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製憲與抗日》(2)(1 / 3)

《中國學術之趨勢》reference_book_ids\":[717201443382313270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二章

抗日計劃之商榷

中日戰爭,算是世界第二次大戰之起點,第二次大戰與第一次大戰。意義迥乎不同,第一次大戰,是列強彼此爭殖民地,爭市場,因而發生衝突,此為列強相互間之戰爭,等於強盜分贓不平,互相殺傷一般。第二次大戰,是強國侵略弱小民族,弱小民族,起而抗禦之,等於強盜明火去劫搶,主人持械抗禦一般。孫中山先生講民族主義,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全世界弱小民族,對壓迫者作戰,而今果然開始了,所以我們此次對日作戰,在本國內,則應全民抗戰,在國際上,則應本著中山先生指示的途經,組織一個弱小民族聯盟,喊出“弱小民族互助”的口號,使威爾遜“民族自決”之主張,於此次大戰中實現。孫中山又說:“我們今日要用此四萬萬人的力量,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這才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天職。”基於這種訓條。我們又該喊出“人類平等”的口號,把對日作戰之意義擴大,使全世界知道:我們對日抗戰,是為人類要求平等而戰,是弱小民族對帝國主義抗戰之開始者,不是兩國間普通之戰,昭告全世界,使參加第二次大戰之民族,循著正常的途徑走去,使一戰之後,世界永久和平,才不致蹈第一次大戰覆轍,犧牲了數千萬人之生命,無絲毫代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國際聯盟釀出來的,“九一八”之變,國聯義決,限令日本退出東三省,日本抗不遵行,並且一手製成偽滿,國聯不予以有效之製裁,因而意德相率效尤,關於阿比西尼亞之事,西班牙之事,國聯議決案,意德二國,抗不遵行,國聯也不予以有效之製裁,國際上之強盜,目無法紀,一至於此,世界第二次大戰,烏得而不爆發,我恐怕第二次大戰,再死數千萬人,還不能解決,跟著又要第三次大戰,第四次大戰,所以我們弱小民族就應該自家想一個辦法,國際上強盜橫行,國聯即無製裁之能力,我們弱小民族,為自衛計劃,就該組織一種聯盟,起而製裁之,日本是國際強盜中之第一個,由我國用武力從正麵攻擊,全世界弱小民族,從旁麵施以有效之製裁,逼今日本退出東北四省,回複九一八以前狀況,把國聯第一個議決案執行了。再說下文。

日本曆行大陸政策,占據了東北四省,進攻華北,日進不已,他向國際宣傳,惟一的理由,是國中人口太多,原料缺乏,不得不尋出路。這可說是橫不依理了,請問世界沒飯問的人,就該搶人嗎?即沒飯吃,就該傭工度日,果有學問,我們延聘來家,教授子弟,隆以寶師之禮,厚具脩脯,也未常不可,今號於眾曰:“我莫飯吃了”,就提刀搶人,難道此種人,不該處以槍斃嗎?家中出了強盜,就呼號鄰裏,共同捉拿,國際上出了強盜,就約集全人類,共同討伐,我們組織弱小民族聯盟,等於鄉裏辦團一般,鄉裏中強盜橫行,官府無力製止,人民好辦團自衛,國際上強橫行,國聯無力製止,弱小民族,隻好聯盟自救,日本是第二次大戰之導火線,我們從速組織“弱聯”施以製裁,免得牽動世界大局,倘因此而把第二次大戰,消滅下去,豈非人類幸福?此正如火燒房子,趁火之初起,就呼號鄰裏,把他撲滅了,才不至成燎原之勢。

第二次大戰之禍胎,於第一次大戰中,早已種下,第一次大戰,英法諸國,倡言主張公道,打倒德國的強權,許殖民地許多自由,要求助戰,威爾遜又提出十四條原則,主張民族自決,弱小民族,信以為真,一致奮力,把德國打倒,那知巴黎和會,列強食言,不惟所許的自由得不到,反增加了許多壓迫,弱小民族,才知受了騙,如果第二次大戰發生,要想弱小民族,再來幫助,這是不可能的,或許還會反戈相向,故英法諸國,惴惴焉恐大戰之發生,日本窺破此點,“九一八”之役,悍然不顧,險以世界大戰相威脅,國聯隻好聽之,阿比西尼亞之事,西班牙之事,意德都是以世界大戰相威脅,國聯也隻好諸多遷就,避免大戰發生。正義即不申張,講強權者,逐愈無忌憚,英法諸國,主張的集體安全製,等於飽載而歸的強盜,勸導初次出馬的強盜,放下刀仗,充當良民,宜乎意德日三國,對於英法等國,諸多不滿,主張殖民地,重行分割。所以說:第二次大戰之禍胎,是第一次大戰種下來的。是英法諸國,自家有慚德生出來的,因此主張公道的話,從英法諸國口中說出,就要受法西斯國家的指責。即使勉強說出,也是理不直,氣不壯,必須從中國口中說出,才能理直氣壯,才足以號召全世界。

