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要做“民主的總統”(1 / 1)

2009年5月25日,烏蘭巴托晴空萬裏。在忐忑不安的氣氛中,蒙古總統選舉委員會宣布:蒙古民主黨候選人、前總理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以51.24%的得票率贏得大選。選舉結果的出爐,讓經曆了2008年“七月騷亂”的人們鬆了一口氣。

盡管選舉委員會還沒有正式公布官方結果,但額勒貝格道爾吉和他的支持者已經來到首都的廣場上慶祝。曾經引發騷亂的人民革命黨總部大樓門前,如今擺上了新總統的慶功宴。已被宣布下台的前總統恩赫巴亞爾在一份聲明中說:“結果顯示大多數選票投給了民主黨候選人額勒貝格道爾吉先生。首先,我尊重這樣的結果;其次,我要感謝那些支持我的人們。”

民心思變、希望發展,是額勒貝格道爾吉能夠以微弱優勢勝出的主要原因。額勒貝格道爾吉的政治立場以擁護民主、自由意誌聞名,他自己也以和平民主運動的發起人自居。在蘇聯留學期間,額勒貝格道爾吉開始接觸到“開放性”以及言論自由、經濟自由等概念。回到蒙古後,他與其他有相同興趣的人會麵,試圖將這些理念散布給大眾,為此持續受到蒙古人民革命黨官方的壓製。

1989年12月10日早晨,蒙古第一次公開的擁護民主遊行在烏蘭巴托舉行,額勒貝格道爾吉正式宣布蒙古民主聯盟成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他多次組織集會遊行、絕食罷工,教師與勞工也展開了罷工潮。無論是在首都還是鄉間,民主運動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

2000年,他成立了蒙古自由中心——一個以提倡人權、言論自由和教育自由為目標的非政府組織。他還經常出席蒙古國內或國外官方或私人組織及大學的演講,議題包括了對國際安全的新挑戰以及經濟的自由和成長等。

近幾年蒙古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滯後,執政當局未能及時采取有力的措施。蒙古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大多數礦權掌握在個人手中。盡管政府正極力收回大型礦產項目的一定股份,但阻力巨大,過程艱難。此外,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蒙古國物價上漲,金融領域麵臨資金短缺,房市、車市陷入低迷,工業生產基本處於停頓狀態。而經濟社會發展不力致使選民不滿情緒增加,期望新總統上台能帶來新變化。

額勒貝格道爾吉迎合民眾渴望擺脫經濟困境的這一心態,在競選綱領中明確提出建立公正社會、政府施政為民、建立公正的司法體製、增加對牧區的政策扶持等。他還承諾提高政府對兒童的補助金,向每名公民發放250萬圖格裏克(1美元約合1400圖格裏克)的礦產開發福利,使人民真正成為礦產資源的主人。這些主張贏得了多數選民的擁護。

此外,民眾希望平衡政壇上的政治力量。由於人民革命黨在2008年的議會選舉中獲勝,而民主黨和其他小黨在政壇缺少發言權,成為“弱勢群體”。額勒貝格道爾吉在競選中采取了有效策略,聯合了除蒙古人民革命黨以外的其他政黨,特別是得到了在議會中擁有議席的公民意誌黨和綠黨的支持。他提出使蒙古國成為“公民自由、政體開放、外交友好”的國家,爭取了眾多年輕人的支持。

額勒貝格道爾吉選舉當天在會見選民時表示,將做“民主的總統、人民的總統”,並將保持外交政策的連續性。如何發展經濟、將國民經濟帶入快車道,落實競選承諾,協調與議會和政府的立場,以及提高民主黨的政績等,都將是額勒貝格道爾吉麵臨的主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