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暴風驟雨——改變世界格局的政治革命(1 / 3)

政治革命是順應曆史潮流的階級推翻阻礙社會前進的政治統治,以一種政治製度代替另一種政治製度的激烈變革。政權問題是一切政治革命的根本問題,它決定著政治革命的發展方向和政治革命的對內對外的方針政策。國家政權從一個階級手裏轉到另一個階級手裏,是政治革命勝利的根本標誌。

革命是曆史的火車頭,是社會進步和政治進步的強大發動機,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盛大節日,它不僅能推翻反動的上層建築,消滅落後的生產關係,推動曆史的前進,而且能教育群眾、鍛煉群眾,並造就一大批革命的領袖。

▲美色的誘惑:愷撒拜倒在石榴裙下

尤利烏斯愷撒(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4年),古羅馬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演講家。愷撒出身貧寒,15歲喪父,但年輕時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修辭學和詭辯學,膽識過人,有著遠大的誌向和抱負。

克莉奧帕特拉七世(公元前69—前30),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位女王。她才貌出眾,聰穎機智,擅長手腕,心懷叵測,一生富有戲劇性。特別是卷入羅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渦,同愷撒、安東尼關係密切,並伴以種種傳聞逸事,使她成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的著名人物。麗奧佩特拉是亞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後托勒密王朝冊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長子托勒密和她共同執政,統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麗奧佩特拉登上王位。克麗奧佩特拉在古埃及無疑是一位焦點人物,在後人的記述裏,這位埃及絕世佳人憑借其傾國傾城的姿色,不但暫時保全了一個王朝,而且使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君王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願地為其效勞賣命。但丁、莎士比亞等都將這位傳奇女人描述為“曠世的性感妖婦”;而蕭伯納也稱她為“一個任性而不專情的女性”。克列奧帕特拉七世是埃及國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列奧帕特拉五世的女兒,生於公元前69年,從小在驕奢淫靡的宮廷中長大。公元前51年其父去世,留下遺囑指定克列奧帕特拉七世和她的異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公元前63~前47年)為繼承人,共同執政。但他們兩人因派係鬥爭和爭奪權力而失和。克列奧帕特拉七世於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亞曆山大裏亞後,在埃及與敘利亞邊界一帶聚集軍隊,準備攻入埃及。

此時,適逢愷撒追擊龐培來到埃及,對埃及的王位之爭進行調停。克列奧帕特拉七世得此消息,乘船於夜間潛入亞曆山大裏亞,以毛毯裹身,由人抬到愷撒房門前。克列奧帕特拉七世突然出現於愷撒麵前,使愷撒又諒又喜。她很快就成了他的情婦。而托勒密十三世卻在對愷撒的亞曆山大裏亞戰爭中遭到失敗,溺死於尼羅河。克列奧帕特拉七世依恃愷撒,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埃及實際的統治者。而在名義上則按照埃及的傳統,與另一異母兄弟托勒密十四世(約公元前59~前44年)結婚,共同統治埃及。為了取悅於悄撤,克列奧帕特拉七世百般逢迎,盛宴款持,陪伴他乘坐遊船溯尼羅河而上,觀賞風光。不久,愷撒因戰事去小亞細亞,後轉回羅馬。其時,克列奧帕特拉七世為愷撒生下一子,取名托勒密·愷撒或愷撒裏昂。

公元前45年,克列奧帕特拉七此和托勒密十四世一起應邀前往羅馬,備受殊榮,住在第伯樹對岸的愷撒私人宅邸。愷撒實踐誓言,在羅馬建造了一座祭祀其尤利烏斯族係祖先的維納斯的神廟,還把克列奧帕特拉七世的黃金塑像豎立在女神之旁。

愷撒掌握了羅馬的政治、軍事、經濟、財政及宗教大權,開始了他的軍事獨裁統治,共和製進一步遭到破壞。元老院作為共和國時期的權利中心之一,曾經在社會成分和組織過程中起到調和矛盾穩定政局的作用,並使羅馬成為稱霸歐亞非大陸特別是環地中海地區的軍事強國,而此時元老院已經風光不再。

愷撒的獨裁統治,引起了以秉承共和製為傳統的元老院貴族的極大不滿和仇視。為了維護自身岌岌可危的權力與地位,公元前44年,以布圖斯和卡西約為首的元老院議員在議會刺殺了愷撒,愷撒身中23刀倒在其前政敵龐培塑像的腳下。

