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宇宙知識(1 / 2)

在月球上行走時會揚起塵土嗎?

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表麵之所以有沙塵,是因為空氣中漂浮著許多細小的沙粒,沙粒越細小,整體的表麵積就越大,也就越容易飛揚到空中。

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當他們在月球上行走時,因為月球上麵沒有水分,幹燥的沙塵就會飛揚起來。但是,由於沒有空氣,飛揚起來的沙塵也不會擴散,更不會總漂浮在空中。在月球重力的作用下,沙塵會很快落下來。因此,宇航員踢踏起來的沙塵,就會像無數個高爾夫球一樣落下來。

這種情況如同石子投入水塘,使水麵形成波紋差不多。此外,在那些沒有空氣的星球上,情況和月球上是一樣的。如木星的衛星上火山噴發時的情況也和這差不多,火山灰噴入空中很快就會落下來,而不會像地球上那樣煙霧騰騰,四處擴散。

如果沒有引力,恒星和行星會怎樣運動?

根據牛頓定律我們知道,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其固有運動的特性,即保持其運動的速度和方向。例如圍繞太陽運行的地球、金星、火星等九大行星,它們之所以能圍繞太陽按一定的軌道旋轉,這是因為它們和太陽之間有引力作用的緣故。

恒星和行星如果失去了引力,在失去引力的一瞬間,天體仍能保持當時的速度和方向,之後就會飛散開來,運動軌道自然就成了直線的了。

我們一般所說的“引力”就是重力的意思,其實“引力”有四種,而重力隻是其中的一種。

還有一種引力就是電磁力。這種力是能夠把木頭、沙土,甚至包括我們人體本身在內所有物質加固成形的引力,如果失去了重力和電磁力,所有的物體都會變成朦朦朧朧的氣體擴散開來。那麼世界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太空黑洞是怎樣發現的?

20世紀70年代天文界又出現了一個新奇的名詞——黑洞,它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和爭論。那麼,黑洞是怎麼回事呢?

早在1915年,德國科學家史瓦西從理論上推測出宇宙中有“黑洞”存在。他認為黑洞是一個質量特別大而又特別集中的天體。在它周圍有一個邊界範圍,外界的物質不管是什麼東西,包括光線在內,隻要進入這個邊界之內,就必定是“有去無回”。它好像是無底洞,永遠也填不滿,這樣的天體,人們就叫它為“黑洞”。

科學家推測,在銀河係可能有10萬個左右、10倍於太陽質量的黑洞天體。

據說,有人用射電望遠鏡和人造衛星的觀測器發現,從黑洞連星的這顆星擁向黑洞的氣流,在被黑洞吸入之前,總是猛烈地旋轉,並被壓縮而產生超高溫,同時放出電波和有強烈變化的X射線來。人們就是以這種判斷來說觀測到黑洞的。

但這隻是一個推斷,誰也沒有真正看見它,因而“黑洞”仍然是當代自然科學的懸案之一。

哈雷彗星是怎樣運行的?

現在,人們已知道,哈雷彗星以每76年的周期沿著一條橢圓形的軌道繞行於太陽和海王星的外側。

哈雷彗星離我們最遠的時候,達到地球和太陽間距離的35倍,約1億5000萬公裏。在這樣漫長的時間裏,哈雷彗星以直徑約3億公裏的橢圓形軌道繞太陽公轉卻不會出現偏移,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從公元前240年起,它每次出現,我國都有詳細的記載。1682年,哈雷彗星又一次光臨地球,出現在藍黑色的夜空。當時,人們對它不了解,把它看作妖星、災星,許多人惶惶不安。

當時德國天文學家哈雷對這顆彗星作了研究,他注意到1682年的彗星軌道和在1607年、1531年所觀測的彗星軌道極相似,因而他認為這3顆彗星是同一顆彗星的3次出現。並計算出它的周期是76年,沿著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圍繞太陽旋轉。

哈雷預言,這顆彗星將於1758年再度出現,後來事實證明了哈雷的預言。人們為紀念這位傑出的科學家,便給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太陽為什麼白天看著小,傍晚時看著大?

當你去天文館參觀時,不知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雖然人家說天文館的館頂有13米高,和3層樓的高度一樣。但是當你進去看時,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似乎館頂隻有7~8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