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命運對我們的打擊來自各方麵,如失敗、挫折、不公平等。北大心理學提醒我們,麵對這些打擊時,我們應該放寬心,將打擊看作是一個鍛煉自己意誌的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迫使自己堅強起來,隻有這樣才能將壞事變為好事。
生活不是藝術,縱然百轉千回,縱然流淚,生活也不會可憐我們。所以,我們根本就不應該流淚,淚水隻會讓我們看不清眼前的方向,讓我們徒增煩惱。命運從來都不會向弱者妥協的,因此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隻有這樣,命運才會為我們讓路。
第69天相信奇跡,才會創造奇跡
如果你相信奇跡,並為之奮不顧身地克服擋在自己麵前的障礙,那你就一定會找到奇跡;如果你不相信奇跡,那它就不會降臨。
——北大心理學理念
我們總是認為奇跡可遇而不可求,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一件很多人都說不可能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懷疑的事情,通過一番刻苦努力,最終也會做成,這樣的奇跡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有的事情,你相信它會發生,它就會發生,奇跡有時就是這麼簡單。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奇跡都是思之既得的,如果你不為之努力,隻是一味地想著奇跡會發生,那產生奇跡的可能性幾乎完全為零。
凱利生下來就是一個瘸子,天生胯骨錯位。醫生說可能她這一輩子都無法走路。但是,當她慢慢地長大,並看到他人走路時,她也很想走路,便默默地在心裏祈禱上帝幫助自己。7歲了,她還是不會走路,她的心都快碎了,好在上帝很快就讓她扶著椅子站了起來。可是一開步走,就倒了下去。她在心裏告訴自己,一定不要放棄,自己一定能走路的。一次次地嚐試,終於讓她可以走鴨子步了。從此,凱利生活得很快樂。
如今,凱利已經50幾歲了。就在兩年前一場意外的車禍中,她的左膝蓋受傷了。到了醫院,醫生照完X光後,非常震驚,因為醫生發現她的臀部沒有關節和大腿窩,可是她卻能走路,這簡直就是一大奇跡。當第一次得知自己的臀部沒有關節和大腿窩,凱利也很震驚。
但由於她的膝蓋再次受傷,加之年事已高,醫生很擔心她再也無法走路了。可是,凱利還是堅信自己一定能站起來走路,傷口還沒有完全愈合,她就開始練習走路了。沒想到的是,奇跡再次降臨了,她真的又站了起來。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當你對自己充滿信心的時候,你發現自己做什麼都很順暢;而你總是懷疑自己,不相信自己,那你就會驚訝地發現,即便是原本擅長的事情,你也會變得生疏,甚至會失敗。
奇跡,每個人都想擁有,但隻有極少數人能夠真正擁有奇跡,為什麼會這樣呢?北大心理學告訴我們,主要原因是大多數人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創造奇跡,他們通常都是一邊不相信自己、不努力,還一邊不停地抱怨,命運之神自然就不會眷顧他們了。真正的奇跡隻會降臨在那些相信奇跡會產生並矢誌不渝地追求的人身上。
第70天讓自信為你提升氣場
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首先取決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自己從自我限製中解放出來。
——向達(北大教授)
“我從小就不敢在人前說話。如果在場的人很多,我就會很緊張,臉也漲得通紅,說話吞吞吐吐,心都在怦怦直跳,喘不過氣來。盡管我很苦惱,可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怎麼從來都隻是生活中的配角?從來都找不到主角的感覺?不管我怎麼做都這樣。”
“他會怎麼看待我呢?是不是很不屑地聽我講話,早就厭煩了?心想‘怎麼還沒講完呢’?當我提出建議時,他是否會讓我下不來台?……”
……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氣場弱,甚至到了被人忽略的地步。一個不自信、總是小看自己的人,又怎麼吸引他人呢?一個人隻有對自己充滿信心,才會引來他人的注意,進而也會相信自己。
北大心理學認為,自信是一種內心現實的反映,其真正的心理功能是對外部世界不可認知的恐怖進行掩蓋。一個人擁有了自信,就能免除這種恐懼,沒有自信的人則或多或少會受到這種恐懼的影響,因此自信的人往往能夠營造出強烈的社交氣場。
北大心理學認為,自信是打造氣場的內在條件,也是征服難關、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一個人隻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達到目標,那麼他的氣場就會強大起來。
世界酒店大王希爾頓,全世界都遍布著他的分店。然而,他在立業時隻有200美元。是什麼讓他取得這樣的成功呢?他自己的回答是:“自信!”
