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美麗青春(2)(1 / 3)

其主要軍事著作:

《中國人民誌願軍人物誌》,江蘇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決戰北中國》,光明日報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軍旗下的將星》,光明日報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決戰南中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一一五師征戰紀實》,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一二0師征戰紀實》,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國防大典》,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20世紀的科學技術》,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三代戰爭》(與周航軍台著),昆侖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主要學術文章及成就:

論文《論學導式教學法》,獲1986年總參防化學院青年教員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論文《論抗美援朝戰爭對我國人民國防心理的影響》,1990年在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國作戰4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獎,並編入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論抗美援朝戰爭》一書;論文《以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思想認識核時代的戰爭本質》,該文1990年11月在中國毛澤東軍事思想學會第三次年會上獲優秀論文獎;《論核、生、化武器對海灣戰爭的影響》一文在北京地區軍隊院校協作中心防化兵專業組1991年年會上獲優秀論文獎;《補給臍帶上的硝煙》一文於1991年7月15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一套節目播出;《論毛澤東軍隊後勤建設思想》一文參加了總後勤部1992年6月在蘭州舉行的毛澤東後勤建設思想座談會;《論葉劍英軍事後勤思想》一文人選1992年中國軍事學會在廣州召開的葉劍英學術討論會,並於同年7月被後勤指揮學院學術委員會評為優秀論文獎;《蔣介石派兵朝鮮破產記》發表於1993年6月29日的《中國軍轉民報》;為總後勤部司令部撰寫《外軍作戰思想和作戰方法》電視腳本,並收入《後勤學術》1994年第8期;《世界核軍備發展趨勢》一文發表於《軍事展望》1995年第3期;《“731”掩蓋下的魔鬼部隊》載《軍事史林》1995年第4期;《後勤司令部指揮自動化人才的培養》載《後勤學術》1995年第4期;《戰區聯合戰役後勤保障的基本對策》獲全軍高技術條件下聯合作戰後勤保障研討會優秀論文獎,該文被收入《高技術條件下聯合作戰後勤保障研究》一書;《試論高技術條件下戰區聯合戰役的特點》載後勤指揮學院院刊1996年第1期;《試論鄧小平科技先行的建軍思想》獲1997年7月中國毛澤東軍事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關於加強我軍後勤信息化建設的宏觀思考》獲全軍後勤學術研究中心“後勤70年建設與跨世紀發展研討會”優秀論文獎;《鄧小平軍隊質量建軍科技先行理論初探》獲中國軍事科學學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0周年優秀論文獎;《淺談新軍事技術革命對軍隊院校教學科研的影響與要求》一文,載後勤指揮學院院刊1998年第4期;《關於戰役課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一文,載後勤指揮學院院刊1998年第3期;

五、做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

對軍隊的眷戀,對事業的摯愛來自於他對祖國的虔誠和忠貞。透過他鮮活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他的心靈深處有一根透明的紅絲線,一頭連著祖國,一頭牢牢地係著自己年輕的心房,澎湃激越的青春脈搏時刻與祖國母親一同跳動。

一片冰心在玉壺。

1999年初冬,劉博告別祖國,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去了大洋彼岸,人美國普渡大學教育學院進行為期半年的學業進修。他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決心把這次深造當做自己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端。當雙腳剛一踏上異國的土地,他就暗暗鼓勵自己,珍惜這裏的每一寸時光,發憤苦讀,精修學業,掌握尖端知識,報效自己的祖國。

美利堅台眾國,這個處處充滿誘惑力、曾為多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神秘國度,此刻正清晰地展現在他的眼前。它的美麗,它的繁華,它的流光溢彩,它的燈紅酒綠,所有這一切對劉博來說都隻不是過眼煙雲。

一到美國,劉博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之中。每天他除了在校園裏專心致誌進修學業外,平時他極少出門,深居簡出,靜靜地在自己的住所苦讀和研磨學業。

他的刻苦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的那位臉上長滿胡須的美國導師十分欣賞這個來自東方的年輕人。滿臉胡須的導師很喜歡同他交談,課餘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劉博留到自己身邊。劉博也同樣十分欣賞和敬佩他的這位大胡子導師。無疑,他從導師那裏也得到了許多書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很快,二人就結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