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情調生活,“80後”一邊奔波還要一邊享受(3)(2 / 3)

眾所周知,適度的睡眠可以讓我們頭腦清晰、精力充沛,但如果昏昏沉沉地賴在床上兩天,不僅會因為缺氧而導致頭痛及渾身不舒服,對於心事比較重的人來說,還會由於浪費了時間而產生內疚等不良情緒;適時地遊戲可以達到娛樂、減壓的目的,可一旦成癮,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電腦前,精力始終高度集中,在嚴重損害視力及頸椎的同時,也使得大腦不能很好地休息。這樣的周末對上班族來說,不僅沒有達到任何休息調整的意義,還會加重我們的疲勞感,影響後麵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長此以往,“周末綜合征”就會找上門來,徹底剝奪屬於我們的歡樂時光。

由於工作需要,吳川跟妻子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他最怕的就是“過周末”。

平時忙得昏天黑地,每天回到家幾乎就上床睡覺了,一個人倒也沒什麼感覺;但是一到周末,同事要不就在家陪老婆哄孩子,要不就參加俱樂部組織的各種活動……吳川不善交際,調來這個城市時間也不長,常常都是一個人。渾渾噩噩地起床,不是看電視就是上網玩遊戲,餓了就泡方便麵來充饑。在他看來,周末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慢。

日子久了,吳川對周末的恐懼越來越強烈:進入周四就開始抑鬱、情緒低落;周五就更是坐立不安,並且很容易發火;到了周末,無聊和空虛就占據了他所有的神經,偶爾還會出現心悸失眠等症狀。

這便是典型的“周末綜合征”。專家表示,這其實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社會病,患病人群以年輕的單身白領為主。由於身處他鄉,親朋好友都不在身邊,一到周末或是節假日胸中的抑鬱得不到排解;再加上自己興趣愛好匱乏,又不肯出門接觸大自然,整天隻知道上網、睡覺,拉大了與社會的距離,看到別人其樂融融,便會產生煩躁、焦慮等情緒。

隻身在外,受委屈是免不了的,偶爾情緒低落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周末一個人待在家中感覺憋悶或不舒服,不妨暫時回避,轉換一下思路。想要較好地消除“周末綜合征”帶來的負麵影響,我們也可以試著尋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充實自己的休息時間。

方法一:早起。

即使是休息日也不要縱容自己賴床,早晨到戶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對於我們放鬆身心很有幫助;回來後,相信時間還很充裕,我們可以做份營養早餐來慰勞一下自己辛勤的勞動;吃飽後有了力氣,整理房間是發泄情緒不錯的選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自己處於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心情自然也會愉悅許多。

方法二:出遊。

對於精神壓力過大的朋友,外出旅遊是調節身體、放鬆心情的首選。可以約上同事,也可以獨自上路;目的地不易太遠,行程安排上也不要過滿,以免增添自己的緊張情緒;由於上班族平時運動較少,周末出行要注意勞逸結合,隨時補充體能;避免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多做深呼吸穩定心緒,消除疲勞;旅途歸來,可以在睡前泡一個熱水澡,喝一杯牛奶,提高睡眠質量,迎接新的一周。

方法三:傾訴。

周末休閑時光找好友出來逛逛街、喝喝茶,不僅可以減少內心的孤獨感,還能增進彼此之間情誼。現如今大家工作都很忙,上班時間也不統一,倘若因為這些原因與讀書時的死黨、閨蜜斷了聯係豈不很可惜?職場上再投緣的朋友也比不上校園裏走出來的同窗室友。因此,利用周末時間約朋友出來聚聚,溝通一下彼此感情,傾訴一下內心苦悶,在暢所欲言中達到放鬆的目的,而且,對自身社交能力的培養也很有幫助。

方法四:自娛自樂。

絕大多數“80後”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應該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獨自玩耍。小時候,一堆積木就能讓我們鼓搗一天;一個布熊和幾隻塑料碗就能讓我們當上爸爸媽媽;甚至院門口的沙土堆、牆犄角的螞蟻窩都是我們快樂的源泉。長大了,怎麼自娛自樂的精神反倒消失了呢?畫畫、聽音樂、跳舞、煮飯、看書……打發時間的積極方法其實有很多,如果我們能重新掌握自娛自樂的要領,那麼休假再多,也不用怕了。

方法五:親近寵物。

相信有愛心的人一定不會患上“周末綜合征”。有條件的人不妨養隻貓或狗,在它們的帶動下排遣煩惱;如果覺得太麻煩,也可以種一些花草或是照顧一盆盆栽,在陶冶情操的同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我們每天都在緊張的氛圍裏工作,要麵對各種各樣複雜的關係,這是產生惡劣情緒的關鍵因素,而動物和植物相對簡單,純粹,多與它們親近,我們的內心也會變得簡單起來,快樂自然也就簡單了。

戰勝“周末綜合征”,奪回屬於我們的歡樂時光。

9“宅”隻是一種逃避,離家的你才最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