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讓故事的價值最大化(2 / 3)

英國皇室的婚禮策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各種報道精彩上演,帶動了英國的經濟。皇室為婚禮專門定做了威廉和凱特的愛情郵票、小布偶、茶水杯等,這些設計充滿了創意感和喜悅感。

但是英國王室也遭到了一場“山寨”,英國人借愚人節策劃了一場威廉王子和未婚妻凱特的婚禮,就連伊麗莎白都不放過。這些假冒婚禮的山寨演員還出版了一本書,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和英國王室開了一個玩笑。但是,英國王室對此事非常淡定,他們隻是微笑著包容了,並不去計較。

這場盛大的世紀婚禮,不僅使英國熱鬧了,世界也因此熱鬧起來。全球同步進行了現場直播,婚禮的各個細節、陽台的世紀之吻等都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現場直播滿足了全世界億萬觀眾的需求。

當威廉王子和凱特的婚禮現場通過網絡、電視等傳播之後,中國的各大網絡、電視、報紙、雜誌等也借著這場婚禮出盡了風頭,不僅滿足了大眾的需求,還使這些媒體自身的品牌得到了很好的宣傳。當好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時候,收獲也是巨大的。

當凱特戴上威廉求婚的藍寶石戒指的時候,一時間中國一些珠寶店的藍寶石戒指也變得非常搶手。人們也從中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滿足。商家也借此機會大賺了一筆。

當有關威廉和凱特的電影、漫畫、小說麵世的時候,這場婚禮帶動了應該超過10億美元的經濟增長,也提升了英國皇室的品牌形象。

褚橙為什麼這麼紅

在皇帝柑、沙糖桔等眾多品種中,2012年最紅的要數“褚橙”。在北京、成都、廈門等地,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勵誌橙”。

在哀牢山腳的寬敞廠房裏,每天摘下來的將近150噸新鮮橙子經過一係列的流水線完成了清洗、打蠟、分揀、打包等後續加工,裝滿大貨車,曆經3000多公裏,60多個小時的車程,3天後的深夜,貨車到達本來生活網位於順義的倉庫。按照正常的配送流程,在網上下單的市民就可以吃到摘下後第5天的褚橙。當橙子與互聯網聯手之後,開始變得有點脫韁。在新浪微博上,有網友的隨意感言:這年頭,買個橙子也和買iPhone一樣,都需要排號了。開賣3次,有2次斷貨,10斤重的橙子價格是138元。這並不是一個便宜的價格,但是這並不影響人們的購買熱情。當一個又一個橙子被運往北京之後,橙子在北京的銷售平台本來生活網上已經賣出了80噸,而網站也從最初的銷售網站預訂了100噸,下麵就需要本來生活網前去“搶貨”了。

銷售火爆的橙子有個很好記的名字——褚橙。因為是由褚時健種植出來的,所以被稱為褚橙。褚橙能夠大賣的原因很多,但這一切都離不開褚時健,這個原雲南紅塔集團董事長的故事更是賦予了褚橙新的品牌力量。

褚時健70多歲時二次創業,經過10年磨一劍,他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褚橙隻有拳頭大小、青青黃黃、橙皮上還帶點黑斑……這樣一枚其貌不揚的橙子,這樣一次尋常開拓外地市場的舉動,卻收獲了市場和聲譽的雙重成功。從褚橙進京開始,“褚橙來蓉”“褚橙入廈”,不同的地域上演著類似的故事。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水果、生鮮的銷售市場一向不缺少競爭。北京百果神農公司總經理王誌剛卻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隻能這樣解釋,褚橙已經超越了普通意義上的商品,大家就是認定了它!”

褚時健的個人故事是最重頭的賣點。同樣的商品,沒了這樣的故事,很難賣得這麼火。有人說,每一個橙子裏,都寫滿了褚時健的故事,此話一點也不誇張。與其他的企業家賺起錢來總是藏著掖著、生怕一提錢就玷汙了生意不同,褚時健對於財富的向往從來都是光明正大的。褚時健說,心裏不平衡,現在的國企老總一年收入幾百萬元、上千萬元,他也不想晚年過得太貧困。

2011年,褚時健在雲南哀牢山的果園利潤超過3000萬元,固定資產超過8000萬元。2012年,再借上電商的翅膀,褚橙如虎添翼。褚時健70多歲二度創業,曾經的“煙王”變身“橙王”。85歲首度“觸電”,橙子通過電商大舉進京。2012年11月5日上午10點,褚橙開賣,前5分鍾賣出近800箱;到11月9日,已經賣出3000多箱。傳奇人物褚時健的勵誌故事以及他親手栽種的“褚橙”再度受到廣泛關注,據說這甜中微微泛酸的橙子,像極了人生的味道。

褚時健進京賣橙,引發網友諸多感慨:“褚橙已成勵誌範本,訂購了一箱,品甜中微酸的感覺有如人生。”連王石都發微博: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穀的反彈力。褚橙是不是中國最好的橙子,我不好說,但可能是中國賣得最好的橙子。

為什麼褚時健種植的橙子好賣?經過分析,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品牌。褚時健本身就是一個品牌,他的名氣在雲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中國,幾億煙民都知道他。現在他種植的橙子,還沒結出果實的時候,就已經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名氣大了,也必然能夠吸引市場需求。

其次是品質。褚時健種的橙子,由於天時地利,選用的是山泉水,而所用的肥料是他自己選用的煙梗等調製的有機肥,這種肥料不含任何化學成分。加上褚時健一年當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泡在果園裏,泡在橙子種植技術書籍裏,哪家的果子落多少,哪家果子結得最好,細到一棵果樹,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褚橙獨特的口感,並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地好,凝聚著現代農業科技和管理的結晶。

再次是文化。當人們給褚橙注入了褚時健經曆的人生挫折時,褚時健的那種不畏艱難,不滿現狀,東山再起的拚搏精神激勵著人們,所以褚橙被稱作勵誌橙。凡是能夠吃到褚橙的人,想起褚時健的故事,也受到影響,激勵自己努力拚搏。褚橙的味道自然是獨特的,它有著人世間的酸和甜。

最後是渠道。褚時健是個不同凡響的企業家,他能夠把紅塔山基地從一片破敗不堪變成現代化的大工廠,本身就說明了他的實力。因此,當他種了褚橙之後,他不像一般的果農那樣,自己拿著橙子去市場上叫賣或者等著客商上門收購,他取消了銷售中的所有中間環節,直接與經銷商合作,一旦做大之後,他借助電商的力量進軍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這不得不說是褚時健的本事。而這些故事正是橙子紅遍全國的主要原因。

一個故事等於40億美元

藍精靈的創始人是貝約,原名叫皮埃爾,因為他的小侄子發不出皮埃爾這個音,總稱他為貝約,於是皮埃爾就用了貝約這個筆名。貝約出生在比利時,當時的比利時是一個連環畫的王國。25歲的時候,他開始自己創造夢想。1958年10月23日,他的作品《約翰和比路易》在比利時雜誌《斯皮魯》上發表。故事講述的是中世紀的兩個男孩約翰和比路易的艱難而神秘的奇遇故事。他們倆在牧場的草地上見到了一群粉紅色的、大概隻有三個蘋果高的小人,這些小人怯生生地躲在草地上,張望著外麵的世界……這是最早的藍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