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八個理由,讓你愛上“協商”(2)(1 / 2)

2、爭吵,給我消失/解決問題,爭吵不如協商

爭吵似乎是個人人都能碰到的,讓人煩惱的狀況,生活與此總是“密不可分”。 爭吵的壞處真是很多,影響心情是最大的問題。爭吵時血管發脹,麵色通紅,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實在是影響健康。吵完後要好久才能平複自己的心情,而且需要一種外力的幫助,比如找方式發泄憤怒,聽音樂、運動、看電影、上網……費了一大圈,最終是為了讓自己心情舒服。這樣看來,爭吵是一場對身心的災難。

Danliy在下班前和其它部門的同事大吵了一架,她說:“當時真是氣得我火冒三丈。麵對別人的無理,不合作,我也是毫不示弱,但我始終還是保持著君子的態度和對方吵,雖然對方讓我覺得不可理喻。但最終爭吵的結果是——我贏了,可是我的心情並沒有因為“勝利”而喜悅,反而很糟。我是一個不喜歡用爭吵來解決問題的人,如果能以平靜的方式解決問題,那又何必去爭吵呢?”

這樣的結果其實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吵到最後,即使贏得勝利,我們也絲毫沒有高興之念,我們生活的世界裏,隻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會有爭吵的存在,無時無刻都需要我們的忍耐。國中時,我們會因為同學對自己不好的評價,而與對方爭吵一番,以證明自己是優秀的。雖然每次都勝利了,可我們總覺得輸掉了應有的風度——最多不過當時有發覺而已!等我們漸漸長大以後,才漸漸明白,那些無謂的爭吵所得的快樂,往往給你帶來的負麵影響更多,它不僅僅對你的形象有損,而且使你的身心更加疲憊,變得越來越小雞肚腸,時時刻刻都計較著別人的不是,而忽略了自己身上的種種缺陷,不知改正,這真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如果一個人的心裏對你已經滿懷惡意和衝突,就算你搬出各家各派的邏輯學,也沒法使他信服。挑剔的父母、盛氣淩人的上司和丈夫、以及嘮叨的太太們都要了解,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改變自己的看法,他們不可能因為被強迫或被威脅而同意其它人的觀點,但他們會願意接受其它人和藹而態度友善的開導。

仁厚、友善及稱讚比任何爭吵更易改變別人的心意。因此,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從友善的協商開始,盡量避免與別人發生直接的爭論,這將使你的處世藝術進一步提高。

一位建築承包者為了一筆不該收所得稅的款子,和稅務工作人員整整爭論了一個小時,那位工作人員傲慢而又頑固。建築承包者決定不再同他理論,於是改變了另一個話題。他這樣說到:“比起其它要你處理的重要事情來,這件事實在不足掛齒。我也研究過稅務問題,但那是書本上的死知識,你的知識卻是從實踐中來的。有時,我也真想有份像你這樣的工作。”這下,這位工作人員在椅子上伸直了身子,開始和建築承包者主動談起他的工作來,態度也慢慢地友善起來。三天後,建築承包者收到了他的電話,說是那筆所得稅經過內部裁定,決定不征了。

其實,我們經常看見這樣的例子,經常會有人抱怨一些工作人員的態度極差,傲慢無理。這固然有他們自身的原因,但是有些人就懂得如何化“硬”為“軟”。就如同這位稅務工作人員一樣,他想要的無非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如果你越和他爭論,他越要強調專業上的權威。一旦承認了他的權威,爭論自然堰旗息鼓了,而他,也同樣變成了一位有寬容態度和同情心的人。

由此可見,真正贏得勝利的方法不是爭論。爭論要不得,甚至連最不露痕跡的爭論也要不得。如果老是抬杠、反駁,即使偶爾獲得了勝利,但也永遠得不到最好的解決方案。隻有通過真誠的協商,才能把看似不能化解的矛盾悄悄地“扼殺在搖籃裏”。

假定辦公桌上的電話鈴響了,你一拿起話筒,就聽到對方發出一串牢騷:“我三星期前就打電話問你們什麼時候來維修空調,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到!你們的售後服務怎麼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