地問道。
“就會治點頭疼腦熱之類,談不上會看病。”
“也會治跌打損傷吧!”範寧想起了家中那盒藥。
“我十幾歲時跟一個草醫學了兩年,大概懂一點皮毛。”
“那爹爹有沒有想過在鎮上開一家醫館?”
“醫館?”
範鐵舟奇怪看了兒子一眼,去一趟京城別的沒學會,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倒有了。
“快走吧!別胡思亂想了。”
他沒有理睬兒子的建議,加快速度向村東頭走去。
小學塾離範寧祖父家很近,占地約兩畝,四周用泥牆圍了個院子,院子一角,一棵大樹亭亭如蓋。
小院中有三間屋,分為大童班和小童班,約二三十人,村裏周員外從鎮上請了一個老秀才教孩子們讀書。
這兩天是交費的日子,家長們都陸陸續續來學堂交明年的學費。
“等會兒你不要說話,由我來和顧先生談!”
今天是來退學,大家情緒不會太好,範鐵舟怕兒子說話不當得罪了顧先生。
範寧點點頭,適當裝傻他也不反對,傻呆呆的最大好處,就是他不行跪禮,別人也不會說他什麼。
他自從取代了範呆呆後,還是第一次來學堂,根本就不知道所謂顧先生長什麼模樣。
“喲!這不是阿呆嗎?好久不見了。”
迎麵走來一個胖子,衣服裏就像塞了個大西瓜,比八個月的孕婦還要更顯福態。
“蔣員外也是來教學費?”範鐵舟微微拱手行一禮。
“哪裏!我兒子準備考延英學堂,想請顧先生給我兒子加點料。”
蔣員外又探頭看一眼範寧,目光中充滿了嫌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