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魚的知識(1 / 2)

海裏有不遊水的魚嗎?

提起魚來,人們想到的就是那些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的魚。其實,在海裏還有一些魚,它們根本就不善於遊水,隻能在海底爬來爬去。

如在日本海多岩石的沿岸海底下大約有10多種之類的魚科魚。這些魚的體形很像棒球,身體表麵好像粘著一層小海藻。它可以用胸鰭和腹鰭靈活地在海底爬行,行走的方式如同喝醉了酒似的,搖搖晃晃地在海底爬。

這些動作遲緩的魚,它們頭上長著酷似釣魚杆的須,頂端還有個飄動的蝴蝶結狀的東西。它們來回擺動著這根須,以此來招引好奇的小魚、小蝦。當小魚、小蝦一靠近,它便飛快地將它們吞食。

看來,神奇的大海裏還真有不善於遊水的魚呢!

為什麼有人說海星是海盜?

海星是棘皮動物,身體扁平,有放射形的五條口腕,像顆五角星,表麵有一層石灰質的小刺。如果觀察海星的腹部就會發現,五角星的中間都有一條溝,溝內有許多疙瘩狀的管足和器官。這是海星用來移動身體和捕捉獵物的器官,用它們可以捕食到喜愛吃的蛤蜊、文蛤等貝類。

我們人用手要掰開蛤蜊的外殼可不大容易,需要花費40牛頓的力;如果慢慢地掰開,隻需要用9牛頓的力。而海星的管足具有13.5牛頓的力量。因此,它能輕鬆地打開蛤蜊的外殼。由於海星經常連續襲擊並吃掉貝類,所以人們才稱海星為海盜。

據說海星還具有一種能使貝類麻木的汁液,它不但襲擊貝類,而且還襲擊珊瑚,有一種大海星還能直接吞食活珊瑚,因此把海星稱作海盜是有道理的。

海星生活在淺海的石縫裏,因此對海水養殖業構成了危害,人們要適當地把它清除掉。

有在口中孵化幼魚的魚嗎?

在沿海水域裏棲息一些暖水性天竺鯛科魚類,這些魚形體較小,長7~14厘米,如天竺鯛、黃花魚、小紋黃魚、黑斑黃魚等,這些魚每到7~9月的產卵期,雄魚把卵含在口中孵化,以此來保護它們的後代。

卵被一種粘絲連在一起,在魚口中發育成長,經過一段時間後,卵開始孵化成為幼魚。這些幼魚到能夠遊水之前,一直呆在大魚口中受到保護。所以大魚的嘴顯得鼓鼓囊囊的。

雄魚在孵化幼魚期間,由於口中含著魚卵,所以它一直不能進食,忍著饑餓直到把幼魚孵化出來。這是多麼舍身的精神啊!

而在淡水魚中,具有這種習性的魚是很少見的。而產於非洲和中東的羅非魚則是這種少見的淡水魚,羅非魚也叫非洲鯽魚,它在一年中能繁殖好幾代,而羅非魚口中孵化的任務則是由雌魚來承擔的。這種魚的雌魚的口中一次可含幾百個卵,3~4天即可孵化出來。這種魚原產於非洲,現在我國有些地方也已飼養這種魚。

魚鰾有什麼作用?

魚類都有一個特別的器官——魚膘。但是海鰩魚、鯊魚等具有水麵活動習性的魚就沒有魚膘。

魚鰾是魚腹內白色的囊狀器官,魚種類的不同,魚膘的大小和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單個的,也有雙個的,長在背椎骨下側。鰾內充滿氣體,有調節身體比重或在缺氧的情況下輔助呼吸的作用。

魚鰾就像哺乳動物的肺一樣,可以吸入氣體。當魚想浮到水麵上來,它就將空氣吸入鰾中,使其膨脹浮上來。想潛入水下時,它就把鰾內的空氣排出去。魚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調節自身的比重而上下自如地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