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篩選擇優讀書法(2 / 3)

講究閱讀策略

中學時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時期。有人做過統計,每年學習40周,每周學習50小時,總計為1?郾2萬小時,它等於一個人參加工作後的全部閱讀時間(3?郾6萬小時)的1/33,等於一個人畢生閱讀時間(6?郾8萬小時)的1/36。在這彌足珍貴的閱讀時間裏,怎樣才能取得好的閱讀效果,閱讀策略的選擇十分重要。

1?郾 策略之一:定向閱讀

“人生有涯而知無涯”,如果把寶貴的人生閱讀時間用於漫無目標的閱讀,無疑也會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靈》中就有個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書如命,什麼書都讀。結果,由於他毫無選擇、毫無目標地閱讀,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中學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是重要的基礎,常常對一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學者都是在中學時期就確立了終生從事的目標。陳景潤在中學時就決心獻身數學,周仁在中學時就立誌於研究中國的古陶瓷。因此,對於中學生朋友而言,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之上,選擇一兩個“中心興趣”進行大量的、較為深入的閱讀,一定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讀書效果。

中學生的課餘閱讀潛力是很大的。有人對中學生的課內閱讀量和課餘閱讀量作過對比統計:初中一年級學生在一學期內所讀的各類教科書約共70萬字,高中一年級學生在一學期內所讀的各類教科書共計130萬字;而在同一時間內,他們在課餘進行感興趣的課外閱讀,閱讀量分別可達700萬字和1000萬字,課內和課外的平均比值為1∶9。如此浩大的閱讀量,如果我們能確立自己的中心興趣,按自己的興趣、目標、能力進行定向閱讀,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2?郾 策略之二:選擇閱讀

數學家王梓坤說過,讀書要選擇。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書:有的不值一看,有的隻值看20分鍾,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輩子,有的將永遠不朽。但即使是不朽的超級名著,由於我們的精力與時間有限,也必須加以選擇。

我們選擇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入手:

第一方麵是,“讀第一流的書”。在浩如煙海的圖書文章中,隻要經過認真地篩選和比較,你就不難發現,屬於某一學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隻要熟讀這些著作,你就可以領略學科的全貌,了解學科的前沿和發展。

第二方麵是,“讀一流學者寫的書”。所謂的第一流的學者,是指在該學科領域裏最知名最有權威的科學家、學者。他們站在該學科或研究領域的最前沿,洞察該領域的發展源流和發展趨勢。讀他們寫的書,能夠全麵、準確地了解該學科領域的發展。要了解“第一流的書”和“第一流學者寫的書”,其方法是通過推薦書目了解,或是請老師、家長推薦介紹。

怎樣選擇優秀書籍

合適的書籍找到了,進一步該如何選擇優秀的呢?如下名家經驗你不妨借鑒一下。

(1)看首尾,摸清來勢。開頭一兩頁若是提出新問題,或能引人入勝,可讀。結尾數段如確有新境,或能出其不意,當細讀。

(2)倒讀。報刊上往往有些補白短文,一般不足千字。“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些短文可謂短小精悍,不可錯過。

(3)讀書時兼用鼻嗅,學《聊齋誌異》名篇《司文郎》中的盲和尚,以怪鼻嗅出文章的優劣香臭。聞到味兒不正,便可停。如文中自誇“小有名氣”,或毫無必要地反複自稱年輕女作家者,可慎讀。

(4)遇讀不懂的書,有多種情況。一是自己學力不足,該書的確高明。二是作者將自己弄不懂的事,用人人不懂的表述方式來“炒賣”,借以嚇人。不讀它,勿上當。

(5)長篇小說未見得章章精彩,回回動人,也雜有平常篇章,甚至有敗筆。如果讀到理不明、氣不順之處,可暫停,插上書簽,跳過去繼續讀。全書讀完後再回頭翻閱“暫停”之處。以判定是敗筆還是確有高招。

(6)重視新人之作。新人在當今環境下能脫穎而出,必具實力,不可忽視。

課外讀物不外乎三類

課外閱讀在我們的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課外閱讀範圍廣泛,可以有效彌補課內閱讀的不足。因此,課外閱讀也應該“篩選擇優”。選擇的時候要把握針對性和趣味性的原則。下麵簡單談談怎樣選擇課外讀物。

書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一本好書,可以引導你走向成熟的彼岸。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多讀一些有關人生、理想、修養方麵的書,可以給我們提供豐富的營養,使我們受益終身。

概括地說,選擇課外讀物應該具有針對性,要切合自己的實際狀況。如果自己某一方麵知識十分貧乏,那麼你不妨找些這方麵的精品書籍來讀一讀,這將會使你學到課堂上永遠學不到的東西,從而彌補你知識上的缺陷。甚至,毫不誇張地說,一本好書可以奠定你將來人生發展的方向。因此,選擇合適課外讀物,堅持課外閱讀十分重要。