▲妙計良策:居魯士壯大波斯王國

公元前3世紀以前,中東地區一直是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心,這一地區的發展沿著從城邦到地區性王國到洲際大帝國的軌跡前進,波斯帝國是上古中東諸文明的集大成者,作為曆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它的出現也是世界曆史的一個篇章的總結。它的創立者居魯士以其一生不斷的征戰、征服和他對被征服者的寬容而在曆史上留下濃重的印記。

在公元前7世紀的伊朗高原上,生存著兩個同文同種的部落群體,分別為米底和波斯。米底首先強大起來並建立了國家,並在公元前612年夥同新巴比倫王國一起滅掉了曾經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波斯也成了它的附庸。

正當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正在享受著作為一個大國國王的無上權威之時,卻突然被一個惡夢所震撼:他的已嫁給波斯首領的女兒將生出一個奪取自己王位、滅亡自己國家的亞洲霸主。不久,他的女兒便生出一個男嬰,就是居魯士。阿斯提阿格斯命令手下將居魯士處死,但在一對奴隸牧人夫婦的保護下擺脫了大難,並被這對夫婦撫養成人,直至回到波斯繼承首領之位。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首領,並統一了波斯10個部落。剛剛獲得統一的部落聯盟通常具有極強的擴張性,而在一個傑出的首領領導下更是如此。居魯士將他的第一個攻擊目標對準了他的外祖父之國。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義反抗米底。為了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他命令全體波斯人帶鐮刀集合,讓他們在一天之內將超過3公裏見方的土地開墾出來。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後,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後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綿羊、山羊和牛,並準備了酒和各種美食犒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是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聽到大家都選擇了後者,居魯士說:“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享受無數像今日這般的幸福;如果你們不肯聽我的話,那就要受到無數像昨天那樣的苦役。”波斯人奉居魯士為領袖,起兵攻打米底。

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於攻克了米底都城,曆史上以這一年作為波斯帝國的建國之年,正式建立了波斯帝國。居魯士屬於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創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在此後的幾年裏,居魯士又征服了埃蘭、帕提亞、亞美尼亞等小國。當時的西亞除了米底之外,還有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和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兩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大國。波斯的崛起打破了西亞的勢力均衡局麵,使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感到寢食難安,他拉上了一班盟友,包括小亞細亞諸城邦和希臘的斯巴達城邦等,決定“教訓”一下波斯這個他眼中的暴發戶,埃及也站在他的一邊。公元前547年,克洛伊索斯率大軍進攻波斯的卡帕多細亞,居魯士派軍援救,在波斯一方略占優勢的情況下迫使克洛伊索斯退軍。

在這種情況下,居魯士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轉守為攻,不給對方以喘息的機會,直逼呂底亞的心髒地帶。在進攻過程中,居魯士祭出了秘密武器——駱駝軍,因為馬害怕駱駝,呂底亞的騎兵很快潰敗,被迫以步兵應戰。波斯軍隊攻入呂底亞都城薩迪斯,滅掉了這個號稱尚武的國家,並乘勢滅掉了與呂底亞結盟的小亞希臘諸城邦。

此後一段時間,居魯士轉頭向東發展,征服了中亞南部包括今阿富汗一帶的地方。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將矛頭指向了新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是西亞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方,也是當時著名的“糧倉”,但其民比較文弱怯戰,曆史上遭到四鄰侵略遠多於向外擴展。如果說與呂底亞的戰爭充滿了驚險血腥的話,對新巴比倫王國的戰爭則意外順利,一路綠燈,很快就占領了大名鼎鼎的巴比倫城。地中海東岸地區也隨之歸附波斯帝國。居魯士隨後將波斯帝國的首都遷到巴比倫城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成為\\\"宇宙四方之王\\\"。

麵對在短期內建立起來的帝國大廈,居魯士沒有過多地將自己的個人意誌和欲望強加於被征服地區。與他之前的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的尼甲布尼撒相比,他的確是非常寬容的。他在被征服地區實行寬鬆的自治政策,除了承認波斯帝國的最高統治特權之外,各地舊有的法律和統治機器都被保留了下來,米底、呂底亞、巴比倫的貴族仍然保有原來的特權。在宗教方麵,他每到一地就到當地的神廟拜祭,安撫祭祀貴族,保護他們的特權。他最廣為傳頌的事跡是允許被新巴比倫王國強行遷徙至巴比倫境內的猶太人返回家園,並支持他們重建被毀的耶路撒冷猶太教神廟,並因此被《聖經》稱為“上帝的工具”。居魯士以強大武力為後盾的地方寬容政策,成為波斯帝國立國的指導思想被他的後繼者們貫徹下去,使這個看來鬆散不鞏固的軍事行政聯合體居然延續了兩百多年之久。

