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昆蟲知識(2 / 2)

這是因為鳳蝶的幼蟲是靠吃柑桔類樹葉長大的,在變成蛹之前,如果是在有樹葉氣味的地方變成蛹就會成為綠色,否則就會變成為褐色的。幼蟲的嘴上的須毛能感覺到草的氣味,但這與鳳蝶蛹的保護色有什麼關係,是尚未完全揭示的一個謎。

但是,同一種類的昆蟲,其花紋和顏色不同的例子並不少見,其中既有季節、環境的原因,也有遺傳性的原因,另外還有雌雄不同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

蚱蟬的年齡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蚱蟬成蟲於每年的8月間在樹枝上產卵,到了冬季就折落到地上,卵到第二年6月才孵化,這為一齡幼蟲。

一齡的幼蟲不久便鑽進土裏,靠吸食樹根汁液生存,當年秋天就蛻皮變成二齡幼蟲。以後大約每一年蛻一次皮,每蛻一次皮就長大一點。當它到了第五年就長成五齡(終齡)幼蟲了。

它們雖然生活在漆黑的地下土穴中,卻能感覺到穴外四季和歲月的變化。這是由於它們體內變態荷爾蒙的作用。

蚱蟬幼蟲在地下度過五六年時光之後,就已做好了羽化的準備。當盛夏的夜幕降臨後,它們在地麵上挖開小洞爬出來,然後再爬上樹去,在黑暗中,它們的背部縱向裂開一條縫,按頭、翅、足、腹的順序鑽出殼外完成羽化。第二天早晨露水一幹就可以飛了。蚱蟬從產卵到發育為成蟲需要6~7年的時間。

這種成長、蛻變方式恰恰說明蚱蟬遺傳性的進程是多麼有序可循,它的發育過程是那麼的獨特有趣。

皂莢蟲為什麼又叫獨角仙?

雄性的獨角仙頭上長著樣子很像古代武士頭盔上尖角的獨角,故人常稱之為獨角仙。

直到明治時代中期,日本國內對昆蟲還沒有統一的名稱。同一種類的昆蟲,也因地區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名稱。

1901年,日本的鬆林鬆年博士撰寫出《日本昆蟲學》,從這本書開始,日本才有了與世界統一的昆蟲名稱,而成為日本昆蟲學的基礎。

在這本書裏,出現了名稱為皂莢蟲的昆蟲,它就是現在叫作獨角仙的昆蟲。皂莢是一種樹名,也許獨角仙喜歡在這種樹上呆著,所以人們就以樹的名稱來為它命名。現在人們都知道了用橡樹的汁液來招引獨角仙,以此來說,也許人們還可以稱其為橡樹蟲呢!

昆蟲的命名,也可能會因時期、地區的不同,叫法就不同,這裏並沒有深奧的東西可究。

為什麼蜜蜂的無精卵能孵化?

哺乳類、鳥類和昆蟲類等隻要它們有雌雄之分,其繁殖方式就是有性繁殖,也就是說必須是受過精的卵才能發育成長。

但也有個別的能由無精卵發育而成的動物,這種特別的繁殖方法叫作單性生殖,或叫作孤雌生殖。在昆蟲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蜜蜂、蟑螂和蚜蟲。

從受精卵發育成的雌性蜜蜂,長大後就成為新的蜂王和工蜂。蜂王在產卵時把腹部放入一個較大的房子裏,受精囊裏並不排精,而產出了無精卵。而這些無精卵發育後卻變成了雄蜂,令人奇怪的是,蜜蜂隨時都能由無精卵產生出雄蜂來!多麼奇異的生育方式呀!

蟑螂和蚜蟲的單性生殖不同於蜜蜂,從春季到初秋,隻有雌性的蟑螂和蚜蟲,它們以卵胎生的方式產下雌性幼蟲,到了秋天才會有雄性出現,這時再生出受精卵越冬,第二年如此循環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