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拿破侖的一名私人秘書身染重病離職休息,需臨時招募一名“書寫漂亮”的秘書以做幫補,消息傳出,人們展開激烈的競爭。結果,陸軍部長辦公室的S先生被選中。突如其來的好運使他激動莫名,在同事們的一片歡呼聲中,這位幸運兒穿戴得整整齊齊到杜伊勒利宮就職去了。
送走了S先生後,大家對他的飛黃騰達羨慕不已,尚在談論之際,辦公室的門突然被人撞開了,S先生喪魂落魄地出現在大家麵前,帽子丟了,手套不見了,頭發亂七八糟,四肢直打哆嗦。在眾人驚訝萬分的目光中,他訴說了剛剛在杜伊勒利宮的遭遇。
原來,S先生入宮後,拿破侖打量了他一番,便叫他坐在靠近窗口的椅子上,然後就在房裏大步地走來走去,指手畫腳,不時地從嘴裏迸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詞語。初來乍到的S先生以為皇帝心緒不佳,嘴裏嘟噥的東西與已無關,因此,並不注意聽,隻是屏住呼吸偷偷地用目光注視拿破侖的一舉一動。過了約半小時,突然,拿破侖大步流星地朝他走來,說:“給我重述一遍。”什麼也沒有記下的S先生張口結舌,一下子驚呆了。拿破侖見紙上一片空白,頓時像獅子般暴跳如雷,怒吼連聲。年輕的S先生被嚇破了膽,連秘書的椅子還沒坐熱,就連滾帶爬地逃離了杜伊勒利宮。他一連5天臥床不起,此後,直到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逝世多年,S先生每每從遠處眺望宮殿的圓屋頂時,仍心有餘悸,全身禁不住輕輕顫抖。
對付拿破侖的口授,跟隨他多年的首席秘書凡男爵卻有一套辦法。拿破侖口述時,有時含混不清地自言自語,有時又前言不搭後語地斷斷續續,雜亂無章。對此,凡男爵的辦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聽多少記多少,恰當地留下空白,以跟上說話人的思路,一俟口授中途停止或最後結束,就趕緊整理殘缺不全的草稿,絞盡腦汁地反複琢磨皇帝話語的含意,填補空白,組合句子。整理完畢,便交給拿破侖。
此時,他若抖抖紙張,簽上名字,把文件往凡男爵的桌子上一扔,說一聲“發出去!”那麼,口授記錄工作便算是大功告成了。
更令秘書叫苦不堪的,是拿破侖那非凡的精力,那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如有一次拿破侖想在楓丹白露籌建一所學校,曾一口氣口授了共計517項條款的詳細計劃。平時,拿破侖習慣於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而在每次戰役期間,他白天忙個不停地處理軍政大事,晚上稍稍休息一會兒,待到淩晨一兩點鍾,便起床閱讀戰報和情報,思考問題,並立即就當天的軍事行動做出決定。據史載,1806年秋對普魯士作戰期間。有一天,拿破侖除了外事活動外,竟連續口述了102項命令和指示。
拿破侖如此工作,當然忙壞了他身邊的秘書們。作為秘書,無論何時何地、在何種情況下,他們都必須隨時恭候在桌邊,等待命令,工作之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有時累得精疲力竭,即使累得連眼皮都睜不開,也得打起精神支撐住,小心翼翼地幹,因為他們深知拿破侖的脾性。一天晚上——那是一場鏖戰之後——凡男爵幹完活,兩眼睡意朦朧,一鑽進帳篷就倒下睡著了,自以為躺在行李袋上。醒後才知道,晚上枕的軟綿綿的東西,竟是剛剛死去的一具屍體。
有一天,拿破侖的情緒很好,高興地捏捏秘書的耳朵,對他說:“你也會永垂不朽的。”的確,拿破侖說得不錯,那些和他一起生活工作過的人,後來很多都由於他的緣故而名垂青史。當拿破侖的秘書實在是一項可怕的差使,榮譽雖高,但是沒有多少人願意並且能夠幹到底的。
▲尼克鬆的私人檔案
美國國家檔案局最近公開一批尼克鬆擔任總統時期白宮儲存的檔案。這批檔案一問世,就頗受矚目,因為它是尼克鬆因水門案下台前二年所做的特別檔案”,尼克鬆為了想私人保有這份檔案,曾和法院搞爭了10餘年,直到去年才放棄,而由檔案局收歸國有。
這份檔案的特別之外在於,檔裏所存的文件不是一般的公文,而是尼克鬆在白宮給他僚屬、閣員、甚至家人的備忘錄,其中討論的事項無奇不有、無所不包,甚為有趣,因此特別選擇了精彩部分給讀者。
1969年1月25日致:尼克鬆夫人總統的臥房裏急需一個床頭櫃,上麵要有一部電話和二台錄音機,一台錄下總統對當前大事的指示,另一台錄他目前仍不想形諸於筆墨的公文摘要。此外,他需要一張可以晚上工作的大桌子,現在臥房裏的那張太小,腳沒辦法放進去。
1969年2月17日致:羅絲·瑪麗·伍德(秘書)我在選舉日獲得的派克鋼筆非常用,我想再要一支完全一樣的備用。你能幫我查查看,想辦法買嗎?