▲你爭我搶:羅馬三巨頭的政權同盟

公元前60年,隨著龐培、克拉蘇以及愷撒權利的增長,元老院的存在已經成為他們行使權利的嚴重阻礙,出於政治目的的考慮,龐培、克拉蘇和愷撒結成聯盟,完全拋開元老院,史稱“三頭同盟”。為了鞏固與龐培的關係,愷撒把自己的女兒尤莉婭嫁給龐培。這種政治聯姻鞏固了他們的關係,使他們互相支持,甚至使愷撒從龐培那裏得到一支軍隊,在龐培的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58年擔任高盧總督。蕩平高盧的戰爭,可以說是愷撒成功的起點,愷撒的軍事指揮才能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的表現。剛到高盧,愷撒僅以為數不多的軍隊打敗由赫爾維提亞人組成的36萬人的軍隊。獲勝後,愷撒率軍繼續北上,羅馬軍隊所到之處戰火連綿。公元前57年進攻比爾格部族聯盟,愷撒殺死6萬比爾格人。公元前53年,高盧卓越的軍事領袖維奎格托裏克組織軍隊與羅馬軍隊進行決戰,愷撒分析戰局後決定修建圍牆圍困維奎格托裏克的據點阿萊西亞城。在愷撒的圍困下,阿萊西亞糧草用盡,其領袖維奎格托裏克請求愷撒接收城內婦孺以免她們餓斃,遭到愷撒的拒絕。後來走投無路的維奎格托裏克隻身來到愷撒的軍營表示願意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全城軍民的性命。後來維奎格托裏克被押解到羅馬,因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處決,而請求原本十分賞識他的愷撒賜他自盡。至此,愷撒在高盧戰爭取得了完全勝利。愷撒征服高盧,對羅馬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高盧所掠奪的財產和在征戰中磨練出來的這一支精銳而且忠實的軍隊,為以後愷撒的軍事獨裁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保障。愷撒的勝利使元老院感到極度的恐慌,他們把愷撒看作第二個蘇拉,同時也使龐培與愷撒的聯盟產生裂痕。公元前54年,愷撒的女兒尤莉婭因難產去世,這就宣告了龐培與愷撒這種本身就十分脆弱的政治同盟徹底瓦解。元老院召開緊急會議,把軍權授予龐培攻擊愷撒的部隊。這時愷撒的代言人安東尼抵達羅馬,向議會澄清事實。並在元老院外的廣場向羅馬市民演講,使愷撒受到羅馬市民的支持與同情。這使元老院更加恐慌,於是一場新的內戰開始了。

