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對康熙的爭議處理(2 / 2)

緊接著,一位年邁的文臣也顫顫巍巍地站起,聲音顫抖卻充滿力量:“國公,臣讚同將軍所言。韃子皇帝的所作所為,致使天下大亂,民生凋敝,若不將其斬首,如何向那些在戰火中失去親人的百姓交代?”

他的眼中滿是悲憤,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敲擊著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還有一些大臣雖然沒有直接開口,但臉上的不滿和質疑清晰可見,他們交頭接耳,低聲議論,時不時向台上的王克投去不滿的目光。

甚至有幾位大臣直接跪在地上,懇請王克改變判決,處死康熙。

王克看著台下群情激憤的眾人,心中五味雜陳。

他理解眾人的憤怒和訴求,畢竟這場戰爭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傷痛太過沉重。

但他也清楚,一旦處死康熙,滿清殘餘勢力很可能會以此為借口,再次掀起戰火,讓剛剛迎來和平曙光的天下再次陷入戰亂。

他站起身,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試圖讓大家冷靜下來。

然而,眾人的情緒過於激動,根本無法平靜。

王克無奈,隻能大聲說道:“諸位暫且安靜!本公明白大家的心情,韃子皇帝的罪行不可饒恕。但請大家想一想,若是此刻將他斬首,邊境的滿清殘餘必定會借機生事,到時候又將有多少百姓會死於戰火?”

但這番話並沒有平息眾人的怒火,反而引發了更激烈的爭論。

有人喊道:“哪怕再打一場,也不能讓韃子皇帝這個罪魁禍首逍遙法外!”

還有人說:“國公,您的仁慈會被視為軟弱,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更加肆無忌憚!”

麵對眾人的質疑和指責,王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在台上緩緩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戰爭中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的慘狀,也想到了邊境上那些可能因康熙之死而再次陷入戰亂的百姓。

他深知,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無論如何選擇,都將麵臨巨大的壓力和風險。

經過一番痛苦的掙紮,王克最終還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再次站定,神色凝重地說道:“諸位,本公心意已決。韃子皇帝雖罪該萬死,但為了天下蒼生,為了不再讓百姓遭受戰火之苦,我不能殺他。

本公會加強對他的囚禁看管,讓他在餘生中為自己的罪行懺悔。同時本公也會派遣精銳部隊,加強邊境防禦,若滿清殘餘敢有異動,定將其徹底剿滅!”

盡管仍有部分大臣滿臉不滿,但看到王克態度堅決,也隻能無奈地接受。

這場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但王克知道,自己的決策將麵臨更多的考驗,而重建國家的道路,也將充滿荊棘。但他毫不退縮,為了天下的和平與安寧,他將肩負起這份責任,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