1969年6月16日致:約翰·厄立事曼(國內事務助理)我急需在星期四召開記者會前,得到一份參加者名單。我想先請對我們沒有敵意的新聞人員發問,不想老叫那些企圖令我們上鉤的人。齊格勒(新聞秘書)和克萊恩(聯絡主任)不會同意我的作法,我不希望你和他們商量。這是我的決定,我要付諸實現。我所需要的資料,是參加記者招待會的人名,我得知道哪些人想要扳倒我們,哪些人立場中立,哪些人是朋友。1969年7月9日致:雷克·史考頓(總招待)我不喜歡不論客人是誰,都先侍候總統的傳統。因此我訂下新規則,希望你們遵守。
1.宴會隻有男性參加,沒有主客時,先侍候總統。
2.男性餐會中,有主客,主客先,總統第二。
3.男女混合晚宴,沒主客,先侍候總統夫人。
4.男女混合晚宴,有主客,主客太太和尼克鬆夫人一起先侍候,其次是我和主客。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場合,就是男女混合晚宴,有主客,主客沒帶太太的時候,先侍候尼克鬆夫人和我的指定女伴,再侍候我和主客。
這些規定,從今以後切實遵守。
1970年1月9日致:法蘭克·莎士比亞(新聞總署主任)我們的部分大使館裏有駭人的現代畫是怎麼回事?我了解我們不能查禁這東西,但是我希望能有一份擁有那些壞畫的大使館名單。
我不在乎喜歡現代畫的大使說他在其他方麵的工作表現不錯,我隻是不希望我們駐外大使館不能代表國家。
1970年4月6日致:海德曼我希望不要聲張地檢查一下內閣室的椅子,絕對不要對任何人提起這件事。我直覺地認為這些椅子,也許是形狀的關係,坐起來非常不舒服。至少我坐的椅子使我的腳不能完全伸進桌子下,而且在開了一個小時以上的會以後,坐起來非常僵硬難過。
我知道換椅子要花一筆錢,但是這個房間裏,用很多得重要的政策要製定。而且如果坐過這些椅子的人和我感覺相同,我們就必須趕快靜悄悄地解決這件事。我強調“靜悄悄”,因為我不希望給新聞界有作文章的機會。
1971年6月15日致:海德曼對於《紐約時報》不負責任的故意泄露機密文件,罔顧國家利益,我決心在白宮裏采取行動,對付這類事情。
除非有進一步指示,任何和白宮有關係的人員,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未得我允許,都不可以接受《紐約時報》訪問。當然,我希望你不要向他們亮出這份備忘錄,隻要口頭強製他們執行。
基於國家利益,我做了這個決定,這個決定除非我自己提起,否則不可以成為申訴或深入討論的問題。
1971年7月19日致:基辛格(國務卿,此時正籌劃尼克鬆1972年訪問中國大陸事)你和新聞界討論時,可以談些令他們印象深刻的話題,如尼克鬆對於他和周恩來的會談已做了充分的準備,還有如何出乎意料的,他和周恩來的性格、背景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列了幾條你能夠加以強調的:
1.堅強的信念。
2.在逆境中崛起。
3.在危機中,力保不墜。冷靜,不動搖。
4.堅毅且大膽的領袖。必要時,敢於冒險。
5.眼光遠大,不急功近利,注意長期政策。
6.思考方式富哲學意味。
7.從不照本宣科。
8.了解、旅行、研究過亞洲。
你可以指出大部分尼克鬆擁有的特點,你在周恩來身上也曾經見到。不過,如果你能夠從描述周恩來性格著手,再引出和他相似的尼克鬆,是更巧妙的方法。
1972年5月18日致:海德曼有一個特別需要清理的部門是中央情報局。中央情報局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官僚機構,裏麵充斥了和我們以及聯邦調查局不同的長春藤聯盟和喬治城大學的畢業生。
我希望立刻研究總統能夠調得動多少中情局人員,如果可能,馬上裁掉一半管理階層人員。
再招募時,我要你免掉長春藤大學和反對我們越戰的大學的畢業生。我們這樣做的理由是長春藤畢業生比起其他大學占的百分比太高了。
