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走進“圍城”後的瑣碎煩惱和幸福(1)(2 / 3)

盡管今天的房價已經漲到了天上,但根據我國具體的國情來看,這房,還真是勒緊褲腰帶也得買。當一撥又一撥的“80後”開始麵對婚姻大關,結婚之前準備好婚房已經成了社會公認的基本條件,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就等於沒有屬於自己的家,那麼在這個城市就等於沒有你的立足之地。試問,倘若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上哪兒去找願意嫁給我們的姑娘?

在這個事事都要用錢來衡量的社會,愛情顯然已成了奢侈品,成了房子、車子的附屬品,沒有人想過顛沛流離的生活,所以想“談情說愛”就要先準備房!於是,很多“80後”被逼無奈地選擇了“貸款買房”,這意味著在未來漫長的歲月裏,我們不得不扛著“房子”在人生旅途上狂奔,再無任何夢想可言。

趙瑞2007年碩士畢業,在中關村一家IT公司擔任執行經理,月收入一萬五千元左右。他在2009年跟妻子結婚,現在已經是準爸爸了,但趙瑞卻興奮不起來,想到自己在成了房奴、車奴之後,如今又正在向孩奴靠攏,他感覺壓力很大。

在年初的同學會上,趙瑞的“高收入”、“高品質”生活贏得了不少同學羨慕的目光。可他卻在飲下一杯酒之後說道:“有什麼可羨慕的!在中關村,像我這樣需要在未來二三十年內,每個月都背負七千多元債務的人比比皆是。光房貸、汽車保養加油費,每月就足以占據我可支配收入的70%,真是打死都不敢失業。”

雖然如今過上了有車有房的“小資”生活,但相比之下,趙瑞似乎對從前的“無產”生活更加眷戀。“唉!回想起來,還是租房時最瀟灑,下班之後舍得去凱賓斯基喝酒,過年可以去馬爾代夫度假。”趙瑞感慨萬千,“我花那麼多銀子買了房,如今我中午的夥食費真的隻有十塊錢標準,要養家糊口,沒辦法呀!”

是啊,租房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始終算不上長久之計。不能裝修、不能換家具、屋子裏老感覺有別人生活的影子……沒有房子,我們在這個城市中就沒有歸屬感,會讓我們覺得迷茫、不踏實,不知道前方的路該怎麼走。所以,在現實的逼迫下,我們隻能去買一套房子,就算還款要還到白發蒼蒼,我們也別無選擇。

生於1985年的廖亮在上海一家事業單位已經工作了兩三年,事業上還算穩定,收入也算是中等,但談到未來,他的表情立馬就會變得嚴肅起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廖亮打算在今年年末告別“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準備把女朋友從老家接來上海登記結婚。在上海買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想到再過兩年還要多個孩子,廖亮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以他現在的收入,想湊齊30%的首付款,就算不吃不喝,也要五六年時間;而房貸就更是一條漫長到看不見盡頭的路。

他已經跟女友商量過了,為了攢錢付房子的頭款,兩人也不準備擺什麼喜酒,能省就省嘛。

早在幾千年前,“奴隸製”就在中國社會消亡了,然而如今卻又變相地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單純地希望在大城市裏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窩,能與自己心愛的人攜手白頭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原來這份翹首企盼多年的幸福竟是在我們化身為“房奴”、“車奴”、“卡奴”、“孩奴”後,才可卑微地擁有。

當“80後”廢寢忘食地刻苦了二十年,拿著自以為是“高薪”的工資,認為自己絕對可以獨當一麵的時候,卻發現,生活欺騙了我們。所謂的高薪在大城市裏,根本買不到一片遮陽避雨的屋頂,也買不到夢寐以求的生活,七零八落之後,我們隻能吃一碗清湯掛麵,除了電視沒有任何休閑娛樂。

如果買房需要大幅度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那實在是不值得提倡。

幾十年後,當我們白發蒼蒼,咖啡的香氣已經永遠留在了記憶中,電影院的大門朝哪邊開也已經完全搞不清楚,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個月仍然要按時去銀行還房貸……也許我們偶爾會停下來思考一下:這一輩子,我們是不是為房子和車子付出太多了?原本以為是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質量,但真正擁有過才發現,生活竟然跟我們開了如此之大的一個玩笑。

當生活千瘡百孔時,我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迷失在都市的叢林中。“福利分房”早已成為明日黃花,工作日子尚短、住房公積金少得可憐,再加上炒房一族的“幫忙”……這一年攢下來的錢,才將將夠買兩三個平方。應該如何理智地麵對蝸居生活?貸款買房是目前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回避的問題,但至少我們不能在心理上被奴役。在量力而為、精打細算的同時,也不要總是把貸款額、月供以及各種開銷記掛在心上,這樣會給自己套上一把無形的枷鎖。不如把心態放寬一點,學會如何釋放壓力,反正買房已成定局,按照計劃每月還款就是了。

不管何時都不要忘了,我們買房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千萬不可因為房子丟掉了幸福,否則那可真是虧大了!

3“新丁克族”:隻生孩子不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