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鉤心鬥角,“朝廷大樹”與“商業大廈”的依附和對弈(1)(1 / 3)

18世紀的大清帝國已經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但不可否認的是,社會上的所有資源依然被它占據著。雖然身體機能已經發生障礙,頭腦已經有些遲鈍,但對於有利或是不利於它的事,它還能作出判斷甚至反擊。胡雪岩能夠嗅到大清帝國的沉重喘息,他一邊進行撫慰,一邊著手建立自己的商業大廈。鉤心鬥角之中,一部大戲徐徐地拉開了大幕。

一 “托朝廷的福”縱橫中國商界

大清帝國的威名雖然還在,但行動畢竟有點遲緩。胡雪岩抓住有利時機,利用朝廷靠山賺大錢。

胡雪岩能夠建立自己的龐大生意,完全是托朝廷的福。胡雪岩從一貧如洗的錢莊小夥計到19世紀下半葉叱吒中國商界的風雲人物,訣竅何在?很簡單,找準大靠山掙朝廷的錢。

中國社會在清末時非常不穩定,政治黑暗、官場腐敗、內憂外患……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下,商人要想發展壯大必須緊緊地抱住朝廷這棵大樹。隻有巴結官勢、謀取官位,官商一體,利益與共,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不管胡雪岩依附的是王有齡還是左宗棠,他借的都是朝廷的勢,賺的都是朝廷的錢。

1. 大樹底下好乘涼

胡雪岩幫助王有齡獲得實缺,當上了浙江海運局的一把手以後,他就決意施展一下自己的拳腳,闖出一片天地。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成立一家自己的錢莊,當時開辦錢莊至少要有五萬兩銀子。

王有齡雖說已經掌管海運局,除了讓胡雪岩有了一點極其微弱的勢力外,銀錢方麵不僅沒有辦法幫他多少,胡雪岩還要設法為王有齡籌措海運局解運漕米所需的經費,數目不小,至少要二十萬兩銀子。

這時,胡雪岩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首先,胡雪岩建議王有齡以海運局的名義向信和錢莊借支二十萬兩銀子,自己去信和接洽和辦理。有海運局這個大牌子,信和錢莊很高興地答應了。海運局借這筆錢隻是短期使用,但胡雪岩卻把它辦成了長期,準備借來開辦自己的錢莊。

其次,胡雪岩借助王有齡在官場上的勢力,代理官府金庫。胡雪岩知道,雖然當時王有齡是浙江海運局總辦,但日後一定會被派去地方州縣。那時,他就可以替王有齡打理那些州縣的金庫。按慣例,州縣金庫公款往來沒有利息。這樣一來,胡雪岩就可以白借公家的銀子來經營自己的錢莊。就這樣,胡雪岩借王有齡的關係,隻從海運局公款中挪借了五千兩銀子,就把自己的阜康錢莊熱熱鬧鬧地開了起來。

對胡雪岩這招“借雞生蛋”,王有齡驚歎地說:“雪岩兄,你可真會變戲法啊!”

胡雪岩就是在王有齡的支持下淘得第一桶金的,並且在王有齡擔任浙江巡撫時,胡雪岩甚至以他的錢莊代理浙江省藩庫。這樣一來,大清政府的銀子直接成了胡雪岩的周轉金。

阜康錢莊開張的喧鬧鑼鼓聲剛剛平靜下來,胡雪岩在送王有齡到湖州上任的路上與阿珠娘的一席交談,又使他決定做生絲生意。他與阿珠的父親老張談妥,由他出本錢讓老張立刻回湖州開辦一家絲行收絲。

胡雪岩開辦阜康錢莊是采用“借雞生蛋”的戲法去經營,他又哪來的錢做生絲生意呢?在這裏,胡雪岩玩的是另一種“移花接木”的融資方式。

王有齡此時已經外放湖州,出任湖州知府。王有齡到湖州,必然要讓阜康錢莊代理湖州府庫的收支,這是胡雪岩在開辦錢莊之前就想好的。王有齡一到湖州,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征收錢糧,因而也必然有大筆需要解往省城杭州的現款進入他的阜康錢莊。

胡雪岩“移花接木”的方法,就是用湖州收到的現錢就地買絲,運到杭州再將生絲賣出去變為現錢,然後把該交藩庫的錢解交藩庫。

這樣,官府的銀子不損一毫一兩,自己卻可以做無本求利的買賣,何樂而不為!

這一招“移花接木”之術,也是一種“借雞生蛋”的方式。不過,這種“借雞生蛋”比單純用一筆資金做一樁生意,比如用代理公庫的銀子經營錢莊兌進兌出的業務,又高明許多。或者說,他這是把經營錢莊的資本又拿來做了一筆生絲生意,在這個意義上可稱之為“移花接木”。

中國傳統商人有“一文錢創天下”的誌向和能力,他們在創業時,靠的全是自己年輕時一分一厘地辛苦算計,積少成多,逐漸積累起原始資本。這種勤儉節約的籌資方法固然值得敬佩,但其過程卻非常漫長。如果能跨越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階段,直接靠借貸來獲取創業的第一筆資金,也就是從負債經營著手,應該是致富最快捷的方式了。

胡雪岩就是這樣一個“銅錢眼裏翻跟鬥”的高手。他在創業之初所動用的資金,大部分是借貸來的。正因為他知道如何在“銅錢眼裏翻跟鬥”,他就一項接著一項地“翻”出來一個龐大事業。

胡雪岩要開辦一家藥店,與合作者劉不才商量的時候,他開口就說:“第一步,我要湊十萬兩的本錢。”

就他當時的情況,在常人看來,這個牛皮可真是吹得太大了。因為他還根本不知道十萬兩銀子在哪裏。但這難不倒胡雪岩,他腦子一轉,便找到了籌集資金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