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和氣生財,生意場沒有絕對的朋友或敵人(3)(1 / 2)

胡雪岩無緣無故受了這家錢莊的氣,自然想狠狠整它一下。他想到了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擠義源票號的辦法。京中票號,最大的有四家,招牌都有一個恒字,稱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義源本來後起,但由於做生意遷就隨和,肯為顧客著想,加上信用又好,而且專跟市井小民打交道,名聲一下子很盛,連官場中人都知道它的信譽,因此生意蒸蒸日上。“四大恒”同行相妒,想打擊義源,於是出了一手“黑”招,他們暗中收存義源開出的銀票,又放出謠言說義源麵臨倒閉,終於釀成擠兌風潮。錢莊主要是做兌進兌出金融周轉的生意,一般不會將儲戶存款原封不動存放在那裏,在大多數情況下自然是一手收進存款,一手又將這筆存款放出去。因此,無論實力多麼雄厚的錢莊、票號,都害怕儲戶擠兌。擠兌風潮一起,直接的後果就是清盤查封,關門倒閉。

胡雪岩想仿照“四大恒”排擠義源票號的辦法,而且以胡雪岩今時今日的地位和實力,比當年“四大恒”做起來更方便。浙江與江蘇有公款往來,胡雪岩可以憑自己的影響,將海運局分攤的公款、湖州聯防的軍需款項、浙江解繳江蘇的功餉這幾筆款子合起來,換成永興盛的銀票,直接交江蘇藩司和糧台,由官府直接找永興盛兌現。這樣一來,永興盛必倒無疑。而且因為要兌現的是官款,裏麵還有軍需款項,追究起來,還不僅僅是關門清盤的問題,很可能要讓永興盛的老板吃官司,身陷囹圄,弄不好甚至會掉腦袋。對於胡雪岩來說,這一招是借刀殺人,還可以一點痕跡都不留。

不過,胡雪岩並不是那種殘忍、惡毒的人,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放永興盛一馬,沒有去實施他的報複計劃。胡雪岩之所以能忍下這口氣,主要有三方麵考慮。一是這招實在太狠,一招既出,永興盛絕對沒有一點生路。二是搞垮永興盛,自己勞而無功,得不到半點好處。損人不利己,這樣的事情,胡雪岩是絕不願意做的。還有一個考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為那些儲戶們著想。胡雪岩知道,像永興盛這樣的小錢莊,官場大老和商場大亨一般不會與之有太多的往來,它的儲戶一般是中小商人和稍稍殷實一點的市民。這些人都是從牙縫裏擠出來一點點積蓄,如果永興盛倒閉,他們也就跟著倒了大黴。胡雪岩不忍為泄自己一時之憤而害了永興盛的儲戶。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胡雪岩為人寬仁的一麵。說起來,這永興盛既來路不正,又經營不善,實際是一個強撐門麵唬人的爛攤子。即使它一敗塗地,也不會有多少人同情,可能還會為清除了害群之馬而高興。即使是這樣,胡雪岩還是下不了手,足見他說“為人不可太絕”,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他確確實實是這樣去做的。這其實可以看做是胡雪岩為人的一條準則。

胡雪岩這一點很難得,那就是,即使在完全有理由打擊對手,且完全有條件將對手置之死地的情況下,他也不肯為了泄一己之憤而向他人下“黑”手。

有舍才有得,舍棄安穩,得到的是任意翱翔的機會。縱觀曆史上成大事者,沒有一個人是抱著安穩的觀念不放的,他們都是冒險家。對於自己看中的機會,他們敢於押上寶貴的賭注。不僅要當一個發現機會的行家,更要當一個善於投資,善於管理風險的專家。當你與風險為伍時,很多人會替你捏一把汗,甚至不理解。而一旦成功,你便會為人所稱羨。更重要的是,你在自主命運、博取成功的過程中體驗了什麼是真正的生命。

3. 化解紛爭,和氣生財

我國傳統文化注重“和”的精神,表現在為人處事上要求大家和睦相處,即便發生誤會也不要太過執著,把怒氣和怨氣轉化為對他人的打擊報複。古人所說“和氣生財”,就是指通過忍讓來達到賺錢的目的。成功者能賺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胸懷廣大、海納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