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問話術:如何說別人才會聽,怎麼聽別人才肯說
第二章 問話場景2:瞬間說服對方:由嘴及心的操控術
第四節 層層剝筍有術,步步緊逼有方
迷你場景屋:
麵對一時不好解決的問題,通過巧妙的問話由淺及深,層層遞進,最終解決問題。
問話故事會:
有一天,孟子覺得齊宣王有些作為並不能與一個好國君相稱,於是對齊宣王說:“假如你有一個臣子把妻子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了,等他回來時,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
齊宣王不知道孟子的用意,於是非常幹脆地回答說:“和他絕交!”
孟子又問:“軍隊的將領不能帶領好軍隊,應該怎麼辦?”
齊宣王也覺得問題太簡單,於是以更加堅定的口氣回答:“撤掉他!”
孟子終於問道:“一個君王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又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這才明白了孟子的意思——國家治理不好,應該撤換國君。雖然他不願接受這種觀點,但是在孟子層層剝筍的巧妙言說之下,也隻有接受這種觀點了。
妙問解疑:
曾經有這樣一個著名實驗:把一隻青蛙放到盛有沸水的鍋裏,它會在瞬間跳出。如果把它放到冷水的鍋裏,再慢慢加熱,等到它覺得忍受不了水的溫度再想跳出時,已經無法動彈了。
這個實驗的方法運用到說服別人的時候就是層層剝筍,步步緊逼。有的人為了讓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往往會在最開始的時候問一些看似跟主題無關緊要的話,被問者也是非常不在意地回答,到了最後,當被問者突然意識到問話者話裏有話的時候,為時已晚,他已經掉到對方設的陷阱裏,爬不出來了。
故事裏就是這樣,孟子給齊宣王提了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有內在的遞進邏輯,與齊宣公的關聯程度也越來越深。剛開始齊宣王沒有意識到孟子問這些話到底是因為什麼,前兩個問題的目的性非常模糊,直到最後一個問題提出,他才頓悟:原來,孟子是在用這樣的方式提醒我啊。
這種說服法就像剝筍。筍在成為竹子之前,有多層外皮包裹,剝筍時總得一層層地剝開,才能剝到所需要的筍心。所謂層層剝筍,就是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緊扣主題,從一點切入,由小至大,由遠至近,由淺到深,由輕到重,逐層展開,直至揭示問題的本質,進而達到讓對方就範的目的。恰當地運用層層剝筍術,可使我們的論證一步比一步深入,增強我們語言的說服力量。
說服別人是要講究技巧的,如果孟子一開始就提出第三個問題,齊宣王非但不會改,反而可能會加罪於他,這就得不償失。層層剖析,由淺入深,不但可以在最開始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還可以顧及對方的接受程度,慢慢地將對方“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