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充斥其中。我們不要過多地“為物喜,為已憂”。因為境由心造,隻有把自己的心態調節好了,你才可以更加豁達地對待生活中的煩惱與不快。正所謂,心態好一切都好。
◎別被心態擊垮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困境。在困境中,有的人煩躁不安,怨這怨那;有的人則平靜如水,默默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持前一種態度的人,往往無法走出困境;而持後一種態度的人,則能順利地走出困境。
幾年前,中央電視台曾做過一期節目,一位名叫杭平的煤礦工人被埋在地下,34天後竟存活下來了。在《實話實說》中看到杭平回答問題時的那種冷靜,根本沒有人會想到他隻有26歲。的確,如果他不冷靜,怎麼會想出那麼多在地下生存的辦法,怎麼會想出用眼鏡鏡片去割驢子的肉,用來充饑呢?可見,心態好對處在逆境中的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這樣一個十分經典的故事:
一輛冷藏車送貨到一家商場,司機停好車後,就和貨主吃飯去了,隻留下一位搬運工人獨自卸貨。當他走到冷藏車廂後,門被風一吹,合上了。
等司機和貨主回來,不見了搬運工人,他們到處找,結果在冷藏車中找到了他。可是他早已縮成一團死去多時了。
於是,司機成為了謀殺嫌疑人。但是後來的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冷藏車的冷氣根本沒有啟動,也就是說冷藏室裏的溫度是恒定的,不足以致人死地,而且司機與搬運工人之間沒有任何利害關係。
經過專家鑒定,搬運工人是被嚇死的,冷藏室的門被風關上了後,他以為自己必然會被凍死,終於被恐懼擊倒。
心理學家說,每個人其實都活在自我設置的情境之中,關鍵在於麵對任何一種境遇,都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心境去對待。對心境的選擇不一樣,在生活質量的反映上也不一樣。有時候,良好的心態要比命運重要得多。換言之,心態好,一切都好。
從上麵兩個故事中,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道理:與其在慌亂中尋找人生出路而沒有結果,不如讓自己的心平靜,使浮躁的心靈沉澱下來。當心態好時,一切都會朝好的方向轉變。如果在困境中急躁、慌亂,就會把自己置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一位成功者說過:90%的失敗者其實不是被對手打敗,而是自己放棄了成功的希望。其實,人與人的差別隻是一點點,但這小小的差別有極大的不同,小小的差別是思維方法,極大的不同是這種思維方式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心靈物語
在生活中,無論麵對的情況是好是壞,都要抱著積極的態度,莫讓悲觀占據我們的心靈。我們必須記住:麵對厄運,隻要抱著樂觀的心態,一切都會朝好的方向轉變。有了好的心態,才可能有好的生活,心態好一切都好。
◎遇事多往好處想
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向,便能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自己和周圍的事物。要是有一件事我們認為是可做的,改變思考方向可增加成功的機會。處事樂觀推動我們向前,而憂慮則會使我們陷於困境之中。
有一位巡回推銷員在又暗又偏僻的路上,發覺自己汽車的輪胎破了,需要更換,但他手上沒有千斤頂。他看見一家農舍裏透著光,於是向前走去借,但他一邊走,一邊卻在心裏反複盤算:“要是沒有人來應門”,“要是他們沒有千斤頂”,“要是他即使有,也不借給我呢”。這樣一想,他就越想越焦躁。在農家門打開時,他一拳打了過去,嚷道:“你留著你那千斤頂好了!”
這個故事譏諷那些失敗主義者,讀來令人發笑。但我們是不是也常常這樣想:“事事總是不如我願”,“我一定無法準時做好的”,“我老是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這些內心話對我們一生的影響,比任何其他力量都大。不論我們喜歡與否,在人生旅途上,這些思想就是我們的領航員。要是思想灰暗悲觀, 我們的一生也注定會是如此,因為那些消極泄氣的話根本不能給我們任何的支持和鼓勵,隻會打擊自信心。
簡言之,要心情好,凡事就得向好的方麵想。下麵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1)把憂慮和害怕的事說出來。
蘇珊第一次去見她的心理醫生,一開口就說:“醫生,我想你是幫不了我的,我實在是個很糟糕的人,老是把工作搞得一塌糊塗,一事無成。就在昨天,老板說要我調職,他說是升職。要是我的工作表現真的好,幹嗎要我調職呢?”
醫生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聽著。慢慢地,蘇珊說出了她的真實情況。她在兩年前拿了個MBA學位,現在有一份薪水優厚的工作。這哪能算是一事無成呢?
針對蘇珊的情況,心理醫生要她以後把心裏想到的話記下來,尤其在晚上睡不著覺時想到的話。在他們第二次見麵時,蘇珊寫下了這樣的話:
“我其實並不怎麼出色,我之所以能夠冒出頭來全是僥幸。”“明天一定會大禍臨頭,我從沒主持過會議。”“今天早上老板滿臉怒容,我做錯了什麼呢?”
她承認說:“單在一天裏,我列下了26個消極思想,難怪我經常覺得疲倦,意誌消沉。”
醫生看到她寫下的事情,就要她把這些大聲朗讀一遍,這使蘇珊發覺到自己為了一些假想的災禍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從這之後,蘇珊便聽從醫生的話,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她就會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大聲地讀出來。久而久之,她就發現許多消極的念頭都是多慮,便能控製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被思想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