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走進“圍城”後的瑣碎煩惱和幸福(1)(3 / 3)

本節關鍵詞:新丁克族,隻生不養

20世紀末,有很多年輕人為了追求絕對獨立的個人空間,為了其所崇尚的無拘無束的自由,為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站穩腳跟……在婚後選擇了“丁克”生活。但如今,更多的“80後”麵對雙方父母的催促以及傳統觀念的壓力時,已經有不少人改變了初衷,決定生個寶寶來告別“丁克”。

然而,隨著“80後”為人父母者越來越多,又不知不覺地步入了另一個“新丁克”時代。絕大多數小夫妻隻負責生卻不負責帶,把孩子全權交給老人,自己照樣享受著“二人世界”。但這種現象是否正常呢?對孩子會不會有什麼不利的影響?心理學家經過分析,認為“新丁克族”所過的生活,會對孩子良好性格的構成和發展造成極大阻礙,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一生。

劉冰跟老公都是“80後”,雙方父母也都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由於職業原因,做護士的劉冰常常要值夜班,而老公晚上也時常有應酬,兩個人都忙得沒精力照顧孩子。於是,從兒子出生那天起,就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家中長輩們都退休了,本來閑著也是閑著,如今能幫兒子媳婦帶小孫子,生活也變得充實起來。

而劉冰兩口子的生活幾乎和生孩子前沒什麼區別。可最近這段時間,她發現讀中班的兒子被爺爺奶奶寵壞了,不但脾氣越來越強,膽子也越來越小。稍微批評一下,他就像受了莫大的委屈似的哭個不停,還懂得以絕食來反抗;而且,他不敢挑戰競爭類的遊戲,也不願意跟小朋友一起玩兒。於是,劉冰隻好一有空就領兒子回家,意圖改掉他身上的不良脾氣,對其進行再教育,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兒子更不願意回家了”。劉冰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新丁克”生活耽誤了孩子的成長,後悔不已。

在我們身邊,應該有很多屬於“新丁克族”的年輕人,他們大都晚上出去聚餐、K歌,周末就一幫人出去自駕遊。什麼時候想孩子了,就去父母家看看或是帶回家住上幾天。然而,將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的做法,很容易導致其在毫無約束的環境下長大,讓他們從小被寵愛著,養成許多不應該有的惡習。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父母的育兒經驗比我們更豐富,寶寶由他們照顧,我們工作起來也會多一份踏實與安心。但話說回來,誰天生就懂得如何照顧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呢?我們的父母當年也是在一點一滴地摸索中,把我們撫養長大的。如今他們老了,心也軟了,看見懷中的寶寶咿呀地喊著“爺爺奶奶”,心裏自然少不了歡樂與感動,對寶寶自然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已經分不清什麼才是真的對他好。

王雪是個要強的“80後”,在孩子出生後,她堅持要自己來帶。公公婆婆眼看著自己的大孫子不能在身邊享福,都很心疼,埋怨王雪說:“你們自己都還是孩子,怎麼能教育好?還是交給我們來帶,你們也輕鬆不是?”但王雪自己心裏有數,她才懶得去理會社會上的種種質疑。在懷孕的時候,她就跟老公商量好了:“將來孩子一定要我們自己來帶,我就不相信因為年輕我就帶不好他!”

老公也很支持王雪的想法,如今他們的孩子已經五歲了,非常乖巧聽話,一點兒也沒有其他小朋友孤僻的性格和獨占鼇頭的霸道,小兩口覺得自己的決定沒錯,連孩子的爺爺奶奶也開始認同兒媳婦的做法,認識到孩子在母親身邊的重要性。

在許多人看來,“新丁克族”在生下孩子後交由父母照顧,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是一種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專家也認為:“新丁克族”的家庭構成,不僅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還會影響孩子的將來。年輕夫妻不能隻貪圖自己享樂,而將撫育子女的重大責任甩給父母,這種將孩子完全托付給上一輩的做法絕對是不可取的。

自己的孩子長期跟長輩生活在一起,由於缺乏爸爸媽媽的直接關愛和教育,不但會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還會在某種程度上阻礙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養兒方知父母恩”,隻有親身經曆這個艱辛的過程,我們才能真正成長起來;隻有從內心深處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才會更加懂得孝順父母的意義。而我們的孩子也隻有在與我們親密接觸的過程中,身心才能正常成長。

撫育孩子雖然十分辛苦,但天下這麼多的父母又何嚐不是樂在其中?

4困擾“80後”的“隔代撫養”

本節關鍵詞:隔代撫養,溺愛

當“80後”正式跨入“30俱樂部”,越來越多的人擔當起了父母的角色。於是,當兩個身為獨生子女的“80後”結合到一起,加上雙方父母,便形成了一個“非常6+1”的養育模式。“80後”的愛情結晶往往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一但全家上下六口人的目光都彙聚到一個孩子身上,那麼他從落地那一刻開始,最不缺的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