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心理掌控術:懂點心理博弈,獲得掌握他人的力量
第五章 心理策略5:見“心”識人,擁有真正朋友
第五節 不要苛求朋友的感恩
心理智慧點撥:
悄悄地為朋友做點事,朋友才會真誠地感激你。
掌控有術: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巴不得天底下的人都知道,還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導致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已經把這筆賬抵消了。
通過自己善良的行動為友人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讓友人知道“我有恩於你”才做好事。做好事的同時,我們善良的本性已經使自己感覺愉快——仁愛的意義便在於此。
別人的感激與表揚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得到的有意義的回報是無私奉獻的熱情——隻要有了這種熱情,生活就會更加美好、愜意。所以,為別人做好事的時候,不聲張。這是一種跟你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處世方式,它不僅會帶給你快樂,而且做起來也是輕而易舉的。
如果你感到替別人做了什麼而得不到任何回報,就會導致你心理不平衡,那麼其根本原因是隱藏在你內心的互惠主義,它幹擾你內心的平靜,使你老在想:我想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我應當去索取什麼。如果行善事而有所圖,也許好事會變成壞事。
多在你的生活中試著真心真意地去幫助別人,別讓你自己有意無意就想著“我將得到什麼樣的回報”。當這一切完全是你的意願,你一定可以體會到真心實意地幫助他人而不圖報答,將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就會感到這一切對於你心靈的回報——一種和平、寧靜、溫暖的感覺。
所以,幫朋友的忙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第一,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能體會到你對他的關心;第三,幫忙時要高高興興,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如果你在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裏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而對方又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會大為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忙,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的態度或想法都不要表現。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能為別人考慮的人,你為他幫忙的種種好處,絕不會像打出去的子彈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會用別的方式來回報你。
總之,人際交往,幫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樣赤裸裸的,一口一個“有事嗎”、“你幫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幫你”。忽視了感情的交流,會讓人興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要講究自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別人認為:“和他做朋友,如果沒用處,肯定會被一腳踢開!”悄悄地為朋友做點事,朋友才會真誠地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