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魚的魚鰾與消化器官關係密切並與消化器官連在一起,而有的則與消化器官毫無關係。
另外,在肺魚的魚鰾裏有許多血管,可用來吸收空氣中的氧,供給全身。而且,魚還可以振動魚鰾周圍的肌肉來發出聲音,傳遞信號給同類,互相通報信息。
為什麼蛤蜊殼上有個小洞?
當潮水退去後,到海邊的沙灘上去拾貝殼是件十分開心的事,你若細心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蛤蜊等貝殼上總有一個小洞,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是一種生活在海裏的圓貝科有爪海螺所幹的事。這種海螺分布在沿海,外殼的顏色為紫色或褐色,高度可達7厘米左右。而蛤蜊等貝類也生活在海邊。
這種有爪海螺的腳比較大,當它遭到海星的襲擊時,就會用大腳包住殼以保護身體。然而當它發現自己愛吃的蛤蜊等貝類時,又會用大腳抱住這些貝殼。之後用唾液腺排出的酸液溶化貝殼,然後再用粗糙的齒舌在貝殼上鑽個小洞,最後把貝殼的肉吃掉,蛤蜊等貝殼上就留下了一個小洞。
這是因為堅硬的貝殼內含有鈣,鈣與酸發生變化,就被酸腐蝕出一個小洞來,爪螺把其中的肉吃了,剩下的貝殼就自然會有個洞了。因此,這種爪螺對貝類養殖業是十分有害的。
為什麼有的魚用泡沫做巢?
有一種十分奇特的魚,名叫鬥魚,生殖期間,它從口中向水麵吐出泡沫做巢。雄鬥魚十分善鬥,是一種著名的觀賞魚。
鬥魚屬於攀鱸科,長6~7厘米,口小、吻短、眼大,身體呈深褐色。據說,20世紀初,日本從朝鮮引進鬥魚。目前,在日本的很多地區都養殖著這種朝鮮魚。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鬥魚——台灣鬥魚。台灣鬥魚原產於中國南部、台灣省和東南亞地區,於19世紀末傳到日本,現在日本的一些地方也有這種台灣鬥魚。
在鬥魚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泰國的熱帶觀賞魚,其中特別好鬥的有兩三種,人們常用雄魚相鬥來供人觀賞。
鬥魚進入產卵期後,雄魚口中就吐出團團氣泡作巢,引誘雌魚來產卵。雄魚負責把卵運到氣泡巢裏並擔任孵化的保衛工作,一直到幼魚能夠遊水為止。多麼奇妙的魚啊!
為什麼沙丁魚的鱗容易脫落?
沙丁魚的表皮上長著一層密密的光滑的圓鱗,這層細魚鱗不僅能使身體柔軟,易於遊水,而且還有保護身體的作用。
沙丁魚是一種很軟弱的魚,防衛能力很差,往往會成為大中型魚的捕食對象。為了逃避其它魚的襲擊,沙丁魚常常成群結隊地行動。
沙丁魚也有單獨覓食的時候,但當它發現大魚襲擊時,便馬上向沙丁魚群遊去,以便結伴而行。盡管這樣,一些偷襲者如鯽魚還是會悄悄靠近它們,並張開大口企圖吞食它們。
每當這時,沙丁魚身上的鱗就會立刻脫落,並趁機逃避敵類的追趕。沙丁魚脫落魚鱗的習性與蜥蜴斷尾逃生的手段相似,極易脫落的魚鱗是沙丁魚虎口脫險的防身手段。
沙丁魚是一種非常有營養的魚類,味道鮮美,常被人們加工成罐頭。沙丁魚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是我國廣東、福建的主要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