經過激戰,愷撒率軍橫渡盧比孔河進入羅馬並受到羅馬市民的熱烈歡迎,龐培和元老院貴族逃往希臘組織軍隊準備東山再起。公元前48年,愷撒在法薩魯戰役中擊敗龐培的軍隊,龐培逃往埃及。當時埃及處在托勒密王朝統治之下,後來國王去世,指定女兒克裏奧帕特拉為埃及國王。攝政王樸典納廢黜克裏奧帕特拉立王子托勒密十二世為埃及國王。樸典納為討好愷撒殺死龐培,並將龐培的首級和戒指送上,憤怒的愷撒隨即滅亡埃及,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裏奧帕特拉出於政治目的與愷撒聯姻。至此愷撒掌握了羅馬的政治、軍事、經濟、財政及宗教大權,開始了他的軍事獨裁統治,共和製進一步遭到破壞,這為羅馬後來的君主專製製度奠定了基礎,直到後來愷撒的繼承人屋大維建立羅馬奴隸製帝國。元老院作為共和國時期的權利中心之一,曾經在社會成分和組織過程中起到調和矛盾穩定政局的作用,並使羅馬成為稱霸歐亞非大陸特別是環地中海地區的軍事強國,而此時元老院已經風光不再。“那些在共和國發展的顛峰時期構成元老院基本權力的東西,在君主製中已大部分喪失,因為它們被君主的權利所吸收。”(朱塞培·格羅索《羅馬法史》中國政法大學1994年版)元老製度作為共和製的象征和堡壘,其二者是緊密聯係息息相關的,元老院權力的喪失,標誌著羅馬共和國終於壽終正寢了。生活在同一時代的西塞羅說:“共和國之火熄滅了。”身為元老院議員的西塞羅與當時柏拉圖以及亞裏士多德政治學說相左,他堅持共和派的共和主義主張,反對獨裁專政,受到當權者的迫害,後來被安東尼殺死。但是作為羅馬在這一曆史轉形期唯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人物,他在西方政治法律史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愷撒的獨裁統治,引起了以秉承共和製為傳統的元老院貴族的極大不滿和仇視。為了維護自身岌岌可危的權力與地位,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布圖斯和卡西約為首的元老院議員在議會刺殺了愷撒,愷撒身中23刀倒在其前政敵龐培塑像的腳下,曾經力阻愷撒赴會的嘉佩蓮娜伏在她丈夫的屍體上悲痛欲絕。愷撒死後,歸於和平的羅馬再度陷入戰亂,刺殺愷撒的元老院議員認為刺殺愷撒可以得到人民的擁護,然而事與願違,人民隨痛恨獨裁,但對元老院的行徑更為憤慨。刺殺愷撒的凶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活過三年,均死於非命。布圖斯和卡西約兵敗自殺,戰勝共和派後安東尼和克裏奧帕特拉相愛並回到埃及,後來在亞曆山大裏亞戰役中被愷撒的義子和繼承人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裏奧帕特拉雙雙自刎。愷撒的妻子嘉佩蓮娜未有再婚。

愷撒的繼承人屋大維結束了羅馬長達15年的內亂,重新統一了羅馬,並於公元前27年被封為“奧古斯都”,建立了以共和製為外衣的君主專製製度,這為羅馬奴隸製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從此羅馬進入了奴隸製帝國時代。

▲上下其手:屋大維改共和製為帝製

羅馬內戰的結果是屋大維最終獲勝並開創了朱裏亞·克勞狄王朝,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羅馬內戰的結束是羅馬共和國解體和羅馬帝製全麵建立的標誌。

公元前146年,羅馬進入晚期共和國時期。這一時期羅馬出現全麵危機,奴隸起義風起雲湧,平屏蔽詞語動一浪高過一浪,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極其尖銳和複雜。這種危機的集中表現形式是政體危機,也就是說,由於奴隸製發展達到高峰,共和製統治形式已經過時,帝製的建立是適應奴隸製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由於羅馬共和國已為元老貴族盤據壟斷,改製之爭阻力極大,延續甚久,流血甚多。公元前133—前121年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遭到元老貴族的猛烈擊,並在失敗後遭到反動貴族的瘋狂屠殺。這次改革雖然失敗,但卻揭開了羅馬內戰時代的序幕。元老貴族既已首先使用暴力屠殺群眾,以後當會變本加厲大開殺戒,而反元老勢力也會以兵戎相見,由內爭轉入內戰。此後反元老勢力仍繼續改革派的傳統,發出了平屏蔽詞語動的號召。但反元老鬥爭所擔負的曆史使命卻不是平民要求的平分土地、維護小農之類,而是打擊元老貴族、改變共和體製、建立軍事獨裁和皇帝統治的羅馬帝國。正是在晚期羅馬共和國危機重重、內部鬥爭不斷激烈的形勢下,湧現出了眾多的英雄人物。

愷撒死後,安東尼成為愷撒派主要頭目,他出兵鎮壓了因愷撒葬禮而引發的平民和奴隸暴動。由於安東尼領導下的愷撒派缺乏對奪權鬥爭的統一籌劃,以“羅馬散文泰鬥”西塞羅為首的元老院的地位有所增強。加之這時愷撒的養子屋大維、一位年僅18歲的青年突然步入羅馬政壇,也給元老院以可乘之機。屋大維是愷撒的甥孫(其姊之孫),在愷撒遺囑中被定為繼承人,得其遺產四分之三。安東尼和愷撒派的將領對這個從外地聞訊趕來奔喪的青年人相當輕視,然而屋大維卻非同凡響,膽略兼備。他知道愷撒的聲望和財產已成為自己的有力武器,遂大加利用,收攬人才,擴充實力,拉攏民眾,居然頂住安東尼的排擠打擊而自立門戶,西塞羅和元老院也從此對他另眼相看,並利用他對抗安東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