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心理掌控術:懂點心理博弈,獲得掌握他人的力量
第五章 心理策略5:見“心”識人,擁有真正朋友
第四節 真誠是朋友交往的基礎
心理智慧點撥:
隻要你對朋友付出了真心,你也會得到朋友的真心回報。
掌控有術:
古人常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確實很難,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隻要你對朋友付出了真心,你也會得到朋友的真心回報。
東漢時,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有一次,他收到一封急信,說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遠在千裏之外,故荀巨伯趕了好幾天的路程。可是當他到了友人所住的郡地時,卻發現此地被胡人圍住了。他潛入城池去看望朋友,朋友對他說:“謝謝你在這個時候還來看望我。現在城被胡人圍住了,看樣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個快要死的人了,破不破城對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你沒有必要留在這裏,趁現在能想辦法,你趕快走吧!”荀巨伯立刻說道:“你這是什麼話?朋友有難當共為,現在大難臨頭,你卻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逃命,我怎麼能做這等不義之事?”
胡人破城之後,一路打進來,挨戶搜索,但見家家戶戶淩亂不堪,人皆逃走,卻有一個院子井然有序,於是進去,見到了安坐的荀巨伯,大發威風說:“我們大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風而逃,難道想獨當其鋒不成?”荀巨伯對他們說:“你們誤會了。我並不是這城裏的人,到這裏隻是來看望一個住在這裏的朋友。現在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為你們來了就丟下他不管。你們如果要殺的話,請殺我,不要殺我這位已痛苦不堪、無法救治的朋友。”胡人聽了瞠目結舌。半晌,一位頭領看了看手中的大刀,發言道:“哎,我們是一群不懂得道義的人。像我們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在這樣一個崇尚道義的國家裏胡亂闖蕩?走吧!”胡人竟因此退走,一郡得以保全。
生活中有許多人抱著“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態度,把朋友當做受傷後的拐杖,複原後就扔掉。此類人大多會被拋棄,沒人願意再給他們幫忙。
與朋友真誠相待,應做到以下幾點:
1.同舟共濟,互相幫助。人們在一起共事時,大家同舟共濟,隻要采取合作態度,互相幫助和關照,是最容易產生感情認同的,這樣的交情將更為牢固。
2.有共同興趣,交往投機。有時候共同的愛好、興趣,也可能成為彼此交情的紐帶。比如,兩個人都愛下棋,在路邊棋場相識,成了棋友;都愛垂釣,在湖邊相遇,成了釣友。這樣共同的東西把彼此召喚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結下了友情。
3.絕不持“一次性交際”的想法。在某些實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謂的“人情”便是你幫我的忙,我馬上找個理由回幫,就像借債還錢,概不賒欠。這種一次性的交際行為看似灑脫,實則包含了太多的困惑與無奈。誠然,受助者也許在短時間內不願再次開口求助,而實施援助行為的一方其實也沒有必要固守“事不過三”的古訓。當人家確實有困難而無能為力的時候,盡管你已經幫助過他,盡管他不好再向你開口,但作為知情者,你不應無動於衷,而不妨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事實上,這種交際行為能夠贏得更大的人情效應,即使受助者一時無力給你回報,但你的行為風範,你的崇高稟性,已會被更多的人所知曉。
要知道,虛偽狡詐的人難結良友,讓人討厭;真誠的朋友給人一種安全感,招人喜歡。對好友坦誠相待,你得到的將會比付出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