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栽蒜苗(二)》教學設計(1 / 2)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97~99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著明顯的區別,兩種統計圖有著各自的特點。條形統計圖側重於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折線統計圖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裏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由於要知道蒜苗的生長變化情況很自然地引出折線統計圖,學生在探索、討論的過程中掌握了單式折線統計圖的表示方法。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並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學好這節課內容將為以後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奠定基礎。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收集信息、整理、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已逐步形成,他們很願意去收集信息、整理、處理實驗數據,他們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性已比較強了,已經掌握了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他們有能力去探索單式折線統計圖的表示方法,但是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難掌握,尤其是對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分析,教師要適當地進行指導。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一組相關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2.過程與方法:經曆觀察分析數據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探究折線統計圖特點與作用的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感受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折線統計圖。

難點: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1.談話: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學習了栽蒜苗(一),聽說你們也栽蒜苗了,並把蒜苗生長情況的數據進行了整理,那你們還記得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和笑笑嗎?老師知道他們最近也栽蒜苗了,今天,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還給我們帶來了他們栽的蒜苗情況,想看一看嗎?(ppt出示)

2.這就是笑笑栽蒜苗情況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發現了什麼信息?

3.笑笑還把統計表製成了條形統計圖,從條形統計圖中你有哪些新的發現?

【設計意圖】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複習,引導學生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然後提出問題: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長趨勢能用什麼辦法?供學生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出單式折線統計圖。

(二)探索方法,學習新知

1.如果我想看出蒜苗從第3天到第15天的生長變化的趨勢,應該用什麼樣的統計圖來表示呢?誰有辦法?

2.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把條形統計圖一點點變成折線統計圖,這樣的統計圖它的真正名字叫什麼呢?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栽蒜苗(二)。

3.學習看折線統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