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沒有自信,任何時候,自信都是一枚催化劑,給我們力量,催動著我們前行。麵對一件事情,我們隻有相信自己能夠做成,才能做成。他人說你不行,但你相信自己能行並為之努力,就能行;即便這件事情,現在的你不能完成,但也要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很快就能做到;麵對一些過去自己沒能做成的事情,應該相信經過一些經驗的積累,現在的自己一定能行。這樣一來,你就在心裏找到了一個支撐點,有了這個支撐點,也就不容易被困難打垮了。一個人隻有帶著信心前行,才能曆練出真本事。
第64天相信自己,他人才會相信你
無論如何,“流言”總不能嚇倒我的。
——魯迅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但是我們要知道,他人對你的信任並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的。同樣一句“你放心吧,我會處理好的”,不同的人會給你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說出來會給你踏實的感覺,而有的人說出來讓你覺得隻是個笑話。
古小偉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隻要他人交代的事情,他都會盡力做到,給身邊人的感覺一向比較沉默,大家也都信得過他,什麼事都大膽地交給他去做。而王曉磊則是一個整天嘻嘻哈哈的人,不要說幫別人做事情了,就連自己的事情隻要能交給他人去做也都盡可能地推給他人,不是說自己幹不好,就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因此給人的感覺就是靠不住,不到萬不得已,他人是決不會將事情交給他去做的。
這天剛剛下班,經理就走了進來,見隻剩下古小偉和王曉磊,經理有些不太高興。因為經理有點急事需要找兩個人去處理,盡管王曉磊最近的表現還不錯,但經理依舊不相信王曉磊會將事情辦好,因為王曉磊一直給他的印象就是不相信自己,很少能將事情辦成。但苦於沒有人手,經理隻好將事情交代給他們兩人去做了。
經理分配完,王曉磊見經理看自己的眼神幾乎滿是懷疑,他有些莫名其妙地看了看古小偉。古小偉笑了笑說:“經理,交給我了,你就放心吧。”說完就轉身走了。見狀,王曉磊趕緊說道:“經理,你就放心吧。”說完也轉身走了。
“交給你去做,我怎麼可能放心?要不是現在人手緊缺,才不會找你呢?哎!先這樣吧,到時找個人去擦屁股吧。”經理無奈地搖了搖頭。
最終的結果和經理意料的完全相反,古小偉和王曉磊都將事情處理得很好。王曉磊見自己將事情處理得很好,經理並沒有表揚自己,便在背後埋怨經理不相信自己,看自己的眼神就充滿鄙夷和不信任,麵對這樣的人,自己根本就沒有必要將事情幫他辦好。
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又怎麼奢望他人相信你呢?並不是經理不相信王曉磊,而是王曉磊自己不相信自己,經常辦不好事,從而給經理留下了不值得信任的印象。北大心理學認為,他人對我們的信任往往都從我們的一貫表現中來,而一貫表現是由我們自己的心理決定的。一個滿是自信的人,在一貫的表現中就會顯得有所擔當、比較有責任,時間一長就會給他人留下一種踏實的印象;而那些不自信的人,在遇到問題時,一貫的表現就是選擇逃避,這樣自然無法取得他人的信任。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遭到他人的質疑,尤其是那些有誌做一番事業的人。有的時候,他人對我們的懷疑是沒有道理的。北大心理學認為,沒有道理的東西永遠都是脆弱的,隻要我們自信起來,瞬間將他人的質疑摧垮,我們就能獲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
第65天成功的秘籍:自信
隻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誌。
——高爾基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信心似乎在逐漸離我們遠去。那種肆無忌憚的表演、說著童叟無忌的話、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世界上唯一正確、感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眾人矚目的焦點,似乎隻能定格在童年時代,我們開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開始懷疑了。其實,自信往往能夠給我們一種向上的力量,北大心理學認為自信就是一種最有效的正能力,自信的人往往是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一個擁有自信的人,成功的概率至少在一半以上。因此,我們應該自信。
劉磊是某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這段時間不知怎的,劉磊突然產生了一個創業夢。他想利用同學的力量開一個設計公司。雖然自己這兩年通過做兼職擁有了一些客戶,而且那些客戶對自己的作品還是相當滿意的,如果自己開公司,那些客戶絕對會給自己介紹一些客戶。
當劉磊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身邊的朋友時,大家都是直搖頭,覺得大三課比較多,專業知識也有些欠缺,現在開公司有些不現實。但劉磊還是堅持了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開起了公司。
當然,除了和自己關係十分好的幾個同學外,他還另外高薪聘請了兩個員工。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公司營業一個月了,除了經常和自己聯係的那幾家公司之外,幾乎沒有別的客戶。一些同學開始勸他關了公司,好好在學校上課,他根本就聽不進去,還信誓旦旦地說:“下個月,一定會好起來的。沒有客戶,我自己去找。”
劉磊開始整天都待在自己的公司,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宣傳自己的公司上,見有人谘詢就詳細認真地一一解答。在劉磊的努力下,公司的顧客一天天多了起來,生意也跟著好了起來。
一年後,劉磊的公司已經擁有員工40多人,每月純收入為兩萬元以上。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劉磊總是笑著說,是自己的自信給了我力量,讓我獲得了今天的這一切。
