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花廳酒宴】(2 / 3)

臣夙探史冊,頗究職官,尚書則虞曰納言,兵部乃周之司馬。是司九法,爰統六師,曆代以來,非賢不處。田穰苴之文武,始議超居;張孺子之尊崇,方宜入拜。罕有以茲名器,遠假藩維。

“對偶工整,用典精妙,堪稱鬼斧神工。”

況臣識愧通人,號非名士。芸香補吏,方同班固之私循;象魏獻書,有異東方之自薦。因緣蔭第,齒列周行,乃藉時來,不期官達。

“這乃是府主自謙之語”

屬者出征海嶠,再撫蠻陬,獨向一隅,遂逾萬裏。王邵伯之犢,生則還官;吳隱之之魚,食寧去骨。粗無悔咎,得及旋歸。才望京華,又分旄節。

擁戎馬於涇上,護田穀於回中。罷講艨艟,學燒烽燧。四頒堯曆,一別漢庭,。

段環初始還讚吧幾聲,待得聽到“蔥嶺猶膻,雪山未複。拔劍而憤,彎弧不平”這幾句,已是做聲不得,暗歎:想我段環枉自飽讀詩書,覦覷這每月六十貫的掌書記一職已久,自以為縱比不上李義山,也相差不遠,不過是時、命不如他罷了,現在才知盛名之下無虛,人家出口成章,字字珠璣,我這輩子是拍馬也趕不上了。不過以你李義山之才,不到大內翰林院去供職,卻擠在此地與我等搶飯吃,太也大材小用了。他心裏胡思亂想,筆下倒是絲毫不緩。

李商隱可不知道他心裏的翻江倒海,隻自顧念道:豈謂皇帝陛下收雲中長者之名,錄義陽絕域之誌,恩寬乃眷,即議酬勞。借寵於總軍,分榮於整武。前叨末塞,後忝轉加,紀在彩箋,卷之瑤軸。

然臣退思其所,內顧其能,貪天之功,前經攸戒;受爵不讓,古人所非。富哉是言,服之無攵。

高封大邑,君親誠用以推恩;銘座循牆,臣心詎忘於揣分。自昔避乎全盛,懼彼高明。度其私誠,豈徒虛飾?直恐任逾其量,事過其涯,則鬼亦害盈,天能概滿。因循且爾,顛覆隨之。雖在至愚,實知斯義。

伏惟皇帝陛下溫以煦物,檄而燭幽。待乞追還使臣,寢息嚴命。苟臣重憑廟略,粗振兵威,少能斷臂扼吭,下城徇地,此而進律,庸敢自媒。俟陶侃之書勳,方加羽葆;待班超之立績,始議鼓鼙。使遷擢之有章,亦望位而相稱。

臣王茂元不勝誌願懇迫之至。謹差押衙劉石回馳奉恩告,陳讓以聞。

段環奮筆疾書,免強趕上李商隱的語速,心裏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卻不知這篇讓表李商隱前世裏早就讀過幾遍了,現在用起來當然得心應手,便象流水從腦中經過一般,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來。

當申時三刻剛過,一向森嚴寧靜的節度府衙突然間熱鬧起來,各處燈燭火把都點亮起來,把整個府衙照得亮如白晝。不時有人從四周聚集趕來。今晚節度使王茂元在花廳舉宴招待中使陳宏誌,為了彰顯自己受到的聖恩,這次宴會請的人著實不少,隻除了地處平涼與臨涇的守城大將外,其餘州轄各縣的有品秩官員、幕府的各位文武幕僚、有頭臉的地主鄉紳等均應邀前來。坐席一直排到花廳之外。

酉時正,一身緋袍、長得白白胖胖的中使陳宏誌在節度使王茂元和監軍使楊慎的陪同下進入花廳。稍頃,各人入座,陳宏誌謙遜幾句,自然坐在了上位,王茂元、楊慎二人左右相陪,其餘人等三人一桌分左右排開,右邊以節度副使渾從為首,左邊以行軍司馬崔檔為首,李商隱被安排在左邊第三桌,同桌的還有夏侯方和張鳳。

講了幾句官場例話後,酉時三刻,酒宴正式開始,仆役們流水價將酒菜端上,王茂元為這次晚宴顯是花了些心思,席上雖然沒有海味,倒也不乏山珍,還特意請了燕子樓的頭牌姑娘來做酒佐。酒過三巡,一批歌伎又上前表演歌舞,花廳內的氣氛熱烈逐漸起來。一時間鶯歌燕舞,春意盎然。

中使陳誌宏端著酒杯,眯眼看著一班歌伎竭力地賣弄風情,臉上笑吟吟的,心裏卻有些不屑,也難怪,看慣了大明宮內的霓裳羽衣曲,又怎會把這些庸脂俗粉瞧在眼裏。其實今次他本不想來的,涇州是苦寒之地,誰沒事願到這窮鄉僻壤來呢,不過因為這趟差事乃是給節度使升官晉級,按慣例,對前來宣旨的欽差,一筆犒儀是少不了的,瞧在孔方兄的份上,說不得隻好辛苦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