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了國王之後,威克拉姆阿蒂塔亞開始思考著這樣的一個問題:一國之君究竟是代表了什麼呢——“國王是空氣與火,他不僅是太陽,還是月亮;他是法庭公正的判官;他是創造財富的天才;他是水的統治者,又是蒼天之主;他是造物的偉大的上帝。”他想起了經文中的某些讓人感到愉悅的說法,更加堅信,所有生命和財產都得在他的意誌的統治之下,他是神的化身,他可以對那些敗壞他名聲的人進行恐嚇、威脅和懲罰。他會按時來閱讀尼提撰寫的所有有關政府機構的條例,他將把一天的時間平均分成十六份,每份是一個半小時,具體分成了:黎明前,指定的仆人來喚醒威克拉姆。每天早晨他都是空腹進食。國王用餐之前,為了保證安全,廚師要對每一道菜親自品嚐。國王還沒起床的時候,侍衛是早已站在一旁靜靜地等候了。當他穿好衣服,離開臥室的時候,幾位婆羅門會為他來誦讀上帝的讚美詩。淋浴完畢,國王來對他的衛士們表達一下敬意,恭敬地聽完讚美詩,喝一小口水,然後親自看著自己的隨從們來發送救濟物給老百姓。
隨後他去皇宮,和文武百官在一起。陌生人來拜見國王,無論是什麼人,即便是婦女,同樣也要搜身,防止她們身上藏了武器。因為有很多敵人都在伺機行刺國王。在早朝時,國王右邊坐著王公貴族、婆羅門將士和顯要人物;左邊坐著的是等級低一點的大臣們,丞相是緊挨著國王身邊一旁站立,隨時來為國王解答問題。一些行吟詩人聚集在國王不遠處,為國王唱著上帝讚美詩;當然,還有國王的侍衛們、戰車的禦者、馬夫和勇敢的戰士;在那些文官中,有些是博聞強識的鴻儒,有些是研究哲學、對神學著作了然於胸的哲人,或是對法律、犯罪學、藝術、礦務學或醫療技術都精通的專業人士;還有各行各業的人們,如馬術教師、舞蹈教師、品行教師、主考官、品酒師、戲劇小醜和江湖郎中等,這個早朝上有很多人來參加,都在等待著國王的命令。他將在這兒宣布他對各種事務的裁判的結果。
在第二個桑德哈亞(桑德哈亞(音譯)——早晨、中午和晚上三個禱告的時間。在印度,一般都是有三個桑德哈亞)到來之前,大約是中午時分,國王要在寢宮內背誦所有神靈的名字,進行淋浴,開齋,然後一邊用膳,一邊欣賞歌舞表演。自這個時候起,他可以放鬆下來了。在用完膳之後,他一邊閉目養神,一邊回憶神聖監護神的名字。然後到寺廟裏去敬神,和智者們交談,繼續分發禮物。第五項工作是和他的丞相和機要大臣來商討國家大事。
隨著傳令官的一聲宣喝,到了第六個時段了,即下午兩三點的時段。在這段時間內,威克拉姆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自行安排,可以處理自己的私人事務。
休息完了之後,他精神又充沛了,這時他開始對自己的部隊進行檢閱,還有考核士兵,行禮致敬,召開軍事會議。到了傍晚時分的第三次沐浴時間,開始第五次聖禮的禱告,聆聽僧侶講解《吠陀經》,敬獻諸神,火祭諸神,用大米來喂動物,以規定好的儀式來接待賓客。晚上的時候,他和那些遴選出來的學識淵博、盡心盡責的大臣們探討不同的話題,兼而對一天來的事務作個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