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市驕傲——建築史上的奇葩(1 / 3)

世界古代七大建築奇跡通常是指: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土耳其的月亮神阿泰密斯女神廟、位於地中海的羅得島太陽神銅像、亞曆山大燈塔、希臘奧林匹克的宙斯神像、土耳其國王摩索拉斯陵墓。但是,由於地震、人為破壞等原因,這七大奇跡,除金字塔依然屹立外,其餘均已毀壞。因此在此基礎上,隨後又產生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說。

這些建築被稱為建築史上的奇葩,它們到底凝聚了設計者怎樣的智慧?本章帶您了解這些曆史上的建築奇跡。

▲盛極一時:超大規模的阿耳忒彌斯神廟

阿耳忒彌斯神廟位於土耳其以弗所,瀕臨愛琴海,是土耳其著名古代建築遺跡,堪稱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

神廟大約在公元前652 年初建,當時是木結構。第二次修建時,采用石料建築。第三次重建於公元前570 年,共花了10 年時間。當時以弗所是個龐大富有之邦,聘請了著名的古希臘建築師, 造成了古代亞洲的第一個愛奧尼亞式石柱廟宇。公元前550 年,呂底亞國王克勒索斯再次進行修建, 斷斷續續地進行了100多年才告完成。第三、第四次修建奠定了神廟的規模,從此聞名遐邇。

阿耳忒彌斯神廟是一座長方形白色大理石建築,長125 米,寬60 米,高25 米,占地麵積6300 多平方米。廟宇的回廊有137 根圓柱, 全用大理石雕成,每根圓柱高約20 米,底部直徑為1.59 米,柱石千姿百態, 整個建築看上去儼然是一個廊柱之林,給人一種莊嚴、恬靜、和諧的感覺。大理石圓柱的柱身下部均有形態各異的人物浮雕,造型優美,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柱頂盤由一個帶有3 個盤座麵的框緣組成,盤座麵上裝飾著一排花邊似的齒飾,在框緣上麵是刻有四輪戰車的浮雕, 細致精巧,精美異常。神廟於公元前356 年被焚毀。後在亞曆山大王的幫助下,按原建築式樣重建, 更加富麗堂皇。在漫長的歲月中,阿耳忒彌斯神廟屢遭洗劫,變得滿目瘡痍。然而人們從現在殘存的建築物地基和石柱遺跡中,依然可以想見它當年的雄姿。

19世紀後半葉人們的一次偶然的發掘才使它重新為世人所知曉。考古學家們用刷子而不是鐵鏟在這裏工作了多年,才終於確認這就是《聖經》裏曾經提到過的那座著名城市以弗所的遺址。傳說聖母瑪麗亞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由聖保羅及耶穌的門徒帶領來到以弗所附近的山上安度晚年。時間大約是在公元34~45年間。

現在,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除了殘垣斷壁什麼也沒有,那個在古希臘時期盛極一時的城市早已被時間蠶食,它的肢體像一具遠古生物殘缺不全的骨骼化石,散落一地。而當年,這座臨海依山的港口城市曾是多麼的美麗和富庶,那旖旎的風光使它成為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無數的觀光客慕名從各地趕來一睹它的美麗景色,同時也朝覲和貿易,給它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經濟實力的增強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也逐年增加,最強盛的時期,居住在以弗所城裏的人口達到了30萬之多。想想當年,這裏該是何等的繁華,海麵帆影點點,港口萬船待發,大街小巷車如流水,馬似遊龍。

總的說來,以弗所是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宗教興盛。在遙遠的古代,人們不管富裕還是貧窮,都有著共同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對神的信仰與敬畏。因此修建一座大型的神殿用以祭祀人們心中至高無上的神靈便成為這座城市的人們急切的渴望。

阿耳忒彌斯神殿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了。當各地前來朝覲的人們絡繹不絕、與日俱增的時候,以弗所人終於發現他們原先建造的那座聖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祭祀的需求了。因為虔誠,因為爭先恐後,香客之間還會不時發生一些摩擦,因此修建一座大型神殿成為當務之急。很快,修建神殿的計劃就得到了呂底亞王國克羅伊斯國王的支持,這位財富如山的君王遠近聞名,他一向熱心宗教事業,為此他慷慨解囊。希臘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們也因此獲得了一個一展身手的大好機會,於是,一座希臘藝術與亞洲財富相結合而孕育的建築傑作誕生了。

那是大約公元前550年的事情,以弗所人在他們原先建造的那個簡陋的聖壇的位置上開始了這座被稱為阿耳忒彌斯神殿的大型工程的建設。神殿由希臘建築師車西夫若恩設計,當時希臘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亞斯、坡留克來妥斯和克列休拉斯等也參與到了這一宏大的工程當中,神殿中的許多技藝精湛的青銅雕像和阿耳忒彌斯神像也出自這幾位藝術家之手。

