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小舍大得,官老爺們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1)(1 / 3)

封建社會統治階級不但掌握著政權,更擁有全部生產資料,而商業的發展卻深深危及他們的利益,因而他們強行壓製其發展。胡雪岩深知此道,事業的開始,便從官場入手。隻要玩得轉官府大員,財富的積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胡雪岩終其一生,都與官員們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胡雪岩是個以投資官員起家,靠與官員聯合而發跡,借為國效力富甲天下的商人。雖說與官員勾結非正直者所為,但在晚清卻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官府黑暗,若想有所作為,賺得大點,甚至賺點小錢,都免不了受官吏的盤剝勒索。胡雪岩有圓滑的一麵,也有雄心壯誌,故此選擇了官商之路。

一 以情感人,全憑一片真心

胡雪岩不去研究官場的規矩,結交官員憑的是真心。他認為:“人同此心,撿現成要看看,於人無損的現成好撿,不然就是搶人家的好處,要將心比心,自己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銅錢銀子用得完,得罪一個人想要補救不大容易。”

胡雪岩所處的時期,大清的官場非常黑暗,鉤心鬥角、爾虞我詐。如果說大清的官員都是貪贓枉法、屍位素餐者,或許會冤枉一些人;如果說大清官員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如此,則不會有什麼異議。

胡雪岩所遇到的幾個官員中,大多不幹實事,能幹實事的也隻有幾個人,如王有齡、左宗棠等。胡雪岩知道,對待這樣的人光玩虛的沒用。所以,他就用了“感情投資”這個法寶。世上沒有不圖回報的投資,人情也是一樣。“生當殞首,死當結草”、“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些無一不是感情投資的結果。胡雪岩深知其中的奧妙,不失時機地付出感情投資,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與王有齡情同手足

王有齡初遇胡雪岩的時候,是在一家叫“梅花碑”的小茶店。當時,王有齡已是三十幾歲的人了,潦倒落魄,無精打采,叫人看了就反感。他的架子還非常大,經常兩眼朝天。於是,越發沒有人愛理他了。唯一的例外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少年,王有齡隻知道他叫“小胡”。小胡生得一雙四麵八方都照顧得到的眼睛,加上一張常開的笑口,而且為人仗義,人緣極好。不過,王有齡跟他隻是點頭之交,也識不透他的身份。他有時很闊氣,有時似乎很窘迫。不過,跟王有齡身上那件打過補丁的青布長衫一比,小胡真可以說是“公子哥兒”了。這個人倒是有意結交王有齡,王有齡卻自慚形穢,淡淡地不肯跟他接近。

這一天下午的茶客特別多,小胡跟王有齡“拚桌”,他去下了兩盤象棋,笑嘻嘻走回來說:“王有齡,走,走,我請你去‘擺一碗’。”擺一碗是杭州的鄉談,意思是到小酒店去對酌一番。

“謝謝,不必破費。”

“自有人請客,你看!”他打開手巾包,裏麵包有二兩碎銀子,得意地笑道:“第一盤‘雙車錯’,第二盤‘馬後炮’,第三盤,小卒‘逼宮’,殺得路斷人稀。不然,我還要贏。”

盛情難卻,王有齡跟著去了。一路走到“城隍山”——“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吳山,挑了一個可以眺望萬家燈火的空曠地方,一麵喝酒一麵閑談。

酒到半酣,閑話也說得差不多了。小胡忽然提高了聲音說:“王有齡,我有句話,老早就想問你了。我看你不是沒本事的人,我也懂點‘麻衣相法’,看你是大貴之相,何以一天到晚‘孵’茶店?”

王有齡搖搖頭,拿起一塊城隍山上有名的油餅,慢慢咬著,雙眼望著遠處,流露出一種說不出來的茫然落寞。

“叫我說什麼?”王有齡轉過臉來盯著小胡,仿佛要跟他吵架似的,“做生意要本錢,做官也要本錢,沒本錢說什麼?”

“做官?”小胡大為詫異,“怎麼做法?你同我一樣,連‘學’都沒有‘進’過,是個白丁。哪裏來的官做?”

王有齡看出他心裏的意思,又幾杯酒在肚裏,便不似平時那麼沉著了。“小胡!”他說,“我告訴你一句話,信不信由你,先父在日,替我捐過一個‘鹽大使’。”

小胡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絕非假話,隨即笑道:“唷!失敬,失敬,原來是王老爺,一直連名帶姓叫你,不知者不罪。”

“不要挖苦我了!”王有齡苦笑道,“說句實話,除非是你,別人麵前我再也不說,說了反惹人恥笑。”

“我不是笑你。”小胡以莊重的神態問道,“不過,有一層我不明白。既然你是鹽大使,我們浙江沿海有好幾十個鹽場,為什麼不給你補缺?”

“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於是,王有齡就給小胡講了一些捐官補缺的程序:“我所說的要‘本錢’,就是進京投供的盤纏。如果境況再寬裕些,我還想改捐。”

“改捐個什麼‘班子’?”

“改捐個知縣。鹽大使正八品,知縣正七品,改捐花不了多少錢,出路可就大不相同了。”

“怎麼不一樣呢?”

“鹽大使隻管鹽場,出息倒也不錯,不過沒有意思。知縣雖小,一縣的父母官,能殺人也能活人,可以好好做一番事業。”

這兩句話使得小胡肅然起敬:“那麼,這一來,你要多少‘本錢’才夠呢?”

“總得五百兩銀子。”

“噢!”小胡沒有再接口,王有齡也不再提,五百兩銀子不是小數目,小胡不見得會有,就是有也不見得肯借。

兩人各有心事,吃悶酒無味。這時,天也快黑了。王有齡推杯告辭,小胡也不留他,隻說:“明天下午,我仍舊在這裏等你,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