我們要想世界永久和平,隻有把第一次大戰種下之禍胎,連根拔盡,催促威爾遜十四條原則實現,才能奠和定平基礎。英法諸國,在第一次大戰中,對於弱小民族,是失了信的,應由我國出來,把威爾遜舊事重提,勸導弱小民族,本著第一次大戰之初衷,大家起來幫忙,把專講強權的國家抑製下去,一麵要求英法諸國,履行威爾遜原約,這本是他們親口允諾的,隻因後來食言,以致第二次大戰之爆發,岌岌不可終日,英法諸國,未必不後悔,所以我們舊事重提。英法諸國必定樂從,同情於我們之主張,曆史有連續性,第二次大戰,是承製第一次大戰而來,故第一次大戰未完事件,應於此次大戰中了結之。

威爾遜民族自決之主張,其所以不能成功者,由於他本身是美國總統,美國是列強之一,與弱小民族,立場相反,對於弱小民族隻能表示一種同情,不能挺身幹幫,弱小民族,本身利害,自家不能解決,旁觀者其奈之何?而弱小民族,又是一盤散沙,莫得負責的領導者,此威爾遜之理想,遂無從實現也。我國在弱小民族中,弱則有之,小則未也。是一個天然的領導者,與全世界弱小民族,立場相同,利害相同,此次由我國出來,當一個威爾遜,一定成功,弱小民族,力量誠小聯合起來,力量就大了,就可解決本身的利害。

環顧世界,要想再尋一個威爾遜,舍了我國,恐怕莫得第二個,此時由我國出來,喊出“弱小民族互助”的口號,替代威爾遜“民族自決”四字,組織“弱小民族聯盟”,相當於威爾遜的“國際聯盟”,這才是第二次大戰中,正當途徑。此時英美法德意俄日,七大強國,極力擴張軍備,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成不可避免之事,正如全身毒氣,非潰而成瘡,不能泄出,依進化趨勢看去,此次大戰,算是人類戰爭之總結束,我們組織弱小民族聯盟,就是預備辦結束事宜的。威爾遜抱著極大的誌願,未能成功,我國承著他的遺誌做去,一定成功。

威爾遜“國際聯盟”之主張,是在第一次大戰之末,才提出來的,我們此次提前辦理,於第二次大戰爆發之始,即把“弱小民族聯盟”組織起,把預定計劃公布出來,舉出堂堂之鼓,正正之旗,與日本帝國主義,作殊死戰,威爾遜會主張廢除秘密外交,我們此次實行外交公開,所有“弱聯”的組織法,及一切進行計劃,概由報章上明白披露,一洗國際上鬼鬼祟祟之弊。

大凡一種大戰爭,必抱有一定的主義,我們此次,應舍去西洋主義,抱定中國主義作戰,什麼是中國主義呢?不妨詳說一下,世界分溫熱寒三帶,西洋地偏寒帶,印度地偏熱帶,中國地居溫帶,溫之雲者,寒熱二者合並而成者也,故中國人性情和平,無論說話作事,都帶一種溫和態度,不走極端。寒帶天然物很少,生於此地之人,不努力奮勉,即不能生活,故時想征服天然界。印度天然物,很豐富,生活之需,不虛其不足,故生於此地之人,對於天然界則放任之,中國介居二者之間,另有一種辦法,易曰:“裁成天地之道,轉相天地之宜。”對於天然界,不征服之,而輔相之,不放任之,而裁成之,這種辦法,儼然是融合西洋和印度辦法而成的。至中至正,這即是中國主義,故中國文化,發揚出來,可以把西洋文化,印度文化,融合為一。(詳見拙著《中國學術之趨勢》)。我們此次抱定中國主義作戰,算是把中國民族,固有的文化,發揚於世界,中山先生,叫我們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我們組織一個“弱聯”,共同奮鬥,宣傳中國的王道主義,像這樣的做去,就算是有主義的戰爭了。