北大心理學認為,不是他人認為你行不行,而是你自己認為你行不行,如果你相信自己行,那就一定行。他人是否看好你,並不能決定你的人生,也不能決定你能獲得多大成就,關鍵還是你是否相信自己。可是在生活中,還是有不少人缺乏自信,沒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傲骨,總是習慣靜靜地觀望,以致讓自己與一些機會失之交臂,留給自己的隻是懊悔。我們也總是以為太自信就是自負,不懂得讓自己從自信中獲取力量,進而取得成功。北大心理學在此提醒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失去自信,一個人沒有了自信,就少了一種原動力,對我們的成功是十分不利的。
第66天相信自己的產品物超所值
天底下最難幹的事情,莫過於把別人的錢掏到自己的口袋裏。主動接近潛在顧客、說服和誘導你產品的服務就叫推銷,以後你再去推銷,誰謝絕,你可以說,對不起我就是這個工種。
——翟鴻燊(北大教授)
作為一位推銷員,首先要想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將他人的錢裝到自己的口袋裏?北大心理學認為,方法隻有一個,就是讓他相信自己購買的產品物有所值。隻有客戶相信你的產品物超所值時,才會產生購買的願望。正所謂,客戶喜歡占便宜。
但是怎樣才能讓客戶相信你的產品物超所值呢?北大心理學認為,首先推銷員要相信自己的產品是物超所值的,如果一個推銷員都不相信自己推銷的產品是物超所值的,那又怎樣去說服客戶呢?亞洲頂尖的演說家,每小時演講費高達1萬美元的陳安之先生曾說過:“我覺得每一個推銷員在他推銷之前甚至找一份推銷工作的時候,他都必須從相信產品開始,因為一個業務員假如不相信他的產品是最好的,不相信他的產品可以解決顧客的問題,不相信他的產品物超所值10倍以上,事實上,他再學更多的推銷技巧都是沒用的。”北大心理學認為,一個成功的推銷員所具備的起碼條件,就是讓客戶相信自己即將購買的產品物超所值。
陳安之的啟蒙老師是素有世界潛能激勵大師、世界第一成功導師、世界第一潛能開發大師之稱的安東尼·羅賓,而安東尼·羅賓的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銀行洗廁所。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他買了一輛烏龜車在裏麵睡覺,這樣每天就可以多睡一小會兒了。一天,一個朋友突然問他,想成功嗎?他說想,而且一定要成功。朋友告訴他,吉米·羅恩的課非常不錯,兩天1200美金。安東尼聽後說,這個課程是不錯,但我明天再上,因為學費已經超過了烏龜車的價格,自己都已經睡在車裏麵了,又怎麼可能去上一個1200美金的課程呢?朋友聽後,再次問他想不想成功。最終他在朋友的說服下開始四處籌錢,當時他隻有17歲,跑了43家銀行,可在美國,隻有18歲以上的成年人才有資格貸款。後來他跑到第44家銀行,銀行的經理大概是被安東尼的誠意和渴望成功的眼神打動了,竟然親自掏腰包借給了他1200美金。安東尼如願上了1200美金兩天的課程,安東尼不但聽得很認真,複習的次數也比任何人都要多。
聽完課後,安東尼認為想要成功,最快的方法就是去幫助成功者工作,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幫吉米·羅恩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幫吉米·羅恩推廣潛能開發錄音帶。當時,那套錄音帶價值1200美金,安東尼卻在第一個月沒有任何推銷經驗,交易成功的比例竟然是100%。麵對眾人的質疑,安東尼說:“我隻是100%地相信這些錄音帶是有用的,是一定能夠幫助購買的客戶取得成功的。麵對一些顧客的質疑,我巧妙地講了一下自己的經曆罷了。”
一個業務員隻有真正相信自己的產品能夠幫助顧客,真正相信他的產品物超所值時,才會輕易地說服自己的顧客。
北大心理學提醒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產品物超所值。北大心理學也提醒我們,相信自己的產品物超所值應該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沒有過硬的品牌質量,即便口吐蓮花,也隻能暫時忽悠顧客,拿不到長期的訂單,同時很有可能會因此壞了自己的名聲,毀了聲譽。
第67天信心決定成敗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來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從中取勝,然後再積極行動,隻有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大一些。如果一件事還沒有開始做,就前怕狼,後怕虎,認為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不要談是否能做成了,一點信心都沒有,怎麼可能取得成功?即便最後的結果是成功的,那也純屬意外的巧合,出現這種可能性的概率幾乎為零。北大心理學提醒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信心,這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個年輕人,他經常出差,卻總是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不管是長途還是短途,也不管車上多擁擠,他都能找到座位。
其實,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找。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不是很高明,卻很管用。他每次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找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他每次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發現了空位。他說,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的乘客太少了。在他落座的車廂經常有很多空著的座位,而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乘客大多很輕易地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麵現象迷惑了,不會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多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大多數人很容易滿足於眼前那一方小小立足之地,認為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很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生活中那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隻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站著的那個位置上一直站到下車。