剛開始,希爾頓想籌建一個大酒店,但缺乏資金,他就充滿自信地四處遊說,鼓動他人投資。最終,眾人被他的信念打動了,都紛紛投資。當酒店完成一半時,突然有人聽信謠言,對希爾頓產生了懷疑,要撤回投資。如果投資撤回,馬上就會導致連鎖反應,引起其他投資人的紛紛效仿,那麼酒店也就建不下去了,希爾頓自己還可能會因為拿不出錢而坐牢。
在這嚴峻的時刻,希爾頓卻鎮定自若,首先從銀行取回大筆現款。待那人來後,他將裝有現金和支票的抽屜拉開,問那人:“願意要現金還是支票?”那人說要支票。希爾頓說:“如果你走時,還要堅持收回投資,那麼支票就屬於你了。”希爾頓用這番話穩住了對方的心。
接著,希爾頓就充滿信心地告訴他,投資後將來會有什麼樣的收益,但如果現在撤資,不僅沒有任何收益,還要為毀約賠償,豈不是得不償失?最終那人被希爾頓說服,沒有收回投資。希爾頓正是憑借這種自信,克服了困難,自信的氣場得到充分的體現,從而為希爾頓以後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希爾頓如果缺乏自信,就不會有今天的希爾頓酒店。是自信讓希爾頓渡過了難關,成功地打造了自己的氣場,超越了自己,同時也征服了他人。北大心理學認為,一個有著堅定自信的人總能站在自己的位置,也往往可以成就神奇的事業,尤其是那些疑慮和膽小的人不敢染指的事業。因此,我們有要強烈而堅定的成功信念,對成功充滿期待,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形成自己的氣場。
第71天缺陷也是一種恩惠
每個人都想要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100%完美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美才是人生。
——季羨林
檸檬雖然汁水很旺盛,卻又酸又澀,讓人無法下咽,但是聰明的人們卻將它榨成汁,再加上糖及蜂蜜等,將其變成人人都喜歡的檸檬汁。
其實,人生也和這檸檬一樣,沒有哪一樣是完全為我們準備好的,不管是人本身還是我們所有做的事情都存在著不可更改的缺陷。北大心理學認為,正是因為有了缺陷,我們才有了一個完善和改進的機會,甚至利用這個缺陷創作出更加美好的東西。
有一個自幼患小兒麻痹症的女孩,10歲那年和媽媽一起外出,遭遇了嚴重的車禍,媽媽當場死亡。而她經曆了大手術,也隻能依靠著輪椅走路了。
她也曾自暴自棄過,認為自己是被遺棄的人,覺得這樣活著不但一點意思都沒有,還要遭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好在,身為教師的父親一直開導她。在父親的教導以及大家的幫助下,她每天都努力地看書學習,對生活也漸漸地有了熱情,也發誓一定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也堅信隻要通過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做到。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她漸漸地發現生活中像自己一樣的人很多,還有很多比自己的情況更糟糕的人,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將眼光停留在了自己的缺陷上,因為自己的缺陷就將自己深深地束縛住,讓自己生活在一種自己營造的痛苦中。她想自己也是在他人的幫助下,才沒有去營造痛苦,自己也應該幫助那些像自己一樣有著缺陷的人重新找回自己。
這樣想著,她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告訴了父親。聽了她的想法,父親很高興,也很支持她。沒過多久,她就被邀請去一家孤兒院演講。她將自己的經曆向孤兒院的朋友們講述了,那些孩子聽得很認真,大多都流出了感動的淚水,掌聲也一陣賽過一陣。事後,她才知道是父親幫助了自己。
後來,她在家裏創立起了家庭教育工作室,還創辦了一個公益網站,並定時義務開辦一些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係列講座,專門幫助那些有缺陷的人重新找回自己。前來聽講座的人也越來越多,好幾次,聽眾都超過10萬人。看到不少人在自己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自己,她非常高興。
每次講座結束時,她都會很自豪地說:“雖然殘疾是我的缺陷,但正是這樣的缺陷成就了我的今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缺陷就是一種恩惠。殘疾讓我沒有退路,隻能拚命往前追;並且因為殘疾,不但得到了親人更多的關愛,更得到了社會上太多善良人的幫助與支持,因此我希望幫助更多的人。”
缺陷固然讓人遺憾,但隻有戰勝缺陷,你的不足才會反而成為一種動力,甚至是優勢。北大心理學認為,缺陷對我們的意義就是讓我們通過改變缺陷,磨煉自己的意誌,讓自己接近完美。不管是人生還是事業都是這樣的。很多時候,缺陷並不意味著不成功,隻要我們不對自己失去信心,正確麵對缺陷並想出辦法利用缺陷,同樣能取得成就,甚至是更大的成就。
第72天走不通的路,永遠都不存在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魯迅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走不通的路,隻要走的人多了,也就踩出了路。可是,生活中,還是有一些人覺得無路可走,甚至認為自己走上了絕路。為什麼會這樣呢?北大心理學認為,真正走不通的路是我們自己的心路,是我們在內心裏不相信自己,認為這條路走不下去,從而自己給自己設置一條走不下去的心路。北大心理學也提醒我們,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即便真的感到自己走錯了路或無路可走了,也要鼓起勇氣重新走下去,要相信真正走不通的路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即使此路不通也還有彼路,這樣一來,我們就會逐漸發現,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走不通的路。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堅信路就在不遠的前方。
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孩,但是她很不幸,她還沒有出生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死了,自己的父母又是獨生子女。然而在她3歲多,弟弟剛滿一歲時,父親又在一場車禍中不幸身亡了。此後,便是母子3人相依為命,雖然失去親人的痛苦給她年幼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在媽媽的關懷下,這種失父之痛漸漸地淡了。在媽媽的教導下,她也成了一個很堅強、很懂事的女孩子。可就在她14歲那年,媽媽也因病醫治無效而身亡了,媽媽在臨死前一直叮嚀她要照顧好自己和弟弟,也一定要和弟弟一起做有出息的人。雖然她和弟弟都點頭答應了媽媽。但是看到媽媽停止呼吸時,姐弟倆還是忍不住號啕大哭了起來。
