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遊學生活(1 / 3)

做中國人民大使宣揚中國文化

增進中美兩國人士的友誼

一、夏令生活

清華的周詒春校長常常警戒我們說:“你們到美國去遊學,不是去讀死書的。你們要看看美國的社會,看看美國的家庭。你們要張開眼睛,到處留心。”周校長不但教我們去考察社會,去注意政治,去探討美國立國之精神,還教我們做中國的“人民大使”,去宣揚中國優良文化,去增進中美兩國人士的友誼。他說:“在美國,現今在各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每年平均總有三千人之多,假使這三千‘人民大使’都能切切實實去執行他們所擔負的重大使命,那中美兩國文化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和邦交的增進,當一日千裏了!”

這種箴言,這種囑咐,我愛之如寶,牢記在心。

1914年我到巴爾的摩城。不久聽說在藍嶺(Bule Bridge)避暑處,要開美國東南部學生夏令會。那時霍普金斯大學還沒有開學,我就參加學生團前去赴會。這個學生團中隻有我一個中國人,所以他們非常高興,待我好像兄弟一樣。馬裏蘭大學牙科有一個中國學生名叫鄭全,也和我同去的。美國南方不常看見中國學生,所以我們到了那裏,他們都要看看我們,問我們中國怎樣長,那樣短,我便趁此機會宣傳中國的文化。但是夏令會會期不長,我記得好像隻有三四天的工夫。他們告訴我說,這個夏令會是新近才舉辦的,在美國學生夏令會舉辦得最早最久而最好的,要算北方的北野(Northfield)夏令會了。我聽了,非常興奮。藍嶺夏令會一閉幕,我就一個人跑到北野。那裏的風景,秀麗如畫。夏令會的地方是在北野女中校舍。女中建築在山中平地上,整潔美麗,無以複加,連廁所裏的地板、牆壁都是用光潔的瓷磚砌成的。校舍前麵有一塊幾十畝大的運動場,平平的地,碧綠的草,腳踏上去,不知道是草地還是氈毯。運動場的西邊是山坑,望下去有四五丈深。山坑上麵有幾塊大石,我們每天下午5時在石頭上開夕陽會。這種夕陽會我認為在夏令會各種活動中最有意義。你們可以想象一下,二三百男女青年學生,代表三四十個國家,十幾種民族,像彌勒佛似的團坐在幾塊大石頭上,眼看著血紅的日頭漸漸下沉,天邊的雲霞瞬息千變萬化,口裏還唱著優雅的聖詩。在這種情景之下,夏令會的主席,也就是夏令會的靈魂莫特(John. R.Mott)博士開始講耶穌大道,講人生的意義,講救人的工作,講學生的使命。我們聽了哪一個不受感動呢!我因為愛這個地方,又愛這個夕陽會,後來每年暑假都遠遠地從巴爾的摩趕到此地來赴會。我在美國住了5年,年年暑假總到此一遊。有一個暑假,我同幾位同學住在離此不遠的一個童子軍營裏避暑。有一個哥倫比亞同學,名叫華羅(Walo),他是一個非洲獨立國家的王子。我們兩個人,一個黃種人,一個黑種人,住在一起,天天一起打網球。我們為要節省費用,就在營裏做工。他會燒菜,在廚房裏做廚子;我隻會吃飯,所以隻好搬菜洗碗做侍者。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白住白吃了。現在回憶起來,覺得意味還很濃厚呢!

說起這位非洲王子來,有兩件事值得說的。華羅說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語,打一手很好的網球,吹一個很響亮的短號(cornet)。我們兩個人天天下午一同打網球作樂,到了晚上他吹短號,我彈曼陀林(mandolin)。有一天在交誼會上,我們兩個人共奏一曲子,博得大眾的鼓掌。今天我一彈到這首曲,就想到這位多才多藝的非洲朋友呢!