……孫中山學說,初倡出來,許多守舊的人,說他太新了,到了今日,許多新學少年,又說他太舊了。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守舊的人,站在個人主義立場上,看見他的學說,含有一部份個人主義,故說他太舊。然而實際上,必須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整合為一,乃能推行無礙。……孔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個人與社會整合為一,孫中山學說,承繼孔子學說而來,是純粹的中國主義。所以我們抱定孫中山主義作戰,是為發揚中國主義。

西人以征服天然為務,因而產出侵略主義,印度以放任天然為務,因而產出不抵抗主義。中國之主義,則為抵抗而不侵略,以孔老二家言之,孔言仁義,老主無為,當然不主張侵略,然而兩家俱不廢兵,孔子曰:“足兵。”又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老子曰:“慈故能勇……天將與之,以慈衛之。”又曰:“抗兵相加,哀者勝矣。”這都是抵抗的實證。楊子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其言曰:“智之所貴,存我為貴,為之所賤,侵物為賤。”這是抵抗而不侵略,墨子持非攻寢兵之論,然而他善守,公輸九攻之,墨子九禦之,公輸之攻已窮,墨子之守有餘,這也是抵抗而不侵略。楊墨二家,孟子罵之為禽獸,然而二家之學說,仍不失中國主義,其他更不必說了。至於西洋方麵,斯密士之自由競爭,達爾文之優勝劣敗,尼采之超人主義,這類學說,遍尋我國諸子百家,均無之,隻有荘子上盜蹠那篇議論,可謂與斯密士諸人神似,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蹠之從也。”斯密士諸人,正是孳孳為利之人,中國把盜蹠罵得一文不值,西人把斯密士諸人的學說,奉為天經地義,無惑乎世界大亂不已民。今人每謂中西文化衝突,不知此乃西洋文化自相衝突,不是中國文化與之衝突,何以故呢?世界第一次大戰,第二次大戰,是斯密士諸人學說釀出來的,不是孔老楊墨諸人的學說釀出來的,故謂之西洋文化,自相衝突,現在西洋文化,即已破產,應當以我國文化救濟之,抵抗而不侵略,是我國孔老楊墨以至孫中山同,一貫相傳的主義,我們於此次戰爭中,把他發揚出來,組織一個弱聯,為實行此種主義之機關,把王道主義,傳播世界,就要奠定永久和平之基礎。

我們組織弱聯,僅僅行威爾遜主義,還不夠,必須加之以孫中山主義,才能使世界永久和平,何以故呢?第一次大戰,慢道威爾遜民族自決之主張,不能實現,世界和平,還是不能永久的,這是有事實可證明:第一起大戰告終,和議主始,全世界把威爾遜看作救世主一般,歡迎之熱烈,達於極點,而戰勝國之勞工,反暴動起來,美國人民要暴動,威爾遜調兵彈壓,方才平息,意大利戰勝回國的兵士,帶起徽章,橫行都市,因而產出導製藥廠魔王墨索裏尼,巴黎和會,正在開議,英國的礦丁、鐵路工人、船上水手,結成三角同盟,布起陣勢,預備隨時可以和政府決戰,害得英國首相魯意喬治,駕著飛機,今日回倫敦彈壓,明日赴巴黎開會,一夕數警,疲於奔命。法國著相克利滿梭,綽號母老虎,是歐戰中最出力之人,巴黎和會,充當主席,為法國增光不少,反遭國人行刺,幾乎把七十八歲的老命送掉,巴黎市民會起一回大大的示威連動,其餘各國各處大大小小的罷工,差不多每星期總有兩起。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大戰到了第三年,一般勞工都覺悟起來,說道:“我們何苦替資本家拚命呢?”於是一方麵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一方麵舉出代表,在中立國交換意見,主張言和,及到在戰終了,勞工覺得白白的犧牲,未免不值,所以發生暴動。巴黎正在開會,而各國勞工也舉代表在瑞士國之熊城開會,因此之故,巴黎和會特訂一個“勞工規約”,列入和約之第十三章,所以巴黎和約不僅是對敵人德國議和,並且是對本國中的勞工議和,從這樣看來,即使威爾遜的計劃成功了,弱小民族,實行自決了,列強國中的勞工,對於資本家,還有一番大流血,我們這次組織“弱聯”,是謀世界永久之和平的,隻要把孫中山主義,宣揚出來,這勞資問題,也就附帶解決了。人世戰爭的禍胎,就算連根拔盡。

