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恐龍家族寫真(8)(1 / 3)

最初發現的傷齒龍牙齒化石,由約瑟夫·萊迪繪製,在1856年命名。其實,傷齒龍的第一個標本並不是牙齒,而是斯騰伯格在1932年所命名的細爪龍化石,此化石被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這些化石的明顯特征是第二腳趾上的加大趾爪,如此就被認為是恐爪龍下目的特征。1987年,菲力·柯爾重新審視已知的傷齒龍科化石,他將細爪龍重新分類為傷齒龍的一個異名。

名稱:傷齒龍

存在時期:白堊紀晚期

身長:約2米

體重:60千克

食性:肉食性

39.超恐怖的霸王龍

霸王龍又名暴龍,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龍和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是肉食性恐龍中出現最晚、最大型、也是最孔武有力的品種,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強的食肉動物。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馬斯垂克階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霸王龍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西部,分布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廣。

如同其他的暴龍科恐龍,霸王龍是兩足、肉食性恐龍,擁有大型的頭顱骨,並且由長而重的尾巴來保持平衡。雖然目前有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體型與霸王龍相當,或大於霸王龍,但霸王龍仍是最大型的暴龍科動物,也是最著名的陸地掠食者之一。

霸王龍身體壯碩,身長約13米,肩高約5米,平均體重約9噸,頭骨可達1.5米長,下頜強壯有力,關節麵靠後。它的牙齒極為發達,每顆約有30厘米長,露出部最長為15厘米,牙齒邊緣呈鋸齒狀,稍有些彎曲,頜骨與牙齒的這種構造,無疑是長期以其他動物為食、撕扯和咀嚼大塊肉的結果。霸王龍的後肢結實粗壯,腳掌長著三個腳趾頭,趾端有尖銳的爪。爪和牙齒是霸王龍最有利的搏擊武器。

它的頭骨沉重,高而側扁,雙眼向前,具有立體視覺,視覺非常好,頭骨具有兩個很大的眶前孔,眼眶呈橢圓形。霸王龍在齒骨、髃骨和前關節骨之間有粗大的活動韌帶固著的痕跡,頸骨較短,有9塊頸椎,其構造特點是短寬型。霸王龍的肩帶退化,雖然前肢較為細小,但肩胛骨並不小,比鐮刀龍還大,而肱骨卻相對短小,但是末梢粗壯。

霸王龍最早的祖先來自三疊紀晚期的始盜龍。始盜龍的下頜中部沒有那些植食性恐龍那種額外的連接裝置,而是在下顎的中間,有一個能夠讓下顎彎曲的活動關節,當雙顎咬住東西的時候便會緊緊地鉗住獵物,而霸王龍就有這種下顎!

霸王龍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始盜龍具有5個“手指”,而後來出現的食肉恐龍的“手指”數則趨於減少,到了最後出現的霸王龍等大型肉食性恐龍隻剩下兩個“手指”了。再如,始盜龍的腰部隻有三塊脊椎骨支持著它那小巧的腰帶,而當後來的恐龍越變越大時,支持腰帶的腰部脊椎骨的數目就增加了。

現在,在霸王龍的發現地附近,仍然有霸王龍時代的針葉植物和它的親緣植物,當時的景物和佛羅裏達州或佐治亞州南部相類似,這個區域有些小樹,高約15~30米,樹幹直徑不到0.3米。在霸王龍生活的時代,現代的各科植物都已經出現了,且恐龍種類相比侏羅紀減少,所以霸王龍生活的環境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奇特。

名稱:霸王龍

存在時期:白堊紀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