二、節令生活

美國人民待我們中國人非常之好。我在巴爾的摩有3年之久。在這3年之中,所有的節期,我總是在美國朋友家裏快快樂樂地慶祝的。第一年的感恩節,我是在特拉華(Delaware)州大學校長家裏過的。校長有個兒子,名叫米切爾(George Mitchill),與我在霍普金斯同學。他邀我到他家裏去玩。感恩節有三天假期,我就在他家裏過了兩夜。這是我第一次在美國人家裏寄宿。

第一年的聖誕節過得最有意義。我的德文教員克氏請我到他家裏去度聖誕節。他家是在鄉下一座小山上。那天剛剛下大雪,田野、城市變成了一個銀色世界,非常美麗。我乘了電車到山腳下的車站,就看見克氏同他的一個10歲的兒子、一個8歲的女兒在那裏等我,我下了車,就同他們走上山去。山上的雪景真是可愛!屋上蓋著白被,樹上披著白衣,地上鋪著白毯,一切的一切,都是雪白的。我們四個人撐著洋傘,披著大衣,好像四隻黑螞蟻,在銀色世界裏麵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頂。到了門口,收了洋傘,脫了大衣,一走進去,就看見壁爐火光融融,牆上掛著碧綠的鳥不宿和血紅的天竹枝,鋼琴旁邊安置著一棵鮮豔奪目的聖誕樹。我還未坐下,師母出來歡迎。師母問我說:“你們中國人怎樣招待客人的?客人一到,你們怎樣做呢?”

我說:“客人一到,我們就泡一碗茶請他喝。”她說:“為什麼請他喝茶呢?”我說:“他從遠處走來,一定有點口渴,所以請他喝碗茶,解解渴。”我繼續說道:“我們喝茶和你們不同。你們放牛奶、白糖的。我們也不像你們把茶葉在茶壺裏煮得很濃的。茶一煮得太濃,就有點苦味;若是放了牛奶、白糖,茶味香氣都消失了。我們隻拿一點茶葉放在碗裏,用沸水衝上去,用碗蓋蓋住,不久茶葉漲大了,茶汁泡出了,碗蓋一開,香氣撲鼻,味兒鮮美,著實可口呢。”她聽了這樣一番泡茶的大道理,以後我每次去拜訪他們,她總是親自跑到廚房裏,泡一碗綠茶請我吃!我覺得這樣麻煩她,實在有點不好意思。她對我說:“你不要客氣,我要使你覺得好像在自己家裏一樣舒服呢!”那天,我們談了一息,就吃中飯。在美國聖誕節都要吃火雞的。我第一次在此地吃這種野味。吃飯時,隨便談談笑笑,他們問問我國的風土人情,我也學學他們的過節禮貌。飯後坐了一息,我就想告別。克氏夫婦看見我要告辭,似乎表示很驚奇,以為有什麼地方得罪了我!我以為他們隻請我來吃中飯的,所以吃了中飯,就預備走了。克先生說:“今天下大雪,我們的兩個小孩子要同你玩雪車去呢。”我說:“好極了。”兄妹二人就和我出去玩。我們每人帶了一輛小雪車走到山頂,伏在車上向前一撲,車子就溜下去了,一直溜到山腳下,再把車子拖到山上,又伏在上麵又溜下來。這是雪天美國兒童的玩意兒,那天下午我也做個兒童,平生第一次大玩其雪車。玩到四點鍾光景,我們三個人回到家裏吃點心,吃了點心,師母彈琴,先生唱聖誕歌《Holy Night》。他們原是德國人,所以用德文唱,據說這首歌原來是德國的詩人作的。我今天第一次聽德國人唱德文聖誕歌。他們還唱馬丁 路德作的德文歌,第一首非常優雅,第二首非常雄壯。德國人之愛好音樂,我在此地見到了。可惜我不會唱歌,又不會唱戲,不然這個佳節還要過得快樂呢!是晚我回到宿舍時,已萬家燈火了。

三、我的美國朋友

從前在巴爾的摩做過一任市長的,叫做胡珀(Hooper)。胡氏夫婦都很有學問,談吐非常優雅。他們有一次請我們中國學生去吃飯。我們一進門,他們就來招待我們,並且他們的三個女兒也出來招待,他們和我們一起吃飯。從前我在上海學的吃飯禮貌,現今用得著了。美國人吃飯,很講禮貌,況且今天在市長家裏呢!我就把學過的一點禮貌統統用了出來,博得市長夫婦的大大讚賞。他說我們中國到底是禮儀之邦。幸而我在上海學了一點,不然要大丟其臉了。市長家裏很講禮貌的。當初市長和我們坐在客廳裏正談話的時候,市長夫人進來歡迎我們。市長一見夫人進來,就立刻站起,表示敬意。我們看見市長站起來,也就一起站起來。那時我以為第一次看見主婦是要如此客氣的,以後就不必如此了。哪裏知道每次主婦進來,做男主人的都要站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