孫中山學說,是集中國主義之大成,政治經濟上,種種大問題,他的學說,可以總解決之,在政治方麵,是把獨裁主義,與民主主義,融合為一,在經濟方麵,是把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融合為一。……世界各國,隻要把孫中山主義實行做去,功資問題也就無從發生了。

著者另做有一篇“製憲私議”,希望本年國民代表大會,製憲時,本著孫中山主義,把上地工廠,銀行,和國際貿易四者,收歸國有的辦法,詳詳細細列入憲法中,表明我國是共將來,不是共現在,是購歸公有,不是搶歸公有。……國際上獨立自由,不許外國用經濟力量,掠奪我國,同時我國也不用經濟力量,掠奪外國。把憲法昭示世界,使一般弱小民族,曉然於我國無侵略野心,又使工業國中的人民,知道我國並不打破國界,不幹涉內政,一切組織,完全本諸三民主義,與俄國的主張,完一不同,我們這個“弱小民族聯盟”,才組織得起。並且有了一部憲法,明白表示,免得日本誣我國赤化,借防共之名,向國際宣傳。

我們組織“弱小民族聯盟”,為推行三民主義之總機關,喊出“人類平等”的口號,把世界被壓迫的弱小民族,和列強國中被壓迫的勞工,集合在一根戰線上,基平等之方式有二:(1)把全世界弱小民族提高來,與列強平等。(2)把列強國中的資本家,降下來,與他本國中的人民平等……。我們把憲法公布出來,使日本人知道我們是對日本的軍閥和資本家作戰,不是對日本的平民和勞工作戰,中日戰爭,才容易解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知道了“共將來不共現在”的好處,自然會跟著我們的主義走來。我們這部憲法,就成了世界公共適用的憲法。我們把憲法製好了。懸出一定的目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國同世界弱小民族,就依此目標作戰,使一戰之後,永和平。人類相互間,不至再發生戰事,這部憲法,又成了第二次大戰,預定的和約。像這樣的作戰,才算是有計劃,有主義。回憶第一次世界大戰,殖民地的弱小民族,列強國中的勞工,一齊奔集帝國主義旗幟之下,互相廝殺,真不知所為何事。所以我國此時,應將所謂對日抗戰也,宣傳中國主義也,製定憲法也,組織弱小民族聯盟也,四者同時並進,合一爐而冶之,才是正當辦法。

西洋的達爾文主義,尼采主義……都是達目的不擇手段,中國主義,則是達目的又要擇手段,孟子曰:“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這即是達目的又要擇手段之明證。中國主義之高出西洋主義,就在此等地方。……

國際上的情形,是變化莫測的,我們先把自家腳跟立定,再看國際情形如何變,就如何應,以此時情形而論,中俄二國之關係,恰似三國時吳蜀二國之關係,孔明在隆中,即決定聯吳伐魏的政策,規定兩路出兵,一支兵由荊州以向宛洛,一支兵蟲益州以出秦川,後來呂蒙違約,襲取荊州,以致吳蜀失和,兵戎相見,孔明隻好把荊州出兵的話,舍去不說,重遣鄧芝入吳,約定共同伐魏,吳由東方出兵,蜀由西方出兵,路線劃清,兩國情立即融洽,合作到底,及到司馬昭伐蜀,吳還遣兵相救,聽說劉禪降了,方才罷兵,這就是路線劃清之明效。……

吳蜀之關係,中俄之關係,可用力學會例,繪圖說明:最初吳蜀兩國,爭奪荊州,孫權把荊州向東邊拖,留備把荊州向西邊拖,方向相反,其圖如A,故吳蜀失和,兵戎相見。孔明提出魏為目的物,約定共同伐魏,其圖如B,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線,故吳蜀兩國立即和好。

……

世界上英美法德意俄日,七大強國,成了兩個集團,意德日三國,成一個法西斯的集團,英美法俄四國,成一個集體安全的集團,我國同弱小民族,另成一個三民主義集團,把世界剖為三個集團,這又是魏蜀吳三國的形勢,法西斯集團,主張侵略,是我們的敵人,集體安全的集團,主張維持世界和平,是我們的友人,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這個集團,與英美法俄集團,等於吳蜀二國,有聯合之必要,我們把中國主義宣布出來,世界弱小民族,信從中國主義者,加入中國集團,信徒西浂義者,加入英美法俄集團,兩個集團,同向法西斯集團攻打,不言互助,而互助自在其中。

