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挫折時常發的感慨。人畢竟不是萬能的,胡雪岩也一樣,他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他與我們一樣,遇到過很多的不如意事。對此,他沒有任何抱怨,隻是默默地承受。但是,對於金錢,他始終沒有放棄追求,隻要不違背道德,都會想辦法去賺。
一 人生總有不平事,虛懷納之福自來
人生中有太多不如意事,但如果善於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隱忍自己心中的不滿之“氣”,就會獲得一種全新的世界觀,無論交際、生意,還是生活,整個局麵都會有很大的改觀。這一點,胡雪岩看得很開。
世事紛繁複雜,人生在世,有誰從沒有受過氣?
受氣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受人的氣,來自家人、同事、朋友、陌生人等,通常是某人給你施加某種言語或行為上的壓力,讓你感到壓抑和不快;另一種是受物的氣,來自家庭、單位,甚至一個垃圾桶。
受氣的後果可大可小。有人受了氣就引起天下大亂,如傳說明末大將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讓清軍長驅直入,終致改朝換代。也有人受了氣後,氣定神閑,方寸不亂,如司馬懿。諸葛亮率兵出祁山,被司馬懿拒於渭水。諸葛亮長途跋涉,需速戰速決,而司馬懿由於敵手強大需打消耗戰,每每遇到諸葛亮挑戰,司馬懿就是堅守不出。諸葛亮便命人送去女人衣物,恥笑他像個女人。司馬懿仍不為所動,最後終於贏得了勝利。
受氣時,如果采取過激的態度回應,必將使事態發展到與自己願望背道而馳的方向。隻有學會受氣,才能無往不勝。
胡雪岩也隻是一個平常人,他在做生意之時,時常會受氣。他是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的呢?
胡雪岩的做法是:一是沉住氣,不管受到多大的冤屈,都不要理會,爭取自己做得比人家更出色;二是咽下氣,氣鬱結於心中時,不但於事無補,更傷心傷身,得不償失;三是消了氣,有些氣本來就不值一提,也無傷大雅,何必記掛於心。
1. 一片好心卻砸了自己的飯碗
胡雪岩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父親早逝。在他25歲的時候,上有老母,下有妻女,女兒有5歲左右的樣子。此時的胡雪岩是信和錢莊的夥計,如果用現代眼光來看的話,就是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屬於收入較高的白領階層。當然,在那個時代,最風光的事情就是做官,商人並不像現在這樣有地位。
胡雪岩父親去世的時候,留給他幾間破舊的房子,他的太太又不工作,沒有收入。因此,他一人的薪水要供養全家四口,還要拿出一些錢來對房子進行修繕,有些吃力。因此,他太太經常從大財主家弄點刺繡的活兒幹。胡雪岩在信和這家私人銀行當了幾年學徒,業績不錯。他幹的是放債和收債的活兒,發展客戶,回籠資金,獲得利潤。
在這期間,胡雪岩結交了王有齡。經過交談得知,王有齡是一個候補的官員,而且是個很有抱負的人。隻是現在家道中落,沒錢去疏通關係把候補變成實缺。胡雪岩知道,在當時的社會,沒有錢是辦不成任何事的。自己有心幫他,可是,疏通關係需要一筆很大的資金,這錢該從哪裏弄來呢?
天遂人願,一個偶然的機會,胡雪岩真的弄到了五百兩銀子。
原來,曾經有一家飯館向信和錢莊借了五百兩銀子,以擴大生意。誰料,飯館裝修完之後,老板死了,剩下老板娘獨自支撐。
老板娘以前沒做過生意,她不想讓丈夫的心血白費,就勉強支撐,生意自然做得很差,別說還貸了,就連家人都快養活不起了。錢莊幾次催要貸款,老板娘都說生意不好,實在沒有能力償還。後來,錢莊掌盤就將此事告到官府。官府傳老板娘前來問案,老板娘說不是自己不還,而是沒有錢還,要還也要等有了錢再說,而且在堂上又哭又鬧。官府見狀也沒有辦法,把她抓起來也沒用,反而會更麻煩,隻好讓他們堂下自己商議解決。
外國人大小事情都要法官判決,而中國人經常是建議當事人庭外和解,這其實是中國人很特殊也很有效的一種做法。
官府撒手不管了,老板娘也沒錢還,一來二去,這筆錢就成了一筆死賬。
胡雪岩是錢莊的夥計,對這件事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不過,他是個有心人,每次經過那家飯館,都會偷偷瞄上一眼,看看生意是不是有所好轉。這樣過了一段時間,胡雪岩發現飯館的生意慢慢紅火起來,他感覺討賬的時機到了。
有一天,胡雪岩看到進出飯館的人絡繹不絕,估計飯館那一天能賺不少錢。於是,他等飯館忙碌過後走了進去。老板娘一看他來了,馬上板起臉孔問道:“你是不是又來討錢了?”
胡雪岩連忙笑著回答:“你別誤會,我們掌盤上一次告了你,事後他也覺得心裏很不安,一點點錢而已,你又不是賴賬的人,所以今天特意派我來跟你道歉。”胡雪岩這個人確實機靈,又很會講話,他一開口就講到了老板娘心裏頭。
老板娘反倒覺得不好意思了,人家是來道歉的,自己卻以為是來討債的,還給人家臉色看,臉色便逐漸地和緩下來。
胡雪岩接著說:“我已經觀察過幾天了,如今你的生意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