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國(1 / 3)

你們知道我怎樣苦中生長,度童年;隻知道我怎樣戰勝困難,努力奮發;隻知道我怎樣遊學海外,為國效勞。然而,你們亟須知道我回國後究竟研究些什麼學問,創辦些什麼事業;你們也亟須知道我怎樣教導人、幫助人,怎樣教養子女,怎樣處世接物。讓我來仔仔細細告訴你們吧!

我先講講回國後的幾種感想。

第一種感想是我國科學不及人。

1919年8月15日我回到祖國了。上次出國時我乘的是本國的“中國號”郵船,這次回國也乘本國郵船,不過不是“中國號”而是“南京號”,這兩艘船是姊妹船。我出國和回國都乘本國郵船,照理應當覺得很快樂、很光榮,但仔細想想,著實很慚愧。什麼緣故呢?那時我國隻有這兩條航海郵船,而且不是中國自己造的,是從美國買來的。美國嫌它們太小、太舊,賣給中國的。中國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經濟不發展,教育不普及,科學不發達,資源未開發,工業未建立。

我乘的那兩條郵船每條不過載重1,500噸,而歐美國家的郵船載重1.5萬噸的還不算大。“中國號”還是我國自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自己有航海郵船呢!親愛的小孩子,你們想想看,難道中國人真的沒有本事造船嗎?中國的造船技術原比西洋人高明得多呢!

近代西洋造船的技術恐怕到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候,要算發達到最高峰了。我們來看看那時的郵船究竟是怎樣的。哥倫布在1492年率領120人乘了3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向西出發,尋找到東方去的新航線。這三條船中,最大的叫做“聖馬利亞號”,本來是海軍提督的旗艦,據查,船長約36米。有記載說,哥倫布到了海地島,島上的酋長曾帶了衛隊200人到船上謁見哥倫布。到了第二次西航的時候,哥倫布的遠征隊共有17條帆船和大約1,500人,平均每條船還載不到100人呢!我們來看看中國在那時代有什麼造船的技術。你們不是聽見過鄭和下南洋嗎?鄭和是我國最著名的航海家。他有30年的海上生活,先後出使7次,經過的國家大小有40個。南海群島、印度支那半島、非洲東岸,他全到過。他發現了許多前人所未發現的航路,到過許多前人所未到過的地方。現在我們要問他究竟怎樣去的。

鄭和在1405年率領士兵2.78萬餘人,乘了62艘大船組成的船隊出航。這實是中國海軍破天荒的出征,也是曆史上的一次稀有的奇跡。至於那些船之大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大船有44丈長,18丈闊,可載500人,比哥倫布的海軍旗艦要長4倍,多載400人。

我們現在再問鄭和出征比哥倫布探險要早多少年呢?哥倫布第一次航海是在1492年,鄭和下南洋是在1405年,兩個年代相差87年。這證明我國的造船技術比起西洋來不知要高明多少呢!何以到今天,我們自己不會造,反而要乘別人不要的郵船呢?原因很多。原因之一是科學不及人,當年鄭和乘的大船不是機器造的,是人工造的,而“中國號”和“南京號”雖然很小,但是用機器造的,現今的大輪船、大兵艦都是鋼鐵的機動船。中國沒有新的科學,沒有新的造船技術,沒有造船的鋼鐵,那種人工造的大船到底敵不過機器船呢!

第二種感想是我國人多駝背。

“南京號”船身很小,吃水很淺,一直可以駛進黃浦江。船一進黃浦江,我就很高興地站在甲板上瞭望江邊的同胞,船慢慢兒駛近碼頭時,江邊的同胞漸漸呈現在我的眼前了。船駛得愈近,他們的行動看得愈清楚了。起初我以為他們都站在岸上不動,仔細看看,他們都在動著,有的駝著背望著我們,慢慢兒走來;有的拖著腳跟一步一步地沿著江邊走。我仔細看了之後,一種感想油然而生:我國為什麼這麼多人駝背呢?為什麼許多人走起路來無精打采、拖遝迂緩呢?我在美國住了5年,見到的美國人駝背的很少,走起路來一般都是頭豎立,背筆直,眼睛看前,胸部稍向前傾,步履輕快。

後來到了南京高等師範教書,我就把駝背的問題加以研究。我國人駝背的原因大約有下列幾種:

(一)缺少運動。遊戲在中國素來是一件不正常的活動,在古書上不是說過嗎,“勤讀書,戲無益”。兒童若要遊戲,做成人的就會罵他“好頑皮”。兒童若到了16歲就變成“小大人”了,“遊戲”二字完全談不到了,什麼戶外運動,連夢也夢不到了。要曉得一個人沒有運動,整天在室內讀書、工作,哪會挺胸直背呢?運動時,背是必須要直的,胸是必須要挺的,比方我們玩籃球、玩排球,我們不能駝著背、彎著腰去玩的。所以,缺少運動是駝背的主要原因。

(二)椅凳不適宜。我國舊式的椅凳實在太不舒適了。我小時在家裏坐的方凳、長凳,不是太高就是太狹,懸空坐在上麵,非要駝背彎腰不可。至於有背的椅子呢,坐起來,不是可靠著椅背嗎?椅背是靠不著的,中國舊式椅子的背是筆挺的,你若靠著椅背坐,那是最不舒服了,坐上去總是不靠著椅背的,結果,背必定要駝,腰必定要彎的了。

(三)看書的姿勢不正確。小孩子,看書的姿勢應當是怎樣的,你們現在可知道嗎?書要看得清楚的話,眼睛的視線與書麵必須成一直角。你們若把書平攤在桌子上,你們必須把頭低下去,使兩眼的視線與書麵成一直角,方能把書看得最清楚。但你們的背脊必定要彎曲才行!你們哪裏能夠長期正襟危坐、挺胸豎背呢?所以最衛生的看書方法是要把書用架子或別的書籍擱起來看,這樣你們不必將頭低下去看,也用不著駝了背、彎了腰向前傾斜了。

看書的姿勢在中國竟變成一種駝背的姿勢。中學生比小學生看書看得多,所以中學生患駝背的也比小學生來得多;大學生比中學生看書看得多,所以大學生患駝背的也比中學生來得多。當時我研究這個駝背問題的時候,就有一種感想,什麼感想呢?中國的學校產生了兩種毛病:一種近視,一種駝背。駝背近年來恐怕少一些,因為學生喜歡運動了,但近視恐怕比以前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