我們無所謂敵,無所謂友,破壞我國領土和主權者即是敵人,不妨害我國領土和主權者,即是友人。列強本是弱小民族的敵人,但不平等條約,一經廢除,列強即成為我們的友人,法西斯主義的國家,本然是我們的敵人,但意德兩國,對於我國,末加以何種妨害,仍可視為我們的女群眾基礎,由此言人,我們惟一的仇敵。隻有一個日本,再精密言之,我們的仇敵,也不是日本整個的國家,他國中的平民和勞工,都是在壓迫之下,也可視為我們的友人,惟有日本的軍閥和資本家,才真正是我們的仇敵。日本雖是我們的仇敵,如果一旦退出東北四省,不妨害我國領土和主權,又可視為我們的友人。英美法俄諸國,雖是我們的友人,如果一旦與日本妥協,妨害我們收複東北四省的工作,則又變為我國的仇敵,仇與友之分,就是這樣的,我們埋頭幹組織弱小民族聯盟的工作,在國際上獨往獨來,看列強取何種態度,我們就如何應付,組織弱聯,應定為唯一的國策,任是如何困難,我們都要幹,以孫中山先生組織同盟會精神行之,決定成功。

就現在的局勢看來,意德日三國,仿佛擺下一個“一字長蛇陣”,擊首則尾應,擊屬則著應,擊西方的德意,則東方的日本應之,擊東方的日本,則西方的德意,他們把這種長蛇陣擺下了,就可掠奪中俄兩國的地方,就可掠奪英法等國的屬地,這是他們的陰謀,這種陰謀一出現,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到了那時,我們三民主義集團,圍攻日本,英法那個集團,圍攻德意,使他首尾不能相救,俄國東西兼顧,美國為後方的糧台,那根長蛇,一擊就斃。國際上之或離或合,純以利害為轉移,利害相同則合,利害相反則離,現今國際趨勢,已明白擺起了,我們無須同俄國定約,無須同英法美諸國商量,也無須強拉弱小民族,加入我們這個集團,隻消把中國主義,昭告全世界了,就全國總動員,同日本抗戰若幹年,弱小民族,自然會加入我們這個集團,俄國同英法美諸國,自然會朝著我們預定的路線走去,這是決然無疑的。人貴自立,即使無人與我國聯合,我國單獨對日作戰,不過犧牲較大,時間較長,最終的勝利,決然屬諸我國,是之謂自力更生,是之謂自主外交,也即是我國固有的王道主義。

國際上的情形,任他如何變化,我們總是抱著一定的國策做去,抱定中國主義做去,此時英美諸國,仿佛是同情於我國,然而他們同日本,都是資本帝國主義的國家,將來同日本妥協,阻礙我們收複東北四省,也是不可知的事,抑或把我國某某等處,劃為國際共管,甚或列強聯合起來,向弱小民族進攻,都是不可知的事,我們總是埋頭幹弱小民族聯盟的工作,英美諸國,能主張公道,抑製專講強權的國家,我們這個弱聯,就同他聯合,一致行動,如或列強聯為一氣,壓迫弱小民族,那麼,全世界就明明白白,劃為兩根戰線,我們就依著孫中山先生,指示的途徑,糾合全世界被壓迫的弱小民族,向壓迫者的列強進攻,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爭必有主義,以中日兩國言之,日本信仰法西斯主義,是西洋主義,我國信仰孫中山主義,是中國主義,故中日戰爭,是兩種主義的戰爭。以世界大戰言之,第一次大戰,是列強相互間的戰,是西洋主義自相戰爭,第二次大戰,是弱小民族,對講強權的國家作戰,不消說,我們是這次大戰中的重要主角,此時應把中國主義,趕急向國際宣傳,使第二次大戰,成為中國主義,和西洋主義決勝負,像這樣的戰爭,才算是有意義的戰爭。

國際上宣傳方法有二,(1)從理論上,闡明中國主義之優點,希望迷信西洋主義的人,改從中國主義,(2)本著孫中山主義,製出一部憲法,政治方麵,獨裁主義,和民主主義,整合為一,經濟方麵,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整合為一,我國四萬萬人,朝著這條路走,希望其他十一萬萬人,也朝著這條路走,果能這樣的努力宣傳,一定收很大的效果。先年孫中山革命,組織同盟會,一般人都以為必大大的流一番血,方能成功,那知後來滿清了解了孫中山主義,自甘遜位,並莫流什麼血,居然成功。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般人都以為不可避免了,假使宣傳得力,世界上的國家,都走中國主義這條路來,第二次大戰,因而消滅下去,豈非人類大幸福?

