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孩子尚小父母已老,“80後”不能不考慮的“錢”程(2)(2 / 3)

理財第二步:製定具體的目標。

分析完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後,我們就要開始製定具體的目標,也就是在未來幾年,我們可以想到的,準備實施的具體事宜。比如是否準備購置房產,換車;是否有出行計劃;是否有繼續深造的需求;以及子女到了上學年齡,接受教育的費用;當然,還要留出一部分可自由支配的資金,用來預防父母、自己和子女可能遭遇的重大疾病等。

以潘玥家為例:

(1)她和老公計劃在未來每年都要出行一次,暫定每次旅遊費用在一萬元左右。

(2)潘玥考慮到女兒三歲要上幼兒園,托兒費每年兩萬左右,三年就是六萬;每年教育金保險和大病險加在一起大概五千元左右;五年後上小學,就算是義務製教育每年起碼也要花費一萬元。

(3)潘玥準備在女兒上了小學後再購置一套大點的房子,以目前的房價,預計花費在一百五十萬左右。

(4)從今年開始,老公要進行為期三年的深造,每年費用大概是兩萬元左右。

(5)由於潘玥父親的心髒不太好,為了防止一些突發情況,每年都要準備現金五萬元左右,用於墊付醫院治療費。

理財第三步:聽取專家建議。

當我們製定好未來幾年內所要達成的各個目標後,不妨請專家根據這些目標,給出相應的具體建議。

以潘玥製定的目標為例,看看專家怎麼說:

(1)關於旅遊出行計劃和深造。

對於潘玥夫婦倆來說,每年外出旅遊度假的一萬元可以從兩人當年的收入中提取;而兩人事業都處於發展階段,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和充電,每年深造所需的兩萬元也可以直接從當年的收入中支出。增加這兩項支出後,整個家庭每年的日常支出將增加三萬元,但仍屬於合理範圍,所以可以輕鬆實現旅遊和深造計劃。

(2)關於女兒教育金的準備。

子女的教育金不存在時間彈性和數目彈性,因此,我們在準備教育金的時候要遵循“穩”的原則。上幼兒園的日期比較近,這部分錢可以從家中現有的存款和現金中,通過定期儲蓄的形式來準備。

而小學要到五年後才上,每年一萬元的教育經費可以采用“債券基金定投”的方式來準備。如果再涉及將來孩子上中學、大學的費用,則可以采用“教育保險”與“基金定投”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既有最基本的保障,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

(3)關於購置房產建議。

根據現在開發商的特點,可以將新房選在離鬧市區遠一點的地方,這樣同等麵積卻能剩下20%的錢;而潘玥家目前無任何負債,完全可以適當利用其應債能力提高資產的規模。首付三成,由老公用公積金貸款一百萬,采用等額本息還款方式,分二十年付清,月供差不多四千元左右,不到家庭總收入的一半,完全可以承受。

(4)關於家庭保障計劃。

這是現在每個家庭都極為關注的一項內容,雖然截至目前,家庭中各個成員都有不同程度的保險保障,但始終還是不夠全麵,個別保障額度不夠的現象依然存在。專家建議可以增加潘玥兩人的意外險保障,而女兒和父母則主要需考慮增加其大病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障。

(5)關於大額醫療費備用金。

潘玥父親的心髒不好,希望每年能有至少五萬元作為防止大額墊付醫院治療費的備用金。專家建議不妨將這五萬元中的三萬元放在銀行,作為定、活兩用存款;另外二萬元購買貨幣基金。一旦發生意外,可以馬上取出三萬元存款,同時贖回貨幣基金,通常兩天資金即可到賬。

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相對單純地持有現金或活期存款,得到更大的收益,而且也不影響關鍵時刻墊付醫療費的需求。

如今“三十而立”的“80後”上承父母的養育之恩,下繼兒女的撫養重任,已經真正成為了家庭的中流砥柱。麵對“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我們是時候成熟起來了,管好自己的錢,理好全家的財,這樣才能讓生活變得紅紅火火,才能讓日子變得有滋有味。

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

6喚醒我們的工資卡,“錢生錢”能有多難

本節關鍵詞:喚醒,錢生錢,理財投資

絕大多數的“80後”都屬於“工薪階層”,每個月的吃、喝、玩、樂,全指著會計打到工資卡裏的那點死工資。重點是,該如何處置當月沒有花出去的錢呢?是留著下個月繼續花,還是越積越多、任其沉睡在銀行的保險櫃裏?

我們還這麼年輕,幹嗎要迫不及待地提前享受按月領“養老金”的生活呢?如果不把工資卡中的錢喚醒,怎麼能讓一百元變成一千元?怎麼能把QQ換成BMW?難道要等到變老了,再去後悔年輕時沒有嚐試搏一搏嗎?難道要等到眼花了,再去翻看發家致富的秘籍嗎?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隻要我們能找準自己的位置,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相信工薪階層的“錢途”也一樣是不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