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的犬齒獸類包括植食性的三列齒獸類和肉食性的奇尼克齒獸類。
三列齒獸類的頭後骨骼顯示了與哺乳動物驚人的相似性,但它們的頭骨既有犬齒獸類的原始性狀,如齒骨和鱗骨尚未接觸;又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如上頰齒具三列齒尖以及雙側咬合的功能。三列齒獸類的化石發現於歐洲、亞洲和北美的侏羅紀中晚期。中國此類化石豐富,產於雲南、四川、新疆等地,有卞氏獸、似卞氏獸、漸凸獸和雲南獸等屬種。
肉食性的奇尼克齒獸類是犬齒獸類中最類似於哺乳動物的類群。它的次生齶非常發育,側扁的頰齒上有一縱列小尖,鱗骨與齒骨相接,具有哺乳類頜關節的雛形。奇尼克齒獸類的化石發現於南美、非洲、歐洲、亞洲和北美的三疊紀中期~下侏羅紀晚期。我國雲南的昆明獸被歸入此類。
犬齒獸類擁有幾乎所有哺乳類的特征。它們的牙齒全部分化,腦殼往頭後方突起,多數以直立的四肢行走。犬齒獸類仍然卵生,就像所有中生代的原始哺乳類一樣。它們的顳顬孔遠比它們祖先的大,較寬的顴弓支撐強壯的下頜肌肉,證實更像哺乳類的頭骨。它們也有除了獸頭類以外獸孔目所缺乏的次生顎,獸頭類與犬齒獸類有親近的血緣關係。它們的犬齒是它們下頜的最大骨頭,其他的小骨頭移動到內耳。它們可能是溫血動物,覆蓋著毛發。
犬齒獸類是獸孔目中的其中一群,與其他已滅絕的麗齒獸、獸頭類同為獸齒類。犬齒獸的演化可追溯到二疊紀的一群小型類似麗齒獸的獸孔目。最初的犬齒獸成員是原犬鱷龍科,包括原犬鱷龍與Dvinia(德維納獸屬)。它們都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滅亡。
最多樣性的犬齒獸類都在真犬齒獸演化支裏,這演化支也包括了哺乳類。代表的品種包括大型肉食性犬頜獸科、同等大小植食性的Traversodontidae(橫齒獸科)、小型類似哺乳類的三瘤齒獸科與鼬龍類。犬齒獸類如果非全部是溫血動物,至少部分地覆蓋著毛發,可使它們維持高體溫。犬齒獸類似哺乳類的身體結構,暗示所有哺乳類從真犬齒獸類的單一類群中演化出來。
在它們的演化過程中,犬齒獸類改變了它們原本用來抓住獵物並完全吞下獵物的牙齒,加上特別化的牙齒,包括用來磨碎食物以促進消化的臼齒。此外,犬齒獸類的下頜減少骨頭數量。這多餘骨頭的移動演化成新的作用,成為哺乳類內耳的一部分。
更好的聽力使這些動物更能警覺它們所處的環境,然後這增加的聽力使犬齒獸類的大腦增加更多的區域以接受聲音訊息。犬齒獸類也發展出嘴巴頂部的次生顎,這可讓空氣從嘴巴後方流動到肺,使犬齒獸類可同時進食與呼吸。這特征可見於所有現代哺乳類的動物。
11.幻龍
幻龍及其幻龍類體型較滄龍類都較小,如果說滄龍很像原始版的抹香鯨,那幻龍就是原始版的海豹。幻龍主要分布於三疊紀的今歐洲、北非和亞洲的溫暖淺海中。它的外形上有點像鱷魚,有著扁長形的尾巴和四條短腿,它還有一張長滿了釘狀尖牙的大嘴巴。幻龍化石的發現地點全部都屬於海相岩層,由此可推測出這些動物生活在海中,到陸地上來休息、繁殖。
幻龍的頸部比較大,它長著尖牙的腦袋,跟脖子相比而言就要細小很多。它的肩部及背部大而扁平,本身的後半部分是流線型的,四肢具有腳趾和蹼且強而有力。幻龍的膝關節和肘關節可以彎曲,古生物學家根據這個特征推測出,它會經常到陸地上進行交配和繁殖等活動。幻龍像大多數原始爬行動物一樣擁有一條靈活的長尾巴,幻龍通過上下擺動它而向前遊動。
幻龍生活在淺海附近,在海裏捕食,獵食魚、頭足動物和小的爪行動物,休息的時候就到岸上。當幻龍爬到岸上來時,它總會時不時地從鼻孔中噴出一股水霧,就像打噴嚏一樣。這是因為幻龍在海洋中進食時,所吃入的鹽實際上要比在陸地上多,這大的鹽量是它的身體所承受不了的,所以它會通過體內的一個腺體吸收血液中過量的鹽分,這樣,鹽就會被去除掉了,然後再將這些過量的鹽噴射出去。幻龍把卵產在海的高地上以防止小生命的夭折。
事實上,幻龍化石在我國的貴州、湖北、四川、廣西等地區都有發現,其中尤以在貴州興義縣發現的最為著名,因為那裏的薄層狀灰岩中的幻龍化石,數量之豐富,個體保存之完整,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