現在國際上,大有劃成兩根戰線的趨勢,在弱小民族方麵,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而苦戰,巴力斯坦和印度反英,阿比西尼亞,繼續反意,其他亞洲非洲美洲,尚有許多弱小民族之反抗戰爭,在列強方麵,即英意法德陽日美頗有妥協趨勢,形成了被壓迫者和壓迫者的擴大戰爭。但是列強方麵是有組織的,弱小民族方麵,無有組織,必遭各個擊破,此次我國對日抗戰,已經下了最大決心,隻消在外交方麵,喊出一個“弱小民族互助”的口號,倡言組織“弱聯”,而弱小民族方麵,就算有了組織,聲威就壯盛起來了。再喊出一個“人類平等”的口號,使列強國中被壓迫的勞工,也加入我們的戰線來,我們把所製憲法,昭示他們,叫他們也學我國,把資本家降下來,與他本國的人民平等,於是列強國中的資本家,就成為全世界的仇敵,弱小民族攻之於外,本國的勞工,攻之於內,資本家就立即倒了,而我們又不打破國界,講國家主義的人。也會讚成此種主張,我們在國際上,主張經濟自由,叫弱小國隨同我國作戰以達到此處目的的為止,使農業國不被工業國掠奪。所以我們必須(1)對日抗戰,(2)製定憲法,(3)宣傳中國主義,(4)組織弱小民族聯盟,四者同時並進,才可收民族複與之效,四者之中,以對日抗戰,為最困難,這種困難工作,我們既決意幹去,製憲也定期實行,其餘二者,我們努力作去,於是乎門力之外,而門智存焉,區區膺懲倭寇,其小焉者耳。

宣傳中國主義,和組織弱小民族聯盟二者,以宣傳中國主義,為最要緊,如果宣傳得力,不但弱聯一組織即成功,而列強也能了解,可以消戰其野心,而走入正當途徑,我們應當把孫中先生的書籍,和中國古昔聖賢的學說,多多的譯為外國文,撥一筆巨款,為宣傳費,……努力幹去,我們在戰爭期間,做這樣的工作,即是用武力宣傳中國主義,比牧師宣傳耶教,更為有效,這樣一來,中國就可握世界和平之樞紐,或許能把第二次世界大戰,消滅下去。

孫中山先生留下遺囑一篇,諄諄然以革命尚未成功為念,並盼於最短期間,實現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本年十一月內國民大會,既已實行召集了,我希望條代表於製憲之餘,並把外交政策,討論一下,秉孫先生遺誌,組織一個弱小民族聯盟,等於先年之同盟會,自動的廢除不平等條約,完成革命工作,故列強者,滿清之放大彩也,弱小民族聯盟者,同盟會之放大形也,國民大會代表者,同盟會之基本會員也。此次國民代表大會,國內國外,優秀分子,集聚一堂,我希望大會一畢,所有代表,分作三部分工作,一部分人回到鄉村,把自己手訂的憲法,從鄉村實施起來,為國家建立百年不拔之基,一部分人到外國,盡量的宣傳中國主義,組織弱小民族聯盟,一部分人輔助中央,同日本血戰,像這樣的分頭做去,中國複興,決然無疑。

孫中山先生,把民族主義講完,切切的叮嚀幾句道:“我們要定一種政策,要濟弱扶傾,才是盡我們民族的天職,我們對於弱小民族要扶持他,對於世界的列強要抵抗他,如果全國人民,都立定這個誌願,中國民族,才可以發達,若不立定這個誌願,中國民族,便隻有希望。”他這幾句話,實是高瞻遠矚,千古不磨的名論,我們中國鬧到這步田地,受日本這樣的欺淩,全是違反了中山先生這個訓條所致,中山山生複生,一定大聲疾呼的說道:“你們政策錯了,你們隻知依賴列強,以抵抗日本,忘卻了世界列強,也在應當抵抗之列,隻知解除自己的痛苦,忘卻了替弱小民族解除痛苦,像這樣的做下去,中國一定是莫有希望的。”所以我們今日,必須領導全世界弱小民族,循著孫中山主義做去,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