▲最美的古代遺跡:摩索拉斯陵墓

摩索拉斯陵墓這座偉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築高達135英尺,由兩名希臘設計師設計,外麵裝飾以奇異的雕刻花紋。甫一建成就聲名遠播。

摩索拉斯陵墓位與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麵積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一架古代戰車。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陵墓的其中一邊。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占,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摩索拉斯陵墓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摩索拉斯陵墓的資料,令我們對摩索拉斯陵墓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摩索拉斯王陵(The 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坐落於小亞細亞西南部哈利卡納素斯(今土耳其),市中心的大廣場。埋於陵墓內的人,是公元前四世紀中葉波斯帝國屬地卡裏亞的總督摩索拉斯(Mausoleum)。

關於摩索拉斯王,人們對他的了解,僅止於他精力充沛,喜好戰爭,曾經征服羅德斯島,短短時間就成為邦國的領主。

陵墓共分四層,基壇為六階,以希臘運來的白色大理石建造,底部為長方形,麵積是40米(120呎)乘30米(100呎),高45米(140呎),其中建築物被高20米墩座牆圍住,四周的放著騎在背上的戰士雕像,墩座上方,排列著36根高12米以愛奧尼 式建造的金白色大理石圓柱,在圓柱與圓柱間,以男神和女神的立像裝飾,圓柱的上方,放著台輪;上方是極其傾斜高7米的金字塔,塔頂以鍍金的青銅駟馬二輪戰車裝飾;而墓內矗立著毛索羅斯王和阿爾特米亞女王的大理石雕像。

據說所有雕塑均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伯亞克西斯(Bryaxis)、李奧查理斯(Leochares)、史卡帕斯(Scopas)和提莫西亞斯(Timotheus)分別負責陵墓的一邊。古代作家常說摩索拉斯王陵,像銀白雲團高懸城市上空。

摩索拉斯王陵與阿爾特米斯月神廟不同,雖然建造曆造高達一千五百年以上,仍舊傲然? 立在世。直至15世紀初,十字軍認為哈利卡納素斯是一個重要戰略位置,決定建造巨大的聖彼德要塞,而建造要塞的材料就是陵墓的的石材;他們將所有陵墓內外裝飾嵌入要塞的城牆內,令整個陵墓幾乎不留痕跡。

1859年,英國考古學家查理士。牛頓爵士對著名的毛索羅斯王陵墓展開發掘,並將幸存的石獅雕像、圓柱及人像的碎片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特別室內。

繁榮的哈利卡納素斯城,現在不過是一個寂寞的小漁村而已,人們已經不能指出那座美麗摩索拉斯王陵的所在地,甚至沒有人知道曾經有這麼一座宏偉的建築物矗立於此。雖然市內中央廣場的遺跡依然存在,卻沒有任何痕跡確認此地曾有陵墓,有的隻是四處雜生的野草罷了!

這座陵墓是非常有名的古建築,人們都競相模仿;但仿造者卻無法告訴你當初陵墓為何有名?

按照希臘標準,陵墓並非大建築,甚至也不是特別精美,甚至在希臘審美觀下,是一座相當醜陋的建築物。但為何成為奇觀?

答案必須在希臘古文記載中尋找,記得摩索拉斯那段銘文嗎?‘我是摩索拉斯?卡裏亞王,我躺在博德魯姆墳塚下,裝飾著獨一無二的人與馬大理石雕像。’其聞名之處是它的雕刻;存放在大英博物館的摩索拉斯王陵遺跡中,有世界上古老希臘像的雕刻碎片,是栩栩如生的真實人像,既高貴壯實、又偉大;這是第一次活生生的男女雕像,而不是天神站在閃閃發光的大理石柱上;彷佛建造者在告訴訪客,這些人就是你。這就是陵墓成為奇觀的原因,讓神奇都會市民昂首闊步而行。而‘Mausoleum’一詞更被現代人解作陵墓之意。

▲完美的藝術典範:奧林匹亞城的宙斯像

宙斯神殿是希臘的宗教中心,由城邦和平民送來的祭品種類很多。幾百年來,一直在露天神壇叩拜宙斯。神壇據說是用獻給宙斯的各種祭品的灰燼造的。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470年,公元前五世紀由當地建築師伊利斯人李班(Libon of Elis)監建一座宏偉的廟宇,作為宙斯神殿,並於公元前456年完成,廟前廟後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島的大理石雕成,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菲迪亞斯(Phidias)負責。