1972年7月24日致:翠西亞和茱莉(尼克鬆女兒)我想到你們可能經常被問起這些年來和政治事件有關的一些軼事……。
私人方麵,你們可以提到我在聖誕晚會上,不看譜就能夠彈鋼琴,而你們在一旁合唱……你們可以說這些事情沒有公諸於世,但是你們覺得非常溫馨感人。你們還可以指出,當你們舉辦生日宴會時,我時常演奏一曲《生日快樂》。
另外的私生活話題,可以說我在白宮吃晚飯時,常在飯前打電話給生病的、選舉失利的、沒有獲得升遷的人,或者失去小孩的母親。
▲世界上最年輕的畫家——畢加索
偉大的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死的時候是91歲。也許你要奇怪,為什麼我們要把他叫做“世界上最年輕的畫家”呢?這是因為在90歲高齡時,他拿起顏色和畫筆開始畫一幅新的畫時,對世界上的事物好像還是第一次看到一樣。
年輕人總是在探索新鮮事物,探索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他們熱心於試驗,歡迎新鮮事物。他們不安於現狀,朝氣勃勃,從不滿足。
老年人總是怕變化,他們知道自己什麼最拿手,寧願把過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製,也不冒失敗的風險。
畢加索90歲時,仍然像年輕人一樣生活著。不安於現狀,尋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現手法來運用他的藝術材料。
大多數畫家在創造了一種適合於自己的繪畫風格後,就不再改變了,特別是當他們的作品受到人們的欣賞時更是這樣。隨著藝術家的年歲增長,他們的繪畫雖然也在變,可是變化不會很大了。而畢加索卻像一位終生沒有找到他的特殊藝術風格的畫家,千方百計尋找完美的手法來表達他那不平靜的心靈。
他身上首先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那雙睜大了的眼睛的眼神。美國著名女作家格屈露德·斯特安在畢加索還年輕時就曾提到他那雙如饑似渴的眼神,我們現在也可以從畢加索的畫像中看到這個眼神。畢加索在1906年給斯特安畫了一張像,他是通過自己的記憶畫了她的臉的。看過這張畫的人對畢加索說:這不像斯特安小姐本人。畢加索總是回答說:太遺憾了,斯特安小姐必須設法使自己長得跟這張畫一樣才行呢。但是30年之後,斯特安說,在她的畫像中,隻有畢加索給她畫的那張,才把她的真正神貌畫出來了。畢加索作畫,不僅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
畢加索的畫,有些色彩豐富、柔和、非常美麗,有些用黑色勾畫出鮮明的輪廓,顯得難看、凶狠、古怪,但是這些畫啟發我們的想象力,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麵對這些畫,我們不禁要問,畢加索看到了什麼,使他畫出這樣的畫來?我們開始觀察在這些畫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畢加索一生創作了成千上萬種風格不同的畫,有時他畫事物的本來麵貌,有時他似乎把所畫的事物掰成一塊塊的,並把碎片向你臉上扔來。他要求著一種權力,不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東西表現出來,而且把我們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現出來。
他一生始終抱著對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輕時一樣。
假如你喜歡欣賞畫,不妨找些畢加索的畫冊,看看從他的畫中你能得到什麼啟示。