如果想讓自己的人生有一張永遠的坐票,就要充滿信心不停地尋找,這種曆練有助於培養你良好的品質,讓你富有遠見、樂於實踐。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主席D·杜根曾提出:“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屬於有信心的人。”這句話被人稱為“杜根定律”。
北大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是由心理決定的,心理素質的高低則影響著個人的成敗。因此,我們在平時就要注意培養。
相信自己,也相信自己的意誌,如果你隻接受贏的結果,那你就經常不會輸。若你信心不足,總是懷疑自己,那你贏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一個人對自己的信心與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是成正比的。
春秋戰國時期,一位父親和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卻還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支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將這支家襲寶箭佩戴在身邊,力量無窮,但一定不要抽出來。”
那是一個十分精美的箭囊,用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就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杆、箭頭的模樣,嗖嗖的箭聲仿佛從耳旁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佩戴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箭囊裏裝著一支折斷的箭。
我一直挎著一支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意誌轟然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一支寶箭並不能決定勝負,當得知這支寶箭是個斷箭時,兒子失去了信心,結果輸給了自己。由此可見,一個人想要成長就要不斷地磨礪自己,將自己當成一支寶箭,想讓它變得鋒利就需要磨煉,這樣才不至於在關鍵時刻失敗。
北大心理學提醒我們,不要將信心依附於外在的事物上,因為它不能讓你永遠保持自信的魅力。
第68天生活隻相信實力
處在困境中的眼淚不但不能給你任何幫助,反而會給上天一種軟弱的錯覺,進而它會更加殘酷地欺負你。
——北大心理學理念
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波折和不如意,這個世界,任何一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很多時候,生命給我們的打擊遠超過我們的承受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沮喪、眼淚和逃避是我們下意識的選擇。北大心理學在此提醒我們,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就不能這樣,而是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並迎上去經受磨難,接受人生的考驗,化淚水為汗水,最終讓命運為我們低頭。
世界音樂史上的奇才、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就是一位從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就在他26歲時,他開始發現自己的聽力正在漸漸地衰退,45時,他的耳朵就已經完全失聰了。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但是,貝多芬卻並沒有屈從於命運的安排,而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用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鋼琴箱內,另一端用牙咬住,用以在作曲時“聽音”。想象一下,這一切需要付出多麼大的毅力!
1824年5月7日,貝多芬成功地指揮他在雙耳失聰後創作的不朽作品《第九交響曲》。當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時,台上背對著觀眾的他卻全然不知,直到一位女歌唱家牽著他的手,讓他麵對觀眾時,激動人心的場麵才出現在他的眼前。貝多芬,就是這樣一個靠著頑強的意誌和信心戰勝了命運的人,最終贏得了世人無比的崇敬。
阿德勒是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曾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出一個十分富有創見性的觀點,他認為人類活動中的很多行為,都是出自於內心的“挫折感”以及對“挫折感”的克服與超越。在這本書中,阿德勒指出了自卑產生的原因:人生來的需求是無止境的,但宇宙卻是博大而永恒的,人不但無法超越宇宙,也無法掙脫自然法則的製約,挫折感也就因此而產生了。北大心理學認為,挫折感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認識,也就是個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北大心理學也認為,充滿挫折感的人總是十分悲觀,認為自己無力把握命運,進而不願奮鬥,整天以沮喪和淚水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