沒想到的是,距離媽媽的離開還不到兩個月,弟弟在放學回來的路上被一輛直衝而來的卡車碾了過去,當場死亡。得知消息後,她立即暈了過去。當她醒來時,已經是事發的3天後了。她的腦子裏還滿是媽媽和弟弟的樣子,整個人也天天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想著想著都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麵。漸漸地,她開始認為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意思了,一個親人都沒有,於是,她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讓自己去陪死去的親人們。
這天,她獨自一人慢悠悠地往湖邊走著,想要借助那條河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就在她穿過那條街道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十分可憐的跪在大街上乞討的大媽,貌似她的兩條腿根本就不存在。“她都能活下來,我為什麼不能呢?”這個漂亮的女孩子仿佛一下子找回了自信。
“我四肢健全,為什麼要去尋死呢?不能好好地活著……”想著想著,她已經轉過身往家走著了,臉上還洋溢著絲絲笑容。
此後,這個漂亮的女子開心認真地生活著,再也沒有想過要死。
天無絕人之路,所謂的絕路往往都是我們內心的路,隻要我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就一定能夠找到一條通路。北大心理學也提醒我們,發現自己走進了死胡同,就要立即從死胡同裏鑽出來,否則就會真的走進死胡同,繞半天也不一定能走出來。
很多時候,並不是眼前沒有路,而是我們自己沒有找到方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相信自己,不要自暴自棄,要懂得在絕望中另辟蹊徑,找到通向希望的路。
第73天成功需要不斷地嚐試
世界上有許多做事有成的人,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比你會做,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比你敢做。
——培根
我們做一件事情時,如果想盡辦法,卻找不到答案,我們可能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認為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北大心理學告訴我們,你並沒有錯,成功就是在不斷地嚐試錯誤中獲得的。隻有不斷嚐試,我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隻上過幾年小學,但他從小就迷上了發明創造。從1877年開始,愛迪生決心發明一種安全且長壽的電燈,先後試驗了1600多種燈絲,卻未取得成功,接二連三的失敗並沒有讓他氣餒,而是不斷地嚐試新的材料。通過反複試驗,他總結出玻璃泡必須保持真空狀態,於是他用炭化棉絲裝入真空玻璃泡內,1879年12月21日,他和助手接通了電流後,這隻電燈亮了,世界上的第一盞燈也就誕生了,燈絲燃燒了48小時。愛迪生並沒有因此而中斷用其他的材料來實驗。後來,他又成功地用竹絲做燈絲,首次在市場上出售,後來,為了降低成本,他又成功研製出了紙條炭化後做燈絲的電燈,終於使電燈得到了普及。再以後,又將燈泡改用鎢絲做燈絲,在燈泡內加入一些惰性氣體,讓燈泡不斷完善。
有人曾這樣問愛迪生:“你在發明電燈時,經曆了1600多次的失敗,你是怎麼堅持下去的?”愛迪生說:“這1600多次的試驗並不是失敗,而是證明了1600多種方案都是行不通的,這也是一種成功。如果沒有這些,電燈是發明不出來的。”
成功不會一蹴而就,勇敢嚐試、努力前進,才會有希望。即使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害怕失敗的人取得不了成功。沒有失敗,隻有放棄;沒有不可能,隻有不去做。隻說不做,什麼事也不會實現,當你想到了、說到了,還要做到。能做到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
當然,失敗在人生中也總是在所難免的,沒有人會一直成功,也沒有人會一直失敗。成功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誕生的,沒有這些錯誤的嚐試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北大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想要成功,就要不斷地嚐試,並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隻有這樣,成功才會降臨。
北大心理學也認為,一個有夢想的人是會經常被夢想召喚著前進的,你也會為此勇於嚐試、不畏艱難,這是一股神奇的力量、一種絕妙的生命體驗,它讓你創造奇跡,取得成功。
第74天堅持再試一次
滴水穿石,並不是流水比石頭堅硬,而是流水不忘再試一次。
——北大心理學理念
任何事情想要一次成功都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這種概率連千分之一都不到,因此再試一次就顯得彌足珍貴。如果不再試一次,你就不會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沒有再試一次的精神,也就很難走向成功和彼岸。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再試一次、兩次、三次……
一個年輕人去一家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任何招聘廣告。見人事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有些生硬的普通話解釋說自己碰巧路過這裏,便貿然進來了。經理見他態度誠懇,就破例讓他一試,沒想到的是,年輕人的表現很糟糕,他對經理的解釋沒有任何的事先準備,經理認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台階,便隨口說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吧。”一周後,這個年輕人再次走進那家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和第一次相比,他的表現要好很多。而經理給他的回答依然和上次一樣。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那家公司的大門,最終不但被公司錄用,而且成為了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