廟內西邊人字形簷飾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風格。當時是為了神殿需要雅典式的雕像,抑或由於菲迪亞斯的聲譽遠播,建築廟宇的人特別請他到奧林匹亞擔任雕刻工作,現在無從查考。

宙斯神殿本身是采多利克式(Doricorder)建築。表麵鋪上灰泥的石灰岩,殿頂則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34條高約17公尺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石柱支撐著,麵積達41.1公尺x107.75公尺。廟前廟後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島的大理石雕成。廟內西邊人字形簷飾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風格。這麼建造,天上宙斯大神是否喜歡?據說菲迪亞斯建造雕像時,曾親到奧林匹斯山問宙斯神,而大神以降下霹靂閃電,打裂神廟鋪道作回答。至於神殿主角“宙斯”,采用了所謂‘克裏斯裏凡亭’(chryselephantine)技術,是在木質支架外加象牙雕成的肌肉和金製的衣飾。寶座也是木底包金,嵌著烏木、寶石和玻璃,曆時八年之久才完成。

在旅行家沙尼亞斯巴(Pausanias)的\\u003c希臘遊記\\u003e一書中,曾對宙斯神像作了詳細的描述,書中記載:“宙斯神主體為木製,身體裸露在外的部份貼上象牙,衣服則覆以黃金。頭頂戴著橄欖枝編織的皇冠,右手握著象牙及黃金製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則拿著一把鑲有各種金屬打造的權杖,杖頂停留著一隻鷲”。至於他的寶座,神像頭上與頭後,雕著“典雅三女神”和“季節三女神”(春、夏、冬)雕像;腿和腳飾有舞動中的勝利女神與人頭獅身史芬克斯,希臘其他諸神裝飾,底部寬6.55公尺、高1公尺,而神像約高13公尺,相當於四層樓高的現代建築。神像身後掛著由耶路撒冷神廟劫掠得來的神聖布幔。菲迪亞斯更精密地規劃四周變化,包括由神廟大門射向雕像的光線,為了令神像的臉容更為美麗光亮,更於神像前建造一座極大而淺,裏麵鑲了黑色大理石的橄欖油池,利用橄欖油將光線反射。矗立期間更有工人前來擦拭象牙,稱為“菲迪亞斯拋光工人。“。

宙斯像的構成材料,年代背景以及裝飾用的雕像,都能詳細說明,但是菲迪亞斯的作品風格卻很難確定。根據古代文獻記載,菲迪亞斯雕塑神像的技術達到巔峰,能使神像具有高不可攀的莊嚴氣概。特別是宙斯像,能夠在普通的宗教形象外,增添了獨特的性格。為了要找出這句話的真正涵義(菲迪亞斯神像雕塑的原作至今已全部遺失),多年來,專家學者曾對菲迪亞斯神像的複製品作過個別研究,希望能找出其中共同的特點。他們特別注意雅典巴特農神殿的裝飾雕像,據說菲迪亞斯曾經負責監製這些雕像。當然,現在很難斷定,菲迪亞斯曾親手雕過哪一件雌像﹔因為他既要擔任監製工作,而且要負責雕塑神殿內的阿西娜巨像,一定非常忙碌,不過,很可能所有雕像的設計和全部風格都由菲迪亞斯一人決定。最接近菲迪亞斯風格的作品,可能是廟內東邊橫飾帶上的神像,隻是規模不同而巳。這些神像,在早期的嚴肅風格與後期輕鬆及精巧的風格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

雖然宙斯神像已消失於世上,但他卻以另一方式至今猶存,偉大的宙斯臉孔了變成東正教的全能基督像。在伊斯坦堡科拉的聖方濟各小教堂內,頂端寶座上坐著的就是化為基督的奧林亞宙斯神。這尊異教神祗究竟如何轉化為代表基督形像?考古學家估計有幾種原因,第一,奧林匹亞神像本身就是極其完美的奇觀;第二,神像代表最高神性幾乎已達千年之久。

▲向太陽神致敬:羅德斯巨型雕像

羅德島的多利安人民謹以此高聳入雲的銅像獻給您,太陽神,以紀念他們平息了戰爭的狂濤並用從敵人手中奪來的戰利品榮耀了他們的城市。他們不僅在海上而且在陸地上,點亮了自由的火炬。 ——太陽神巨像上的提辭

羅得島太陽神銅像(Colossus of Rhodes)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約建於公元前200年。

希臘的羅德斯島是愛琴海通往地中海的門戶。2000多年前,島上有一個繁華的港口——羅德斯港。這裏的商業十分發達,穿梭往來的商船每天都擠滿了航道,一派熱鬧興隆的景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商業利益使羅德斯島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著名德羅德斯島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