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風流得意,鬼勝頑仙(1 / 1)

“原文”

風流得意,則才鬼獨勝頑仙;孽債為煩,則芳魂毒於虐祟。

“譯文”

說到舉止瀟酒、風雅浪漫的情趣,那麼有才氣的鬼勝過冥頑不靈的仙人;說到感情孽債的煩惱,那麼美麗女子的芳魂卻比凶惡的神鬼還要厲害。

“賞析”

風流得意,不在名而在實,如果名為神仙,實則木訥無半點風流氣質,何談瀟灑,即使是冥冥中的鬼魂,假若具備風流意趣,也會有很多閑情逸致,故不在外表的名相,而在實際的內容。

至於感情,則是一段很折磨人的孽債,發之於心,無所依托,則由情生怨,由怨生恨,如魔如癡,外界無法幫助,內心不能解脫,必然會失魂落魄甚而致死,所以稱之為孽債,孽債不除,比惡鬼更毒。

“故事”

張華和王墓斑狐

晉惠帝時,在燕昭王墓前有一隻活了1000年的花色皮毛的狐狸,人們叫它斑狐。據說,狐狸50歲能變成婦人,100歲能變成美女、神巫等,能知曉千裏外的事情,善用巫術,讓人迷惑而喪失理智。到了1000歲,便上可通天,變為天狐。

此時,有個叫張華的人,任司空的官職,他博學多才,智慧過人。

一日,斑狐變作一個書生決意去拜訪張華。燕王墓前的華表對它說:“‘張司空才華出眾,智慧過人。你再聰明,恐怕也抵不過他。到頭來反而使你受辱遭禍,也連累到我,到那時後悔也遲了。”斑狐哪裏肯聽,心想:憑自己1000年的修行,還難不倒張司空。

斑狐變成的書生來拜訪張華。張華見他年有十六七歲,風流調攪,舉止文雅,很是喜歡這個書生。他們便一起談論文章辭賦,辯論事物的名實。那書生旁征博引,滔滔不絕。上自三皇五帝,下至當今街談巷議。他誦頌諸子百家,探究老莊玄道,論《詩經》之過,評民謠之優。

談論許久,張華言窮辭盡,隻能隨聲附和,這使張華大為驚服,便留書生住下,並留人防護。書生說:“你是國家的重臣,理應招賢納眾,揚善斥惡。你為何憎惡別人的學問呢?墨翟主張天下兼相愛。你這樣做不怕被天下人所笑?”書生說罷,便欲離去。

可張華早已派兵把守大門,不放他走。書生又說:“你這樣做,隻會使天下人畏懼你,不敢向你進忠言善策,智謀之士隻好在你門前嗟歎而回。”張華不聽這一套。疑心他是鬼狐精怪所變。

這時,豐城縣令雷煥來訪張華,他也是一位博學之士、他聽完張華陳說書生的事情,便說:“若他是鬼神或狐狸,可用狗來驗證。”於是便叫人牽來一條狗,那書生毫無懼色,反而說:“我天生聰明過人,你們卻以為我是妖魔,憑你們千般驗證,萬般思謀,對我又怎麼樣呢?”

張華聽後大為惱火,更認為他是真正的妖怪,便說:“狗隻能識別幾百年的妖物,這個喬裝的書生是千年的老妖精,隻有用千年的枯樹燒著了去照它,他才會顯出原形。”

雷煥說:“這千年枯樹那兒去找呢?”張華說:“據說燕昭王墓前作華表的木頭已有1000年了。”於是便叫人去燕昭王墓砍。砍華表的人剛走近華表,天空中忽然現出了一個穿黑色衣服的小孩,小孩問砍華表的人:“您到這兒幹什麼?”砍華表的人便把事情的緣由告訴了小孩。聽後,小孩失聲痛哭,說道:“這老狐自以為聰明,如今反被聰明所誤。那張華博今通古,多才善辯,你老狐哪是他的對手。今天反而禍及於我。”哭完,轉眼之間小孩不見了。

砍華表的人於是砍下那華表,隻見木頭裏流出了血。接著,人們便把砍回來的木頭點著,對那書生一照,那書生果真變成了一隻斑狐。於是,大家把那斑狐烹煮了。張華歎道:“今若殺不死這兩個怪物,再過1000年,人們就捉不到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