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押著康熙和布木布泰回到營帳,他深知此事重大,必須謹慎處理,不然後患無窮。
第二日清晨,他便召集了朝中一眾肱骨大臣,在臨時搭建的營帳內商議如何審判康熙。
營帳中氣氛凝重,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王克坐在主位上,神色冷峻,目光緩緩掃過眾人,開口道:“諸位,如今韃子皇帝已被擒,這關乎天下局勢,我們該如何審判定罪,還望大家各抒己見。”
一位年邁的大臣率先起身,拱手說道:“國公,韃子皇帝挑起戰亂,致使生靈塗炭,當以叛國罪論處,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部分大臣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然而,一位年輕的謀士卻站出來反駁:“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韃子皇帝畢竟曾是一國之君,貿然斬首,恐會引起滿清殘餘勢力的激烈反抗,邊境難安。依在下之見,不如將其囚禁,以彰顯我朝的仁慈與大度,同時也能穩住局勢。”
眾人聽後,陷入了沉思,一時間營帳內爭論不休。
王克靜靜地聽著,心中權衡著利弊。
他清楚,這不僅是對康熙個人的審判,更是關乎天下太平的關鍵決策。
幾日後,審判正式開始。
臨時搭建的審判台上,王克高坐主位,兩旁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氣氛莊嚴肅穆。
康熙和布木布泰被押到台前,康熙雖已落魄,但仍強撐著一副高傲的姿態,布木布泰則神色哀傷,默默不語。
王克目光如炬,直視康熙,朗聲道:“玄燁,你挑起戰亂,禍亂天下,致使無數百姓流離失所,你可知罪?”
康熙冷哼一聲,別過頭去,不屑道:“成王敗寇,要殺要剮隨你便,何須多言。”
王克並未被康熙的態度激怒,而是平靜地曆數康熙在位期間發動的戰爭、對百姓的壓迫以及對國家造成的破壞。
每一條罪狀都證據確鑿,台下眾人聽後,紛紛對康熙的行為表示憤慨。
審判過程中,布木布泰突然跪地,哭喊道:“南國公,一切罪孽皆由我等承擔,但求您能放過我無辜旗人,他們都是被康熙裹挾。”
康熙見狀,也不禁動容,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王克看著跪地的布木布泰,心中微微一動,他沉思片刻後說道:“念在你能認清局勢,為族人求情,朕可饒你旗人百姓不死。但玄燁,你罪責難逃。”
最終,王克做出判決:康熙挑起戰亂,罪大惡極,本應斬首,但為了天下安定,將其終身囚禁於偏遠之地,讓他在餘生中反思自己的過錯;
布木布泰雖參與其中,但念其年邁且有悔意,從輕發落,安置於京城郊外,派人好生看管。
判決宣布後,台下頓時炸開了鍋。
一些大臣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滿,紛紛站出來表達抗議。
一位武將滿臉通紅,怒目圓睜,上前一步大聲說道:“國公,韃子皇帝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僅僅囚禁,實在難以平民憤!無數將士和百姓死於他挑起的戰亂,他必須以死謝罪!” 說罷,他激動地揮舞著手臂,仿佛要將心中的怒火都宣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