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還集。
“譯文”
能在心中將事情作了結才是真正將事情了結,就好像拔去根以後草不再生長一樣;逃離了塵世卻還有求名之心,就好像腥膻氣味還存在,仍然會招來蚊蠅一樣。
“賞析”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由心而生,也由心而滅,事情之所以無法了結,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心有牽掛。斬斷牽掛之心,猶如斬草除根,即使是春風再吹也無法使其重生。
逃避塵世而隱居在山林之中,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是試圖放棄塵世中的紛爭和煩憂,身遠離塵世,心也要靜下,才是真正的隱居,如果還念念不舍自己的名聲如何,別人對自己評價如何,仍是俗根未淨。
“故事”
甑塵釜魚
漢桓帝時,有個情願過貧窮生活而不願當官的人,他的名字叫範冉,字史雲,是陳留郡外黃人。
漢桓帝曾派範冉到萊蕪去做官,他因為母親去世沒有同意,可仍有些人稱他為“範萊蕪”。後來,朝廷又準備讓他當官,範冉幹脆躲藏起來。從此,他開始過著一種貧困的生活。
範冉的貧窮在當時是有名的。他經常斷炊,炊具長期不用也不洗,以致“甑中生塵,釜中生魚”。意思是甑裏積了灰塵,鍋裏生了蠹魚。而範冉對這些卻並不在乎,總能泰然處之。因此,他的家鄉流傳著這樣兩句歌謠:“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