▲金融巨鱷索羅斯
1944年,歐洲各地的猶太社區大多已被納粹掃平,喬治·索羅斯一家躲在布達佩斯的地窖之中,他們持有非猶太人的假身份證明。索羅斯稱,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從生死危難中學會了生存的技巧,這其中的兩條經驗對他此後的投機生涯很有幫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險,第二是冒險時不要押上全部家當。
1956年,26歲的索羅斯結束了他在倫敦一家銀行的工作,揣著5000美元來到了美國的華爾街。他先後做過套利交易員和金融分析師。1969年,索羅斯與傑姆·羅傑斯合夥以25萬美元起家創立了“雙鷹基金”,專門經營證券的投資與管理。1979年,他把“雙鷹基金”更名為“量子基金”,以紀念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海森伯發現了量子物理中的“測不準原理”,而索羅斯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個最基本的看法就是“測不準”。這位曾苦苦研讀哲學、想當個大知識分子的商人認為在金融市場中毫無理性可言。
70年代後期,索羅斯的基金操作得十分出色。他說:“我和基金融為一體,它因我而生,我和它生活在一起,睡在一起,它是我的情婦。”有了這樣的情人,索羅斯的婚姻自然就出現了裂痕。1978年,他與妻子分居,與孩子的關係也日趨冷淡。
1980年,他最初的合夥人傑姆·羅傑斯離開了“量子基金”,騎著摩托車去周遊世界。他帶走了公司20%的股份,價值1400萬美元。索羅斯80%的股份價值為5600萬美元。索羅斯由此創立了他的第一家慈善基金會。
索羅斯對英鎊的狙擊成為國際金融投機領域的傳奇。9月15日下午5時許,索羅斯坐在曼哈頓中區一棟俯瞰中央公園的摩天大樓的33層辦公室裏,他在一周之內調動了100億美元,賭英鎊下跌。他的專用辦公室外是員工辦公室,那裏貼著一幅用計算機打出來的條幅:“我生而貧窮,但不會窮死。”
9月16日,英國金融界將之稱為“黑色星期三”,財務大臣拉蒙特在一天內兩次宣布提高利率。但對索羅斯來說,那個星期三是陽光明媚的。美國東部時間早上7點,杜肯米勒打電話叫醒了睡夢中的索羅斯:“喬治,你剛賺了9.58億美元。”後來表明,索羅斯在那個“黑色星期三”開始發生的種種事情中賺得將近20億美元,其中10億來自英鎊,另有10億來自意大利裏拉的動蕩和東京股票市場。整個市場賣出英鎊的投機行為擊敗了英格蘭銀行,索羅斯是其中一股較大的力量。
80年代後期,索羅斯試圖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會麵以討論一項援助蘇聯的計劃。他將這個設想中的計劃命名為“撒切爾計劃”。遺憾的是,撒切爾夫人直到下台之後才與索羅斯通過一次電話。1989年,索羅斯又想與美國總統布什談一談應付蘇聯的新策略,雖然他要見一見戈爾巴喬夫的想法未能如願,索羅斯還是用1億美元建立了國際科學基金會來向俄羅斯的科學家們提供幫助,使3萬多名科學家每人能拿到500美元的救助。索羅斯資助歐洲的行為贏得了“一人馬歇爾計劃”的讚譽。
索羅斯曾把他的投資理論寫成一本書,那本書有一個誘人的名字叫《金融煉金術》。他在書中闡述了他關於國際金融市場的“對射理論”和“盛衰理論”。簡而言之,他認為參與市場者的知覺已影響了他們參與的市場,市場的動向又影響他們的知覺,因此他們無法得到關於市場的完整的知識。但市場有自我強化的本領,繁盛之中有衰落的前奏。遺憾的是沒多少人能說他讀懂了那本書,就連一些與索羅斯共事多年的金融專家也稱該書不知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